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磊
摘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工作是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基于自然資源資產屬性,構建了以基準地價修正法、收益還原法、替代市場法、生態系統服務當量法等方法的自然資源價值核算體系,并以縣域為研究對象,實現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工作。研究成果全面反映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家底狀況,為推進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 ?資產清查? ?實物量? ?價值量
Research on the Accounting Method of the Asset Value Quantity of the Inventory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Taking a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NG Hailei
(Nanjing Zhongcheng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2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ventory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 is a vivid practice of practicing the living community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of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a natural resource value accounting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methods such as the benchmark land price correction method, income reduction method, alternative market method and ecosystem service equivalent method, and the inventory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is realized with the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results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s; Asset inventory; Physical quantity; Value quantity
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是一項摸清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和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底數的基礎工作。為推進該項工作,自然資源部先后組織了兩輪試點,進一步總結經驗,驗證和優化技術體系和方法。
清查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估算自然資源資產經濟價值,探索核實國家所有者權益。當前該領域涉及的相關理論基礎和框架體系并不完善,清查相關理論包括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外部性與公共資源理論、自然資源價值理論、產權理論等方面[3-4],框架體系等實際工作難點在于多源數據整合等問題。本文基于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實踐,從清查技術內容、核算方法等方面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價值量核算研究,為合理有效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提供支撐。
1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1.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地處江蘇省中南部,總面積1 184 km2,全市為江積、河積、海積平原區。全市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總面積為21 894.09 hm2,其中陸域面積21 747.71 hm2,海域面積146.38 hm2;森林資源中林木總蓄積量1.25萬m3 ;水資源總量5.5億m3 ,其中地表水資源4.86億m3 ,地表地下不重復計算量0.64億m3 。
1.2數據來源
主要數據來源包括2020年全國國土變更調查數據、2020年度公示地價成果、2020年水資源公報、統計年鑒、森林“一張圖”數據、礦產資源儲量數據、耕地質量等別更新評價成果、宗地圖、供地臺賬及紅線等。
2研究方法
2.1價值內涵及價值構成
自然資源價值構成是在自然價值論基礎上發展的,現今,傳統的“二分法”分類逐漸被“三分法”所替代,即由自然資源商品價值(或內在價值)和服務價值(或外在價值)轉變為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價值[5-6],自然資源綜合價值為經濟、社會和生態的三者價值之和。
2.2核算方法
自然資源價值核算方法通常分為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和意愿法等四類,依據核算方法的適用范圍,以及自然資源稟賦特征,又可以進一步細分核算,如將成本法細分為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旅行成本(費用)法等[7]。
因研究區礦產資源涉及6個采礦權,均為固體礦產資源,礦種全部為磚瓦用黏土礦,因所有礦產均未開采,依據《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技術指南(試行稿)》,暫不核算其價值量。本文綜合考量自然資源價值類型,以及數據獲取難易程度等基礎上,將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核算方法匯總形成表1。
2.2.1土地資源資產核算
(1)經濟價值估算。
根據土地市場發育情況,全民所有土地資源經濟價值估算采用以下公式:
A=i=1nPi×Si (1)
式(1)中:A為研究區全民所有土地資源經濟價值;Si為第i個圖斑的面積;Pi為第i個圖斑的單價,可根據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得到,公式為
Pi=P1b×Kt×Ky×Ku (2)
式(2)中:Pi同上;P1b為公布的農用地、建設用地相應級別基準地價;Kt、Ky和Ku分別為日期修正系數、年期修正系數和用途修正系數,當圖斑為建設用地時,還需考慮容積率修正。
(2)社會價值估算。
全民所有土地資源的社會價值是指土地在保障社會穩定和維持國家安全方面所體現的價值[8]。由于在農用地(耕地)上表現為糧食安全價值、基本生活及就業保障價值;在建設用地上表現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價值及勞動就業保障價值。耕地的社會價值參考沈娜等人[9]研究估算,建設用地社會價值借鑒張德洲等人[2]研究確定。
(3)生態價值估算。
生態價值采用中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在計算中扣除由食物和原材料生產帶來的市場價值,作為單位面積生物當量因子。根據謝高地等人研究成果1單位生物當量因子的價值量等于全國平均糧食單產市場價值的七分之一。以此確定土地的生態價值。
