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浙江代表團共提出議案11件,建議、批評和意見520件(含代表團建議8件)。
代表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針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全局性、根本性、趨勢性問題,努力提出針對性、可行性、操作性都比較強的議案建議,體現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為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貢獻力量。
以浙江代表團名義提出建議:支持義烏市開展新一輪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
案由: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有利于更好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義烏市場指示精神,更好發揮義烏市場服務全國中小微企業、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獨特優勢,持續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面向海內外中小微企業的體制機制供給,吸引全球中小微企業共同通過義烏市場參與雙循環,為加快探索貿易強國建設新路徑貢獻力量。
建議:一是以超常規的力度支持浙江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研究在義烏實施綜合授權改革的可行性,創新改革報批方式、推進形式,更好發揮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田”作用,為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經驗。二是在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方案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義烏管轄的常住人口數量,立足打造國際交流窗口,在能級提升、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權限下放方面給予更多支持,賦予義烏更大的改革空間,更好地激發地方的改革積極性,為服務廣大中小微企業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韌性提供堅實保障。
以浙江代表團名義提出建議:支持浙江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
案由: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多次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意義和前景作出重要論述。浙江省出臺《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目前,我省相關工作仍存在自主可控存風險、算力資源緊缺、工業數據基礎薄弱、大模型落地應用難等問題。
建議:一是支持浙江大型科技企業牽頭打造自主可控開源社區,構建人工智能聯合創新發展生態,在降低技術研發和應用門檻的同時,防止極端情形下開源層面“卡脖子”。二是支持浙江打造長三角區域新型算力高地,大力發展公共云算力服務模式。三是建設全國一體化智能化工業大數據中心,支持浙江探索打造工業數據底座。四是大力培育工業領域垂直大模型,支持浙江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韓其芳代表:完善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案由: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工作高度重視。然而,民營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還面臨諸多困難,如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機制不夠完善,造成客戶對新產品的認知不夠、存在各種隱性壁壘等問題;推廣運用渠道還不夠暢通,缺乏專業化中介服務和高效市場,客戶決策者大多存有“用了怕出事”的保守思想。這些都制約了民營企業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建議: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機制,建立科技成果供給和需求清單定期發布機制,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風險投資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二是支持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從國家層面加快科技型民營企業的信用或資質評價體系建設,持續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在行業技術標準制定的過程中廣泛采納民營企業的意見。三是提供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制度保障,制定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府采購、融資支持等在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有效解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動成果研制轉化。四是加大政府采購和國有企業采購等支持力度。五是加快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服務平臺。
吳海平等6名代表: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
案由:“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務。兩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浙江省市縣鄉四級以《浙江省綜合行政執法條例》和改革綜合評價體系為引領,整體推進執法體制機制變革重塑,全面推動條塊從散到融、治理從堵到疏、服務從有到優,實現了全域法治水平、治理能力和營商環境同步提升,有效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
建議:一是注重統籌協調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協調機制,盡快明確綜合行政執法主管部門,更好調動縣級政府部門和執法派出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注重因地制宜發揮機制效能。要重視發揮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對基層治理的促進作用,加大向基層放權的力度,進一步厘清縣鄉權責邊界,科學配置部門間、縣鄉間的執法監管資源,在打破條條、條塊行政壁壘的同時加強執法協同。三是注重高效協同深化綜合監管。著眼提高政府監管效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健全完善全覆蓋的整體政府監管體系和全閉環的行政執法體系。
黃文秀等30名代表:重視發揮古中醫名師在卓越中醫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案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師承教育是培養卓越中醫臨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種獨具特色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是中醫藥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關于中醫師承教育改革部署,浙江中醫藥大學將中醫傳統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有機融合,全面推行中醫師承教育改革,積極打造師承教育浙江模式。當前,師承班還存在一些政策制約問題,如現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師承班學習內容不匹配,古中醫卓越人才缺乏長學制培養機制,臨床教學環節影響師承效果等。
建議:國家層面出臺相關制度,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留小忠師承實驗班作為試點,探索中醫師承教育新模式,設立古中醫人才培養特區,最大限度發揮古中醫名師在卓越中醫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一是增設古中醫傳承方向執業醫師考試類型,面向師承班學生出臺古中醫傳承方向的執業醫師考試辦法,優化實踐技能和綜合筆試模塊構成。二是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師承班學生本科階段課程設置,整合優化現代醫學課程模塊,允許以師承實踐環節替代畢業實習環節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環節。設立推免生招生專項指標,開設師承碩士班,優化研究生階段人才培養方案。三是進一步挖掘古中醫名師在師承教育中的作用,優化古中醫名師執業證書認定和職稱評審體系,讓更多的古中醫名師投入師承教育。
葉新華代表:多措并舉提高青年人就業率
案由: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我國青年人就業率有不斷下降趨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考研熱”“考公熱”已成社會現象,以“考”為名在家啃老的不在少數。與此同時,我國量大面廣的制造業企業,尤其是民營制造業企業,很難招到并留住青年大學生,大多數制造業工廠一線員工青黃不接、老齡化嚴重,持續經營、轉型發展面臨人力資源難以為繼的困境。
建議:一是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調整辦學目標、方向與思路,在辦好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同時,把更多大學改制為聚焦科技創新、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技能型大學,尤其是重點產業鏈的技能型大學。二是進一步營造全社會技工光榮、勞動光榮的氛圍,引導青年人主動投身生產一線建功立業,在為企業、國家、社會做出實實在在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是出臺相應政策,提高青年技工的待遇及足夠的職業上升空間,提高一線技工的工資待遇,讓青年技工招得進、留得住、干得好,真正成為中國制造的脊梁。
汪玉成代表:鼓勵支持辦好“村晚”
案由: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點贊“‘村晚’活力四射”。每年春節,全國各地一些有條件的建制村都在舉辦一場或多場由本村農民演、本村農民看、本村農民贊的“村晚”,由于是農民自編自導、自排自演,演的是鄉親,說的是鄉音,唱的是鄉愁,舞的是鄉情,這種“簡單快樂”所體現出來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鄉親們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自覺追求,這種“本色表演”,更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詮釋。從這個視角看,“村晚”是一扇觀察中國鄉村風貌的窗口。
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引導指導力度,相關部門要加大鼓勵支持力度,大做“村晚”文章,把“村晚”金名片擦得更亮,讓孕育于鄉野、植根于鄉村,承載鄉愁、激發年味,展示鄉村風貌、傳承文化之美的“村晚”,通過浙江的引領,國家有關部門的助推,成為中華大地上更加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一是強化政府引導,出臺激勵政策,通過以獎代補的激勵政策,形成常態化開展“村晚”的機制。二是激活村民主導,挖掘民間潛力,讓“村晚”的舞臺真正熱起來、火起來、潮起來,發現一批有熱情、有才藝的民間藝人,鼓勵他們走上“村晚”舞臺,塑造出能打動村民的好節目。三是深化市場驅動,形成良性循環,用“村晚”助推鄉村旅游,持續放大文旅產業溢出效應,放大IP價值,吸引城里客人到村里過大年,讓“村晚”在提高農民收入、弘揚鄉土文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