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對沒有,棄權沒有,一致通過!”2月6日,海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姚敏忠宣布。
當天,參加大會的295名人大代表表決通過了《關于高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議》。這也是海寧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試點的一項創新舉措。
今年以來,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省人大相關決定要求,守正創新推進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提質升級,在全省試點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并率先在人代會上作出首個生態文明建設決議,把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和監督權相結合,在全面提升人大生態文明監督質效上積極探索、生動實踐。
一份醞釀已久的大會報告
為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與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的有效銜接,在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專題聽取和審議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和“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的基礎上,本次人代會首次審議了海寧市2023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兩院”同步在工作報告中作專章闡述。
提質升級“常委會+人代會”的“雙審議”報告制度,將報告主體從政府拓展到“一府兩院”,報告內容從生態環境延伸到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制度和生態文化等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領域,從以生態環境部門為主擴大到“兩院”、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并同步一體化推進鎮(街道)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實現全覆蓋,全面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體系,形成全員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格局。
會議期間,還組織與會代表通過“海寧人大釘”對2023年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并在全體會議上向代表進行通報。
一場別出心裁的專題審議會
“建議要精準出臺政策,加大綠色能源利用,加快經濟綠色轉型?!?/p>
“在節能降耗方面,建議大力推廣節水工藝和技術,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p>
……
大會期間,為進一步提高審議質效,專門舉行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審議會,對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進行重點審議。會上,海寧市政府副市長陳華就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作口頭報告,來自各代表團的12位人大代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存在問題、群眾感受度等,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水質改善、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監測、外來物種入侵危害、養成生態文明行為自覺等進行審議發言,提出意見建議18條,市生態環境分局、發改局等17位政府職能部門“一把手”就有關問題作出積極表態回應。
比如,褚志鋒代表提出的關于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管控和企業叉車整治方面的意見建議,聚焦了這幾年生態環境發展中的短板問題;沈丹、張萍等代表提出的關于生活污水治理、餐飲油煙治理、公共自行車布點等意見建議,是群眾反映較多的急難愁盼問題;等等。對于本次會議的審議情況,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梳理形成專題審議意見,以“審議意見+問題清單”形式交市政府辦理,辦理結果按要求反饋各位代表。
一份恰逢其時的決議
在大會審議的基礎上,海寧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依法作出了《關于高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議》,以法定形式和法定程序凝聚起強大合力,進一步聚焦重點問題、加大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閉環式常態化監督機制,助推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
決議主要圍繞生態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空間等方面系統謀劃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工作任務和重點。聚焦決議提出的目標任務,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將創新監督方式、提升監督質效,以集成的制度、規范的流程、扎實的推進,全面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體系,形成全員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格局,以生態監督之效,助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也為全省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提供經驗和樣本。
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決議要求,將每年確定監督重點,實行一年一主題、年年持續督。以監督決議執行為抓手,把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貫穿于人大生態文明建設監督的全過程,推動報告制度實施與檢查監督、視察調研、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等相統籌,推動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同時,還將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常態化聽取民情民意;依托數字賦能,用好“潮城綠盾”生態監督數字化場景助力人大生態文明建設監督;強化人大決議執行情況、審議意見辦理落實情況的跟蹤、督促和評價工作,做好報告制度的“下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