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艷
銀行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強稅務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
稅收成本為銀行主要成本之一,稅金附加及當期所得稅占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比例平均為28%,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1%。如此大的一塊成本如果不能很好管理,將引發更大的風險,因此降低或節約稅收成本,避免稅收處罰成本,減少因為稅務風險而產生的非稅成本對商業銀行經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稅務風險管理有利于銀行內部結構調整和資源合理配置
銀行可以根據國家的各項稅收政策進行合理投資。如目前國債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小微企業的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等優惠政策,銀行可以測算投資國債的利息收入免企業所得稅的金額,以及測算對風險可控的小微企業貸款享受免增值稅的金額,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實現內部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合理配置。
三、加強稅務管理有助于提高銀行財務管理水平,助力業財稅融合
銀行業務量巨大,稅務知識又很瑣碎,銀行應不斷加強稅務管理。為了提高稅務管理水平,增強稅務業務處理能力,稅務人員要不斷學習新業務、新政策,既要學習財務核算,又要學習稅收政策,只有懂業務、財務、稅務的人員才能真正做好稅務管理,規避稅務風險。
商業銀行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銀行對具體稅收政策掌握不到位,產生稅務風險
第一,企業所得稅方面主要包括稅前扣除憑證不合規,應取得稅前扣除憑證而未取得,從而無法稅前扣除部分費用;費用錯配可能導致業務招待費、福利費、工會經費等扣除金額不符;跨期費用列支問題導致扣除金額不一致;貸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收入稅會處理差異方面存在問題;行政處罰及滯納金支出進行稅前扣除產生稅務風險;國債利息收入、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等核算不準確,導致免稅金額有誤從而影響企業所得稅。
第二,增值稅方面主要包括自結息日起,90天內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未按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90天后未計提增值稅的貸款利息收到后未計提增值稅問題;代扣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未計算繳納增值稅;抵債不動產出租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收款,未繳納增值稅的問題;取得抵債不動產時進行了增值稅進項抵扣,銷售時又享受了免征增值稅政策產生稅務風險;無償贈送禮品給非特定客戶而未視同銷售;存在抵扣不應抵扣進項稅的情形;收入核算不準確導致進項稅轉出有誤的情形;作為管理人,管理的資產管理產品在運營環節未繳納增值稅的情形。
第三,個人所得稅方面主要包括在業務拓展宣傳、年會慶典中,隨機向本行以外的個人贈送稅分、禮品,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對消費累計達到一定額度的客戶,給予額外抽獎機會未代扣個人所得稅;發放給員工的節日補助未代扣個人所得稅;為員工購買除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的其他商業保險及為員工報銷旅游支出未代扣個人所得稅問題;對全年業績先進給予的獎勵未代扣個人所得稅;支付給外部專家的授課費未按勞務報酬代扣個人所得稅。
第四,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方面主要包括實際使用但是在“在建工程”項下核算的房產未繳納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對外出租房屋未繳納房產稅;土地價值及契稅未計入房產原值繳納房產稅;未享受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的減免政策,例如根據作者當地政策規定,持有的抵債資產自2022年8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可享受減免房土兩稅政策;適用單位稅額及分攤土地面積錯誤導致錯誤繳納土地使用稅。
第五,印花稅方面主要包括印花稅法列舉的各類借款合同未按規定繳納印花稅;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的借款合同未享受免稅政策;以物抵債環節相關司法文書不應繳納而繳納印花稅的情形;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印花稅是否處理正確等問題。
二、商業銀行實施稅務政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稅務人員素質不高,稅務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商業銀行業務量巨大,加上稅務知識瑣碎,致使銀行稅務人員工作更加繁雜,這就要求稅務人員不斷學習,提高專業能力及業務素質,學習業務、財務、稅務知識,目前商業銀行缺乏稅務相關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稅務管理的難度。
二是稅務處理不正確,操作不規范,產生稅務風險。由于銀行業務量巨大,商業銀行的分工較細,每個人可能只做單一業務,相關人員知識不全面、操作不熟練、工作失誤、忘記申報等因素導致風險。特別是營改增后,每筆收支基本都涉及增值稅,但是源頭獲取增值稅發票的經辦人員大都不是財務人員,沒有豐富的財務稅務知識,獲得不合規的發票,財務人員未了解真實情況或者迫于管理層壓力而報銷相關發票產生稅務風險。
