高鳳超
竹笛
露珠洗亮的清晨,鳥在樹上囀啼
細柔的波紋在湖面漾動
牧羊人坐在坡上望藍藍的天
悠悠的白云
父親把燈籠掛上門樓
臉被那光映紅了
沒辦法
這些都太需要砍下一節江南的竹子
鉆幾個孔,才能吹出來
在博物館見到一面銅鼓
隔著展窗玻璃,我驚異
這面三千年前出土的銅鼓
還板著一副等槌兒的面孔
除了面容的斑駁
看不出它動過別的心事
對發聲的等待
三千年,從未有過焦急嗎?
是不是再埋三千年
它也是這么安靜
如此平和
它是用泛出的包漿
處理掉了內心的激情?
我感到一直跟隨它的時間
和我有了同樣的驚異
京戲
鼓、鑼、镲、鈸,各有打法
強、弱、緩、急,拿捏在毫厘間
京胡抖開,弦琴撥響
出場的人需要這樣從遙遠的年代
被勾勒出來——
生、旦、凈、末、丑
唱、念、做、打
描摹的器樂之音一直環繞、跟隨
并會在一個恰當的瞬間
戛然而止——
因為名角在那兒,要定格一個亮相
換來臺下的叫好
唱戲的人最懂這個瞬間所需的漫長
深邃的東西離得再近
看上去也像蒙著一層迷霧
臉譜勾罷,戲服上身
舊時光就在眼前出現了
舞臺能盛下千里江山,萬里明月
戲中人起落幾下身段
腳下就出現了踏上船,蕩漾的水波
一場戲能演繹一個朝代
而劇情在戲里要比生活還慢
真正的絕活兒是用圓潤的嗓音
把唱詞中的某個字化開、拉長
讓繞腸的柔情一再拖著
拿彎兒、起伏、綿延
在撩魂的縈繞中遲遲不肯結束
曲終,余音
漸漸、漸漸
聽覺已無法跟隨
那兒
正是寂靜的入口
它擺脫了琴音
仍以琴音的方式
延續著什么
你像目送一個
漸漸離去的人
她的背影
剛剛隱進暮色
掌聲響起前
那一小會兒
是極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