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即決戰。國內車企們的降價促銷“卷”瘋了,各地政府全方位的消費促進戰“全拼了”。
各地的“有形之手”不僅在窮盡手段激發本地對汽車“買買買”欲望,提供從買到用的一系列方便條件,更通過諸如大型文旅項目等各種系統工程,從“根子”上增強本地的軟硬實力,打造城市名片,讓全城的消費活起來、火起來。
從疫后持續恢復到去年的“消費提振”,2024年成為全國“消費促進年”。
春節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明確表示,2024年將以“消費促進年”為主線,繼續組織系列消費促進活動,出臺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激發有潛能的消費。
作為促進消費的“重頭戲”之一,據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促進汽車消費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總體工作思路是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深化汽車消費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進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提振新能源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中國新車銷售首次超過3000萬輛,同比增長12%。來自公安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為3.36億輛,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汽車市場邁進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2023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達1841萬輛,同比增長近15%。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在當前這一階段,汽車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很大,因此將一方面強化協同聯動,加強標準牽引,完善回收拆解體系,打通循環堵點,在充分尊重民眾意愿的基礎上,推動汽車以舊換新。另一方面,要深化汽車流通消費改革,持續推動汽車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充分挖掘汽車巨大的梯度消費潛力。
不僅是商務部,近期國家多部門正不斷推出或完善政策,覆蓋汽車后市場的各個細分領域。例如今年2月,金融監管總局制定發布了《汽車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旨在健全和完善汽車金融公司風險監管體系,強化分類監管,引導汽車金融公司專注專業消費信貸功能,圍繞服務汽車產業和汽車消費,提升專業金融服務能力,豐富汽車消費信貸產品供給,滿足居民購車消費多元化金融服務需要,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擴大內需。
早在2023年10月,商務部等9部門已經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優化汽車配件流通環境,積極拓展汽車配件流通渠道,構建多渠道、多業態的汽車配件流通網絡,滿足消費者對汽車后市場配件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還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近年來,以綠色、健康、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繼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也是重點內容之一。
近一兩年來,全國多地推出的促進汽車消費政策、活動幾乎“全年無休”。從2023年年底到2024年春節后,一輛車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購車補貼,正通過購車券等各種形式發放到符合條件的消費者手中。福建、陜西、內蒙古、北京、廣州、鄭州、長春、沈陽、濟寧、麗水、南陽、臨滄、合肥等多省市均在2024年開年推出了包括發放汽車消費券在內的汽車促消費活動。
不少地方的消費補貼包括了燃油車及新能源汽車。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兩類車型的優惠力度各有不同。以近日剛啟動的北京大興區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為例,據了解,本次活動由當地商務局主辦,聯動30余家汽車企業優惠促銷,通過微信小程序面向消費者發放1000萬元汽車消費券。在此活動期間,燃油車按價格區間每輛可享直降5000到1000元的優惠,購置新能源車(含增程式)再補貼500元。消費者除享受店內原優惠外可疊加使用汽車消費券,最高補貼優惠5500元。
長春市寬城區的單車補貼力度顯得更大。2024年2月20日起至3月31日,當地計劃投入300萬元開展“馬力全開·擎動寬城”汽車消費券補貼發放活動。此次購車消費券還可與長春市6000萬元汽車消費券補貼疊加使用,疊加后燃油車最高補貼8000元、新能源車最高補貼10000元,一汽大眾、一汽紅旗、上汽大眾、比亞迪、長安、日產等品牌參加此次活動。
也有些城市為新能源汽車設置專項補貼或促銷活動。例如山東臨沂的《2024年春季新能源乘用車購車補貼政策實施細則》專為指定期限內購買的新能源家庭乘用車(不含二手車)提供1000到3000元不等的消費補貼,泰安市也發布了其2024年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活動實施細則。合肥市的《“提信心拼經濟”若干政策措施》則對符合一系列指定條件置換新能源汽車的給予最高每輛5000元的補貼。
