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體育的發展是推廣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徑,智慧化城市的建立,使智慧場館、智慧校園、人工智能產品等現代科技手段在體育領域中的運用更加廣泛。科技設備為體育鍛煉提供更精準的訓練計劃、更科學的鍛煉指導,以及更全面的數據支持,讓練習者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訓練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收集查閱智慧體育以及傳統養生體育運動的相關國家文件、文獻資料、新聞資訊,對科技設備在傳統養生體育運動中運用的重要意義及面臨的現實困境進行系統梳理。研究認為科技設備可以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與針對性的反饋建議,有利于改變傳統練習模式的枯燥性,但參與群體存在差異性,科技設備技術層面有待提升,大數據信息存在安全隱患。并基于開發多功能體育養生智能化運動設備,強化數據安全意識,加強對數據的保護,宣傳推廣在練習傳統體育養生運動時佩戴科技設備,減少盲目練習而未達到健身效果進而放棄練習的情況,促進傳統養生理論與現代科技更好地結合等方面探討了科技設備在傳統養生體育運動中的應用前景,為其助力傳統養生體育運動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智慧體育" 科技設備" 傳統養生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6-184-3-ZQ
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使人們正處在一個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建分享的新時代,科技設備正在推動各領域朝著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斷前行。科技的發展,智慧化城市的建立,使智慧場館、智慧校園、人工智產品等現代科技手段在體育領域中的運用更加廣泛。科技設備為體育鍛煉提供更精準的訓練計劃、更科學的鍛煉指導,以及更全面的數據支持,讓練習者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訓練效果。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健身方式和工具,例如,通過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等設備,隨時了解自己的運動量和運動狀態,以便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改進。此外,許多手機APP也為人們提供了科學的健身方案和視頻指導,使群眾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健身鍛煉。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文件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疫情期間大眾健康意識等得到了增強,在“體醫融合”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傳統養生體育運動的發展已從民俗體育向健康運動轉型,更多的人參與到傳統養生體育運動的環境中。對傳統養生體育運動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創造更安全、更科學、更高效、更便利的運動環境和運動服務。將智慧體育與傳統養生體育相結合,可以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與針對性的反饋建議。
1、傳統養生體育運動的發展現狀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也促使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而體育健身、養生等也受到了大量的關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到,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使傳統養生體育項目在全民健身中邁上新的臺階。
中國傳統養生體育項目包括了太極拳、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和八段錦等。傳統養生體育是依靠人體本身的能力,通過調養精神和形體,起到改善人的整個機體功能的作用,融各種防病、治病、健身、修煉方法于一體,具有健身、延年益壽的實用價值。練習過程中既可以松弛筋骨,還可以調養身心,增加人體肺活量,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使人身心舒暢,緩解學習和工作上的壓力。在順應自然規律、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影響下,形成了疏通人體經絡、提高自身抵抗力、培元固本、休養生息的養生功法。中國傳統養生體育運動項目可以通過調節人體的內部環境和精神狀態來達到一種身心平衡的狀態,用平衡來實現健康養生的目標。傳統養生體育項目也因運動強度小、動作簡單易學、場地器材不受局限而得到越來越多的的群體喜愛,同時參與群體也出現年輕化現象,各高校開設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導引養生功等課程促使年輕人參與其中。
2、科技設備在傳統養生體育項目運用的意義
2.1、有利于進行科學的健身指導
