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紅
妙文品評
慧眼望春明
◎劉燕蓉
近來讀楊巨源《城東早春》,又有一番感觸。詩人不賞上林繁華,卻偏偏慧眼獨具,摹綠柳黃芽,嘆早春新景,收獲不一樣的欣喜與感悟,如此格局眼光,讓人佩服。(開頭緊扣詩歌材料,概括讀詩的觀感。新穎別致,簡潔精當。)
滾滾紅塵,茫茫人海,如何能擺脫紛擾,于高嶺清風中抱劍觀花,邂逅一個更美麗的人生之春?這需我們用慧眼發現早春之兆,然后才能用心追尋絕世之景。(本段緊扣材料展開評論,并點明自己的觀點。)
慧眼獨具,可窺自然理趣與幽微之美。(分論點一。從所給之詩中提煉出的一個分論點,理趣、幽微,非常準確精當。)
詩家之景,取意清奇者往往不從大處著眼。“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一般人看見大山大川,只能贊其雄偉浩渺,陸象山卻能看見他們是由微小的個體累積而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初春的小草,稚嫩淺綠,極不顯眼,韓退之卻能看見那清新淡雅、蘊藉抱樸的生命之青;“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雨打落花,雙燕飛離,晏幾道看見自然里的悲歡離合,也看見了普天之下浸泡于透明的凄傷的遷客騷人之心。美與理恰恰生長于平凡,慧眼者擷取一瓣可知其不平凡,又有觸物思己,感慨系之矣。“綠柳才黃半未勻?!边@本是極尋常的東西,但楊巨源摘出此景并留心欣賞,諸位看客眼前有了畫面,心中有了期待,始覺“綠柳才黃”之不一般。(舉例論證,非常妥帖。詩句的引用也使作文詩意盎然,而且論述過程中也緊扣了材料中的相關語句。)
慧眼獨具,能窺得生活之真從而避世俗庸擾尋一隅靜謐。(分論點二。生活之真與靜謐也是楊巨源的賞花之得,非常妥帖。)
慧眼獨具如詩楊巨源,他看清繁花似錦的上林只能見到密密的俗眾人頭,而唯有綠柳才黃的早春的城東才能安放自己的靈魂,故不刻意融入鬧市,在早春獨守城東一隅靜地。幽居者往往清醒,故清醒者往往幽居。他們透過凡塵紛擾看破人生困局,窺得生活之真從而避世俗庸擾尋一隅靜謐。寂寞沙洲邊的孤鴻知道月下寒枝不是自己的棲居之地,元夕佳節燈火闌珊客也毅然決然地給風簫玉壺魚龍舞動的街市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史鐵生曾言:“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卞X鍾書晚年杜門謝客,徜徉于書海古籍間;斯賓諾莎甘以磨鏡為業,也不愿為世事困亂擾心神。他們慧眼獨具洞穿生活真諦,因而發現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價值無窮。(緊扣分論點,展開議論。從材料中提煉出來觀點,然后化用蘇軾和辛棄疾的詩句“月下孤鴻”“燈火闌珊客”展開論述,語言優美,論述到位。道理論證與事例論證并舉,說理非常充分有力。)
慧眼獨具,可望轉機之春與未來之徑。(分論點三。轉機之春與未來之徑,是對材料的拓展。)
無知愚昧者不見鵝黃柳綠生機孕育,而慧眼通明者曉早春之萌。春天的嫩芽為有心之人欣然萌動,拂曉之光為慧眼之人點亮黎明,楊巨源能將早春隱秘的小小柳芽看在眼里,恰恰反映了他對美的靈敏嗅覺,未來的路便在這春光照耀下逐漸明晰。正如馬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敏感地窺見互聯網的商機,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正如87歲的街拍大師比爾·坎寧漢,這位眾多時尚界“大?!毖壑械膫髌嫒宋?,其事業一度停滯,但當他把眼光從明星身邊撤走,騎上自行車穿行于老街,街中白發老人的回望、少年兒童的笑聲、紅發女郎的發絲,讓他悟得什么是真正的時尚,從而收獲事業的新春。(緊扣分論點中“轉機之春與未來之徑”展開議論。對比論證與舉例論證相結合,所舉事例新鮮并且有說服力,語言極富有詩意。)
誠如楊氏詩家,愛上早春清景半綻柳芽,哪等游人如織上林繁華。光景清淡也有詩酒年華,抱劍觀花,快馬天涯,雖說世間索然,風過無痕,慧眼自觀春秋冬夏。(回扣材料總結全文,歸結主題)
【湖北荊門市龍泉中學高一(19)班】