鄭州的“騰龍煥新”雙節汽車促消費活動拿出了5000萬消費券,福建省發布了2024消費促進年十大行動方案,廣西南寧則拿出了33條2024年元旦、春節促消費工作措施……而湖北、蘇州等省市早在2023年底就舉辦了跨年活動。2023年11月啟動的“蘇州市秋冬季系列促消費活動——冬季汽車消費節”,至2024年3月31日結束,消費紅包總額高達1億元。在去年年初與本地車企共同掀起降價促銷熱潮的湖北省,早在去年12月就低調宣布了從2023年12月23日到2024年3月31日,湖北省將統一發放2億元“惠購湖北”汽車消費券。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兩年的春節期間,人流大量涌向各大商場、大型商超內的汽車門店、展廳、展臺,逛個街順便把車定了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春節購車新選擇。各地政府在這些地方開展的年貨節、嗨購節活動加上普惠民生的消費券,為城市里的重點商圈、特色商業街、大型商業綜合體和超市吸引了大量客流,大大增加了入駐汽車品牌的曝光率,從而助力汽車促銷。據了解,浙江寧波市商務局近期的數據顯示,當地這類商超店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兩成,增長的大部分來自新能源汽車。
為汽車打造使用的良好環境,充分挖掘汽車的梯度潛力特別是廣闊汽車后市場,更是今年各地政府促進消費的重要發力點。
今年以來,陜西省商務廳、工信廳、交通運輸廳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促進陜西汽車產業鏈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山西省商務廳等1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14條具體舉措涉及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報廢機動車回收行業發展、優化汽車使用環境和豐富汽車金融服務等六個方面。內蒙古更是推出了《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其中針對汽車,提出促進汽車更新消費,鼓勵以舊換新;鼓勵成品油企業開展讓利活動,與汽車銷售企業開展新車、成品油跨界融合促銷;鼓勵各地區多渠道解決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更有一系列優化汽車使用環境的舉措。四川省則在去年11月頒布了《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在汽車領域要求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拓展新車消費空間、繁榮二手車市場、推動汽車配套設施建設等。
史上最長春節假期疊加開年各地史上最“卷”文旅大戰,為汽車行業特別是后市場領域的火熱添了一把“柴”,創造了更多使用場景、促進了用車環境的優化。讓汽車這個產業鏈長、涉及面廣的大宗消費品,從方方面面充分發揮其帶動效應。
從2023年年末到2024年開年,哈爾濱一躍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旅游“頂流”城市,其“掏家底整活”與全城花式“寵粉”,持續引爆社交平臺。一場全國各地文旅單位的搶流、“搖人”、喊麥大戰也就此拉開大幕,各地文旅宣傳百花齊放,多個城市、景點輪番破圈登上熱搜,許多過去相對小眾的旅游城市、旅游景區進入公眾視野,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假期出游熱情,并帶來更多的目的地選擇,也為汽車行業的深入參與、借勢帶來更多機會。
春節前,交通運輸部曾預測,2024年春運40天內約90億人次出游、探親、休閑等,有望創歷史新高。特別是經分析發現,春運出行方式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將有80%的人選擇自駕車出行。
租車作為汽車出行行業中的重要角色,是比較省時省力的自駕出行方式,具有靈活自由、獨立私密等優勢。租車行業融合用戶出行需求以及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需要,成為解決產業供需關系的重要鏈接。
近日,攜程租車發布的《2024年春節租車自駕游報告》顯示,龍年春節國內租車自駕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近一倍,較2019年春節增長超400%。從花費來看,今年春節人均租車花費同比去年上漲20%。攜程平臺上異地租車訂單占比高達93%,機票+租車的組合預訂占整體租車訂單的40%。另據報道,神州租車發布的2024年春節租車大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首次呈現節前返鄉和節后旅游雙高峰,全國300多個城市峰值出租率超90%,各類型車輛預訂火爆,租期10天及以上訂單量增長超30%。
租車市場的火熱、需求的暴漲直接拉動了新車與二手車消費。據報道,2024年開年,一嗨租車采購數萬輛新車在春節前全部投入運營,車隊數量超過12萬輛、車型超200種,為用戶帶來更多樣化的出行選擇。
于各地而言,不斷破圈的文旅宣傳、不斷加碼的文旅項目運作,正努力將互聯網流量轉化為當地的發展紅利,這場自上而下、全民參與的新型社會實踐和城市運動,也吸引了一眾汽車品牌的積極參與。
春節期間,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合吉利汽車集團等杭州品牌企業推出了“宋福杭州年·新春送吉利”文旅促消費活動,吉利汽車拿出旗下6輛銀河或領克作為抽獎禮品。
為助力重慶文旅迎來類似哈爾濱的“潑天富貴”,深藍汽車在重慶人群聚集地的網紅景點,攜手“川渝猛男”接駕小公主,深藍汽車還特意打造了一款獨特的“暴龍車衣”讓車輛穿梭大街小巷,十分搶眼;深藍汽車還聯合“2023國際光影藝術大賽”定制了專屬的光影秀,趁春節流量爆發前為重慶文旅“上大分”,在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也為品牌贏得了更多流量和口碑。

元宵節期間,嵐圖汽車攜21 輛“龍年寶藏”——嵐圖追光厚禮,登陸河南衛視元宵晚會現場,晚會的成功出圈也大大增加了品牌曝光。
元宵節期間,嵐圖汽車攜21輛“龍年寶藏”——嵐圖追光厚禮,登陸河南衛視元宵晚會現場,晚會的成功出圈也大大增加了品牌曝光;另外,嵐圖汽車聯合河南文旅舉辦元宵節特別活動,由50輛嵐圖追光組成百米“寶藏龍車”進行全城巡游并派發驚喜。
雖然當前國內汽車市場越“卷”越烈,但促進汽車消費,不止于價格賽道上的“卷”。乘著各地政策東風,借著文旅等城市軟硬實力建設項目的火熱大勢,從賣車到用車再到廣闊的汽車后市場,汽車對消費的強大帶動作用將充分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