2.2.2水資源資產核算
水資源價值體現在一是在于水的直接使用價值,如用于飲用、灌溉、養殖、發電等;二是間接使用價值,如凈化空氣、調節氣溫、增加空氣濕度等。目前針對水資源價值估算,還未形成統一的方法,水資源價值常見的估算方法以下四類。即影子價格法、收益現值法、支付意愿法和市場估價法。市場估價法適用于具備成熟市場價格機制的自然資源估算,其優點是操作簡單,且以市場價格為標準,更具說服力。本文采用此方法估算水資源經濟價值,其公式如下:
Aw=P工×W工×U工+P農×W農×U農+P城市×W城市×U城市 (3)
式(3)中:Aw為水資源價值量;P工、P農、P城市分別為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及城市用水的單價;W工、W農、W城市分別為工業、農業及城市用水權重;U工、U農和U城市分別為工業、農業及城市用水量。
水資源生態價值,采用謝高地等人中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進行核算,在計算中同樣扣除由食物和原材料生產帶來的市場價值,作為單位面積生物當量因子。
2.2.3森林資源資產核算
依據農用地基準地價確定森林資源中林地價值,依據《技術指南》規定,以收獲現值法確定森林資源林木價值,具體公式如下:
E=Au(1+p)(u?n)?Vp×[1?1(1+p)(u?n)] (4)
式(4)中:E為林木評估值;Au為林分主伐時的凈收益;u為用材林主伐年齡;n為估算對象現實林分年齡;V為年管護費;p為收益還原率。
全民所有森林資源生態價值估算方法同上。
2.2.4海洋資源資產核算
依據海域或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征收標準和《技術指南》要求,核算海洋資源價值量,公式為
pi=p×Y? (5)
Y=[1?1(1+r)n][1?1(1+r)]
Pi=pi×Si
式(5)中:pi為i圖斑(或海島)的清查價格;p為使用金征收標準;Y為年期修正系數;r為還原利率;n為海域、無居民海島資源資產的最高年期或使用年期;Pi為i圖斑(或海島)經濟價值;Si為i圖斑面積。
3結果與分析
3.1實物量分析
研究區水資源總量5.5億m3 ,全民所有森林資源總蓄積量1.17萬m3 ,全民所有土地資源總面積hm2。在全民所有土地資源中以建設用地為主,占土地資源的比重為52.52%,未利用地其次,農用地占比最少,僅17.46%。
從分布來看,農用地主要位于國有農場,地類以耕地為主,占農用地比重的59.75%,其次為園地和坑塘水面,占比分別為13.70%、18.89%,坑塘水面中僅有42.80%為養殖水面;未利用地包括河流水面和沿海灘涂,以河流水面為主,占總面積的50.11%,原因在于縣域境內河道密布,湖塘眾多。建設用地主要集中于城區和鎮區,地類主要為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和住宅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分別為49.74%、20.01%、16.96%。
3.2價值量分析
3.2.1全民所有土地資源價值核算
研究區全民所有土地資源總價值量(見表2所示)為3 052.8億元,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的2.5倍。全民所有土地資源價值量中,經濟價值為1 830.57億元,社會價值為1 216.43億元,兩者占土地資源總價值量的99.81%;耕地及濕地的生態價值總量為5.8億元。從土地利用分類來看,全民所有建設用地價值量最高,占土地資源總價值的97.5%,在全民所有建設用地中,住宅用地價值量遠高于其他地類,因住宅用地規模較大,且單位面積價格相對較高。在全民所有未利用地中,僅包括沿海灘涂一種類型,灘涂資源屬于濕地的一種。因濕地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因此側重其生態價值研究,經濟及社會價值估算的方法及思路需進一步研究。
3.2.2全民所有森林資源、水資源及海洋資源價值核算
由表3可知,全民所有森林資源、水資源和海洋資源價值量分別為1.45億元、17.81億元、51.37億元,價值類型主要為經濟價值。全民所有森林資源中,林木資源經濟價值為0.99億元,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為0.46億元;水資源中,水資源經濟價值為12.03億元,生態價值為5.78億元;海洋資源中,其價值類型全部為經濟價值。
3.3結論
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核算應綜合考量自然資源各種屬性要素,借鑒當前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理論與思路方法,基于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及海洋資源的特征,實現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的估算。結論如下。
(1)現階段從自然資源類型來看,全民所有土地資源價值量最高,全民所有森林資源價值量最低。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各類自然資源價格評估中,土地資源具備較成熟的價格體系,如建設用地基準地價、農用地基準地價等。水資源、海洋資源等政府公示價格信息欠缺,制約和阻礙了政府國有資源有償使用的步伐。
(2)從自然資源資產價值構成來看,研究區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占比較高,兩者之和占全民所有自然資源價值總量的99%以上,生態價值方面僅涵蓋水資源、森林資源及部分土地資源,其價值量水平極低。關于自然資源生態價值,因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屬性,長期以來人們對其價值認識存在偏差,在價值評估及應用方面存在諸多阻礙。
4結語
現階段,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理論性、規范性與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相關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充分利用現有理論體系研究,同時也需要從實踐中規范各類資源資產核算方法與核算路徑,并形成統一標準,實現在宏觀層面服務于國民經濟核算,中觀及微觀層面落實和促進區域自然資源科學保護與利用,這些將是未來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領域研究的熱點命題。
參考文獻
[1]田亞亞,張永紅,彭彤,等.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理論基礎與基本框架[J].測繪科學,2021,46(3):192-200.
[2]張伊娜.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的土地價值核算[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2.
[3]徐靜超.風景園林視角下的武漢市自然資源價值評估[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1.
[4]張增峰,王博宇,朱新帥,等.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3):8-11.
[5]谷樹忠,李維明.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及其評估[N]. 中國經濟時報,2015-11-27(14).
[6]劉朋,崔耀平,崔洋,等.2000—2020年華北平原耕地綜合價值及其時空變化[J].水土保持通報,2022,42(5):275-282.
[7]沈娜,蔣冬梅,諸培新.耕地資源綜合價值量化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1):13771-1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