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2024年5月27日至5月31日,“風從海上來”滬閩兩地三明主題攝影創作活動在三明舉行。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福建省攝影家協會主席潘朝陽,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杰,上海市攝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倪里勛,上海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敖國興,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三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楊為春,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吳國群、祝敏松等20多位滬閩攝影家相聚一堂,切磋交流。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文聯、福建省文聯、三明市委宣傳部、三明市文聯主辦,上海市攝影家協會、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協辦,三明市攝影家協會、三明新周報社承辦,旨在組織滬閩兩地攝影家用鏡頭記錄三明深厚人文底蘊、豐富自然資源及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將鏡頭對準三明的秀麗山川,用心用情挖掘三明的發展脈動、百姓的幸福生活、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反映滬閩兩地深厚情誼,為新時代三明發展凝聚力量。
活動期間,滬閩兩地攝影家深入泰寧、永安、沙縣、尤溪等地進行采風創作,以獨特視角記錄三明的美麗瞬間。懷著對三明市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的熱愛,上海攝影師們充滿激情地投入到這次創作活動中,同時也引發了諸多感觸與思考。
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杰表示,此次受上海市文聯之托,帶著滬上攝影人來到三明市以及鄉村進行學習、交流和攝影創作,目睹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化,以及新農村建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改善,感受到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意境,更感悟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理。“在攝影創作過程中,我們切切實實地看到中國農村建設的腳步,用相機記錄下新農村的變遷,用鏡頭展示富裕后農民的生活,攝影作品成為中國當代新農村的縮影。我們為中國社會的發展鼓掌,為中國新農村建設而點贊!”
“綠水青山三明景,人間仙境在此間”,上海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敖國興也被三明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迷人的自然景觀所深深感動。“這座城市不僅是綠色之城、紅色之城、美食之城,更是一個溫暖人心、讓人心醉的城市。通過這次采風,我希望用鏡頭創作出更多展現三明新時代、新氣象的影像佳作。”
在這次的采風活動當中,上海市攝協會員王翰林感觸最深的就是三明人的熱情好客,讓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溫暖。“精心安排的行程讓我深入體驗了三明豐富的人文歷史和自然風光,特別是沙縣美食的獨特風味,給緊湊的行程增添了不少樂趣。作為長征的四大出發地之一,三明與上海之間的協同發展為這片土地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兩地的合作共建也成了當下中國發展的時代縮影。此次活動不僅讓我領略了三明的美景,更讓我切身感受到三明與上海之間深厚的情誼,很好地呼應了‘風從海上來,情自閩江升的主題,是一次難忘的采風之旅。”
“這是一場視覺、味覺與心靈的三重盛宴。”上海市攝協理事張蓉如此形容道,她感慨:“此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曲水流觴。王羲之筆下之勝景莫非如此?回顧這次活動,深感幸運。能夠親眼見證、親身體會三明的美麗景色與深厚文化底蘊,并用相機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瞬間和感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和收獲。”
“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對這次活動的精心安排,讓人感動。從崎嶇深幽的高山到悠悠潺潺的清溪,從底蘊深厚的古鎮到人間煙火的小吃,從非遺傳承的戲曲到奪人眼球的鐵花,從繽紛炫目的夜景到輝照古今的星月,我們的行程緊湊而充實,每時每刻,眼中是令人贊嘆的美景、耳畔是熱情洋溢的民歌。”上海市攝協會員薛文怡說道,與此同時,更讓她感動的是,攝影前輩們對攝影的激情與毅力、巧思與妙想。“披星戴月的夜里,酒店大堂里靜悄悄集合了手持三腳架去拍星空的攝影師們。東方還未露出魚肚白,三兩架無人機早已在高空盤旋,記錄下沉睡中的三明市。崎嶇蜿蜒的山路上,隨處駐扎著背著整套裝備的前輩們,不放過一片云、一片葉、一朵花。古鎮傍晚的廣場舞、書店門口的紅軍英雄雕塑、沙縣路旁寬闊的田野、俞邦村熱鬧非凡的小吃街、泰寧峽谷里深幽湍急的小溪、梅林戲院后臺狹窄的演員化妝間里……我看到前輩們扛著攝像機、舉著三腳架,或蹲或站,或長曝或快門,記錄下一幅幅他們心中的三明圖景。這份執著與毅力,是對熱愛、對使命感、對藝術能力最好的詮釋。”
歷時4天的深入泰寧、永安、沙縣、尤溪等地的攝影采風創作,不僅讓上海攝影師們領略了無限山水風光,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淳樸和熱情,更進一步加深了對攝影的理解。“攝影實踐不僅豐富了我的視覺體驗,更深化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理解和攝影的多元魅力,感受到了攝影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如何跨越地域的界限,傳遞出共同的情感和價值觀。我們攝影人就是要用手中的相機勾勒出新時代履行新使命的時代新風,展現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萬千氣象,讓一幕幕生動的瞬間定格永恒,記錄下新時代革命老區的高質量發展。”上海市攝協理事池海波說道。
當接到市攝協赴福建三明攝影創作的通知后,上海市攝協理事夏云鵬感到機會難得、責任重大,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他決定舍棄已使用多年的航拍無人機,在出發前兩日購買了更為高級的無人機。“于是在美麗壯觀的山巒和大江中實現了首飛。太值了!連日來,三明的大美風光、革命圣地、民居古村等等,盡錄于我的新航拍器。有兩天傍晚當日落霞光映襯著這座新興的城市時,我不忍錯過美景拍攝而放棄了集體晚餐時間,拍完之后再回酒店房間美美地吃上兩碗泡面。此次采風行攝很辛苦,過程很享受。”
上海市攝協會員沈輝表示,“這次活動使我在欣賞攝影藝術魅力的同時,也體會到藝術大師的專業精神與孜孜不倦的創作激情。他們的作品在表現自然之美的同時,也傳達出一種積極的動力,使我們體會到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這使我深深體會到攝影既是藝術的表現,也是社會的責任。我們應該通過作品來傳遞正能量、激發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助力和諧社會建設。”
“這次采風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好,立意高,有主題,有文化,有寬度,可發展。隊伍人員的組成也比較合理,老中青結合,有傳承,有創新,可持續,未來可期。”上海市攝協理事趙柳濱評價道。對于如何更好地持續活動效果,他建議,可以“風從海上來”,也可以“風向海上吹”,加強互動,形成一項可持續的兩地主題攝影活動,兩三年一屆。“深度的采風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兩地文化的共性和差異,尋找兩地文化發展的熱點和紐帶,讓攝影能在兩地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建議之后的活動能夠豐富創作形式,多層面、多維度、多主題、多組合,可以化整為零,散下去貼近生活,也可以合零為整,集成各自的創作作品,形成大主題下的活動成果。”
采風創作結束后,活動主辦方還將在上海、三明兩地舉辦“風從海上來”主題攝影展,用光影再續滬明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