智慧體育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傳統體育運動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創造更安全、更科學、更高效、更便利的運動環境和運動服務。實時數據分析可以監控身體各項機能指標的變化;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提供更寬廣、便捷的健身參與渠道;個性化服務可以制定更適用的健身方案。科技設備可以實現練習者的動作監測、心率監測、力量測試、訓練計劃制定等,同時也可以為練習者提供即時的反饋和個性化的訓練建議。例如,通過使用肌電采集系統可以分析身體的動作和肌肉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采集肌電信號可以了解身體的重心、姿勢和肌肉的發力方式。這樣可以幫助練習者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優化身體的協調性和穩定性。當前,傳統養生體育項目的推廣集中在社會和高校領域,大都集中在線下教學,通過教習的方式進行練習。很多練習者僅限于學習動作,而并沒有達到鍛煉強度,很少見到運用心率、肌電、肌氧等體表監控設備輔助訓練。許多人選擇在家中通過線上視頻進行練習,面臨著無人指導的困境,不確定自己的練習是否正確,同時也存在著運動損傷的風險。隨著練習人數的增加和練習者群體的壯大,運用科技設備監控練習者的身體機能狀況變得尤為重要。這些科技設備可以通過各種傳感器和監測器來實時監測練習者的心率、呼吸、肌肉活動等身體指標,連接手機或電腦的應用程序進行收集和分析,從而為練習者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反饋,練習者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來判斷自身達到的運動強度、身體狀況和疲勞程度,以便達到練習效果。各種智能新技術,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設備進行數字化的健身場景改造,個性化定制運動方案,讓健身變得更加智能化、數字化和精準化,讓“云健身”成效和質量快速提升。同時,一些智能設備通過攝像頭結合深度算法,系統能捕捉和比對模特教練的動作和學員的動作,利用視覺識別的人工智能技術準確識別動作的完成度、標準度,并及時通過字幕、語音來提醒用戶當前動作的完美程度,讓練習者學習傳統養生體育項目更加科學專業。練習完成后自動統計當前運動的得分情況以及消耗的卡路里能量值,有效反饋健身成果。除此外,還有線上挑戰賽排名、用戶排行榜等數據,通過運動排名方式來對用戶進行運動激勵,讓社交融入健身,增強練習傳統養生體育項目的趣味性。
2.2、突破傳統練習模式
傳統體育養生運動項目的特點是注重意守、調息和動形的統一,練習過程當中動作的細節是決定其養生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練習時需要有專業的教學者通過語言講解和親身示范來引導練習者達到效果。科技設備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傳統體育養生運動這種現狀。例如,AI智能健身設備可進行文字描述、動態圖片、語音引導、視頻展示等,全方位、立體地介紹給練習者,改善了以往學習傳統體育養生運動自我探索、尋求教練幫助、鍛煉效果不明顯的情況,更加科學和便捷。同時,科技設備實時的數據監測練習的質量與效果,根據練習者情況提供更合適的運動項目搭配和運動強度安排,這就使得傳統體育養生運動的學習與鍛煉不再受傳統練習模式的局限,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習內容更加科學化。
2.3、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參與其中
傳統養生體育運動參與的人員不足,造成能夠進行指導、培訓、服務開發等方面的練習者更是不足。對于一部分想參與傳統體育養生鍛煉的人群來說,“有意向參與但不知道去哪里練習?和誰練習?練習效果如何?”等問題普遍存在。智能體育的泛在性打破了傳統體育的地域限制。通過智能運動產品如智能手環、智能跑鞋等,以及智能場館、智能步道等設施,使傳統養生體育不再受地域限制,讓更多人能夠隨時隨地進行體育鍛煉。科技設備的使用、科學合理的鍛煉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智能體育的“視域融合”性為傳統體育帶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可以將養生運動和虛擬場景相結合,使用戶在運動的同時享受沉浸式體驗,提高運動的趣味性;同時,智能攝像頭的實時拍攝和傳輸,使得運動者可以遠程實時查看自己的運動狀態和效果,及時糾正不良姿勢,提高運動質量。
3、科技設備助力體育養生發展的困境
3.1、智能化運動設備普及功能不足
很多大眾智能運動產品如運動手環、穿戴運動檢測設備、AR運動眼鏡、AI智能健身設備等科技設備存在功能單一,如運動手環多用于檢測心率,部分有血壓、血氧的檢測功能,多適用于跑步、游泳、徒步等運動,而像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體育養生項目則要檢測動作完成質量和效果的科技設備較少。需購買穿戴的微型傳感器、AI智能健身鏡等設備,這些設備通過結合動作捕捉技術,能夠對練習者身體所處方位、身體姿態等信息進行識別,并實時進行動作的捕捉與糾錯,提供更為準確和詳細的數據。但價格過高,普通大眾無法承受。
3.2、參與人群與方式存在差異
體育養生運動參與者多為老年人,人群間參與方式差異大。年輕人尤其大學生群體因其科技敏感度高于老年人,他們的智能運用能力強于老年人,體育參與方式更加現代化。這樣便于科技設備在年輕群體推廣,而年輕人更喜歡具有活力的體育運動。而老年人仍以傳統參與方式為主,便導致老年人與其他群體的體育參與互動機會減少,不利于體育智慧化功能的發揮。因此,使科技設備在體育養生運動中的推廣人群受限。
3.3、信息安全存在隱患