三是稅收籌劃不當,產生稅務風險。目前部分涉稅組織違規提供稅收籌劃,利用偽造享受稅收優惠條件、拆分收入等方式,幫助銀行享受稅收優惠。例如稅務政策支持重點群體人員創業、就業,對應聘相關人群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有的機構為了逃稅,將不符合相關政策的人群上報獲得退稅將導致稅收籌劃風險。對于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將超出稅率限額的獎金并入綜合所得核算個稅,從而產生稅收籌劃風險。對銀行處置不動產涉及的土地增值稅是否可以享受加計20%扣除進行稅收籌劃會產生稅務風險。
四是納稅申報、管理低債資產、業務拓展方面的稅務風險問題。此部分是銀行各分支機構基本都會涉及的業務,有的商業銀行對電子稅務局申報稅款不重視,填報不專業、不認真,導致出現未申報或申報不準確的情況,影響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等級,甚至產生稅收滯納金、罰款等稅務風險。當前經濟下行,很多企業不能按期歸還貸款,以物抵債。而抵債不動產涉及相關稅費在不動產所在地申報繳納,部分省對于持有不動產的房土兩稅未給予稅收優惠,商業銀行未清晰了解當地征稅規則,從而未按規定繳納房土兩稅產生稅收滯納金或罰款。
完善商業銀行稅務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深入研究相關稅收政策,規避因政策掌握不到位產生稅務風險
第一,企業所得稅方面。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稅總局〔2018〕28號)、貸款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稅總局〔2015〕25號)等辦法管理稅前扣除憑證、招待費等費用扣除標準、貸款收入稅務處理、免稅收入等稅收執行口徑問題。
第二,增值稅方面。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營改增政策(財稅〔2016〕36號)、抵債資產相關稅收政策(財稅〔2023〕35號)、資產管理產品政策(財稅〔2016〕140號)等文件規定處理逾期利息、抵債資產、金融企業管理的資產管理產品等業務的增值稅稅務問題。
第三,個人所得稅方面。根據《個人所得稅法》、銀行展業促業個稅問題(財稅〔2011〕50號、稅總函〔2015〕409號)、福利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個稅問題(國稅發〔1998〕155號)、最新一次性獎金個稅優惠政策(財稅〔2023〕30號)等相關稅收法律法規處理銀行涉及相關業務的個稅問題。
第四,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方面。根據投入使用在建工程核算的政策(財稅〔2008〕152號),無租使用房土兩稅政策(財稅〔2009〕128號)等文件及相關會計核算辦法處理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稅收問題。
第五,印花稅方面。根據《印花稅法》及此法配套的執行口徑文件、金融企業與小微企業簽訂合同免印花稅政策(財稅〔2021〕6號)、信貸資產證券化印花稅政策(稅總局〔2022〕年22號)處理金融業務印花稅問題。
二、按國家要求實施相關稅務政策,管理稅務風險
第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專業稅務管理團隊。稅務人員要通過不斷培訓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制作微課、政策匯編等形式加強稅務知識宣傳,提高財稅人員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稅務風險管理中,要不斷培養及引進專業人才,充實稅務管理人員隊伍,確保人員對各項業務能有效應用,防控風險發生;稅務人員除了應具備稅務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應懂得銀行業務、風險管理、稅務管理知識。
第二,強化稅務系統建設,提高稅收管理科技化水平。加強與相關系統的銜接,在相關系統需求確認及開發過程中,提早考慮稅收核算,統籌考慮稅務風險管理要求。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數電票工作,上線新發票系統,稅務人員能根據業務流水,在不同渠道申請開具數電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降低增值稅發票操作風險;通過充分發揮系統優勢,運用科技手段實現涉稅通知、任務提醒、任務催辦和時點限制等方面的動態化追蹤,確保稅務操作人員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稅務任務,規避因人員因素產生稅收滯納金及罰款。
第三,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提前進行稅收規劃。商業銀行在開展新業務時,應提前進行稅收規劃,而非業務發生后進行稅收籌劃。各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建立規范統一的稅收制度及流程,確保各業務的稅務處理都有依據,要求各項業務活動的稅務處理都應符合相關法規規定,并根據當今外部環境及各商業銀行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定期修訂及更新相關稅務管理制度。
第四,強化自查及內部監督檢查,提前發現及處置稅務風險。稅務管理人員要對本中心管理的稅務業務要求相關人員定期進行自查,同時對分支機構稅務行為定期進行現場或非現場檢查。自查主要包括稅務系統取數規則與報表數據比對、增值稅進項認證數據與財務核算數據比對、納稅申報事項與報表比對、抵債資產接收與處置環節稅收問題、業務拓展后的稅務處理問題等。檢查分支機構,主要包括對分支機構稅務申報表與報表核算進行對比,對發現的問題及稅務風險隱患,要求分支機構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對明顯不符合稅務規定的稅務處理立即糾正,盡量化解稅務風險。
綜上所述,稅務風險滲透在銀行日常經營的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之中。商業銀行要持續增強稅務風險理念,重視稅務風險管理,合規管理稅務。(作者單位:蘭州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