技法提純
這篇佳文值得借鑒之處有:
1.標題清新典雅。本文標題觀點準確鮮明,同時緊扣詩歌材料?!盎垩邸绷撩饔^點,“春明”暗扣材料。標題簡潔又凝練。
2.結構清晰、完整。一、二段析材料,明觀點,中間三段圍繞三個分論點“慧眼獨具、可窺自然理趣與幽微之美”“慧眼獨具,能窺得生活之真從而避世俗庸擾尋一隅靜謐”“慧眼獨具,可望轉機之春與未來之徑”展開議論,由淺入深,層次分明,最后一段再次回扣材料,照應文題,突出主題。
3.觀點明晰,緊扣材料。本文對詩歌的主題把握十分精準,而且在每一段中對材料的挖掘分析也十分準確精當。好多學生寫作文時,往往就是觀點加例子,不會分析議論。而本文作者表現出較高的作文素養。
4.內容豐富,論證有力。作文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的事例、名言、詩句,陸九淵、韓愈、晏幾道、史鐵生、錢鍾書、馬云、比爾·坎寧漢等人的事例信手拈來,使作文內容豐富。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論證手法多樣靈活。
5.語言優美,飽含詩意。本文語言優美,引用詩文使作文詩意盎然,如“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語言精煉含蓄,十分典雅,如“早春之兆”“絕世之景”“早春之萌”;各種修辭手法靈活運用,引用、排比、對偶、對比等,使語言生動鮮活且富有說服氣勢;句式長短結合,整散結合,于整齊中兼具靈活性,段落長短結合,參差錯落搖曳生姿。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條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為了抵達大海,也是為了流經更多的土地。
這句意蘊豐富的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的句子“一條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為了抵達大海,也是為了流經更多的土地”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這句話通過河流的形象,隱喻了人生或事物發展的復雜性和多元性。
首先,從“一條河流曲折向前”可以看出,河流的流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曲折和挑戰。這可以類比到人生或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礙,需要不斷地適應和調整,才能繼續前進。
其次,“不只是為了抵達大?!北砻鳎恿鞯哪繕瞬⒉粌H僅是終點,即大海。如果僅僅把大海作為目標,那么河流可能會選擇最直接、最省力的路徑前行。但實際上,河流選擇了曲折的路徑,這說明在它行進的過程中,還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和考慮。
最后,“也是為了流經更多的土地”揭示了河流選擇曲折路徑的另一個原因:它希望能夠流經更多的地方,滋養更多的生命。這體現了河流的包容性和奉獻精神,也暗示了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過程,珍惜經歷,而不是僅僅盯著結果。同時,“流經更多的土地”也意味著接觸和吸收的多元性和豐富性,這有助于河流(或人生)的成長和提升。
綜上所述,材料通過河流的形象,傳達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過程,珍惜經歷,包容多元,勇于面對挑戰,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同時,通過不斷地適應和調整,我們可以克服困難,實現自身的成長和提升。
參考立意:既要注重目標結果,也要注重過程體驗;既要有目標意識,又要有普惠情懷;奔赴大海,潤澤四方;成就自我,兼顧社會;道路曲折,價值多元;理想存在的美好與奮斗之途的多樣性,等等。
【馬攀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