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由于信息化技術處于不斷完善過程中,信息處理的安全性問題仍然存在。練習者的個人數據會被收集、存儲和分析。這些數據包括個人身體狀況、運動習慣、運動表現等敏感信息。保護個人隱私權益,確保使用者的數據不被濫用或泄露,是設備數據監管的首要任務,在應用智慧設備時對數據的保護及個人隱私的保護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為了保障智慧體育數據的安全性,應該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比如強化數據加密和安全存儲、實施訪問控制和權限管理、建立完善的數據審計和監控機制、提高數據備份和恢復能力、遵循法律法規和合規要求、增強用戶意識和培訓、采取技術防御措施、建立事故應對與處置機制等。
4、推進科技設備助力體育養生運動的途徑
4.1、開發多功能體育養生智能化運動設備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可穿戴便攜式微型傳感器逐漸普及,可將市面上的各種智能穿戴設備進行整合。除了可以通過內置傳感器來監測運動員的活動量、心率、睡眠質量等生理指標,也可以監控練習者肌電、肌氧等身體機能狀況,通過配套APP實時獲取練習者的運動數據和表現,從而及時進行反饋和干預,實時運動數據收集可以通過智能設備和傳感器技術實時收集學員在練習中的運動數據,如心率、步數、姿勢正確性等。因此,智能化科技設備為體育養生項目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助力。
4.2、推廣科技設備的運用,減少盲目練習
宣傳推廣在練習傳統體育養生運動時佩戴科技設備,減少盲目練習而未達到健身效果進而放棄練習的情況。針對不同傳統體育養生運動項目、難易程度、完成情況等,通過科技設備的檢測數據而制定個性化的練習方案與指導建議,增加練習的樂趣,而非千篇一律的體育運動健身形式。特別是針對傳統養生體育運動項目,同樣的運動項目不同練習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在使用各類科技設備分析其個體的身體狀況、肌肉發力情況、動作完成效果、實際鍛煉強度等多方面的數據,能夠更好地得到練習目的,進而促進長時間參與其中,也可讓更多的人參與傳統養生體育運動。
4.3、傳統養生理論與現代科技更好地結合
參與傳統養生體育運動需要了解傳統養生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積極引入現代科技設備和技術,如智能穿戴設備、運動監測系統、大數據分析等,可為傳統養生理論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將傳統養生理論和現代科技結合,開發智能養生產品,如智能健康管理APP、個性化養生方案等,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養生服務。建立養生大數據平臺,對人們的健康狀況、運動數據、生活習慣等進行監測和分析,為個性化養生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加強養生指導和服務,如在線健康咨詢、運動指導、養生知識普及等,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應用傳統養生理論。同時,關注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和服務方向,滿足不同人群的養生需求,推動傳統養生體育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持續創新發展。
5、結束語
傳統養生體育運動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延續,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運動形式,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感受到了快節奏的生活模式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和危害,因此人們也更加重視體育養生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注重追求通過傳統的體育鍛煉模式來養生和修身,為更好地達到傳統體育的養生效果,科技設備的助力,實時可穿戴的身體機能監控設備、智能監控動作捕捉設備、AI智能健身設備等對練習傳統養生體育運動的人們具有重要的意義。相信隨著未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助力設備的不斷進步完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科技應用于推廣傳統養生體育運動。未來研究方向應包括進一步完善智慧體育技術和設備,以及加強傳統養生體育與智慧體育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6-10-25)[2022-10-28].https://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王國強.AI健身助力傳統體育養生運動發展的現狀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06).
[3]孫夏林,王山.智慧體育視域下科技設備助力健身瑜伽發展的前景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17).
[4]郭圣鵬.傳統體育養生在高校體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08).
[5]徐偉康,林朝暉.人工智能與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的價值邏輯、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10).
[6]王娟.論中國傳統養生體育的核心理念與價值[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