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7日,一則消息震驚了全球自動駕駛領域:圖森未來宣布自愿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并終止其普通股票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注冊。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讓該公司的股價一度創下歷史新低的0.29美元,更使得其市值相較于巔峰時期蒸發了超百億美元。
曾經的“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如今卻成為了“全球自動駕駛退市第一股”。這一轉變不禁令人唏噓。
實際上,自去年10月27日起,圖森未來宣布成功完成日本首次“東京-名古屋”自動駕駛重卡測試后,其官方微博便再也沒有發出過任何消息。盡管愛企查顯示圖森未來目前仍處于“開業”狀態,但除此之外,我們幾乎無法從公開渠道獲得關于該公司的任何新動態。就連其官方網站目前也處于停止更新狀態——唯一能夠證明其還“活著”的證據,是其微信公眾號在今年元旦發布的一張節日海報。
或許“每日更新”這樣的要求對于一家主打未來科技的公司有些苛刻,但長達3個月時間里沒有公布任何新動態還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這種微妙的“存活”狀態,不免讓人對圖森未來的前景感到擔憂。而其不幸的遭遇,也折射出了當前高階自動駕駛難以商業化落地的窘境。
對于圖森未來退市的原因,外界有多種猜測。一方面,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圖森未來可能面臨著巨大的運營壓力和技術挑戰。另一方面,公司內部管理、資金狀況等方面的問題也可能成為其退市的導火索。
這樣的推測不無道理。實際上,早在去年1月,圖森未來就收到了納斯達克發來的退市通知,原因是當時圖森未來沒有按時提交202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財報。去年10月,圖森未來的獨立董事會成員組成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來處理相關事宜。
公司估值和流動性下降,公司股價波動性明顯加大,保持上市公司身份難以再對成本的合理性做出解釋,這是圖森未來做出退市決定的根本原因。圖森未來相信,作為一家私營公司比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能夠更好地進行轉型。
正如前文所述,“活著”是圖森未來的現狀。退市并不會對這家公司發展產生實質影響,只是當前股價和流動性已經使其失去上市身份的意義。這就像一把鈍刀架在了圖森未來的脖子上,雖說腦袋掉不下來,但依舊疼得死去活來。

曾經的“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如今卻成為了“全球自動駕駛退市第一股”。這一轉變不禁令人唏噓。
實際上,不只是圖森未來,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都因為其需要長周期和高資本投入的特性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僅2023年一年,蘋果、谷歌、特斯拉、百度、阿里達摩院就紛紛裁減了自動駕駛團隊,Waymo繼裁員之后又推遲了無人卡車運輸的商業化運營和計算開發工作,國內自動駕駛卡車公司擎天智卡也已清盤。
當發現長期的投入鮮有回報,自動駕駛的“光環”開始散去,投資者也對這些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產生了懷疑。這種轉變,不僅影響了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也對整個科技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于是,整個行業開始重新審視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道路。
按照國際公認的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自動駕駛分級標準,自動駕駛分為L0級至L5級。其中L1級和L2級屬于輔助駕駛,這些級別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并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車型中。L3級是屬于有條件自動駕駛,也是人機角色重要分水嶺。而L4級和L5級屬于高階自動駕駛,是目前各大自動駕駛企業競相追逐的焦點。
然而,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之路并不平坦。當前,L5級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還很不成熟,鮮有真正的產品落地。而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和L4級高度自動駕駛技術,雖然已有產品問世,但在特殊和極端情況下,安全性還沒有得到充分驗證。因此,這些技術只是有條件地被批準應用。沒有安全保駕護航,高階自動駕駛就很難大規模推廣。
在此背景下,當前,不少以L4級為核心解決方案的自動駕駛公司開始主動降級,轉向幫助企業做好L2級和L3級解決方案。這一轉變,或許正是基于對當前市場的深刻認識。L2級和L3級自動駕駛技術,雖然不如L4級那樣高度自主,但卻更符合當前市場的真實需求,也更容易落地,因此更受市場的青睞。
“目前,圖森未來會把研發重點放在中國,率先做自動駕駛L4級別研發、L2的產品,也在布局日本市場,未來會探索布局整個泛亞太市場。”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郝佳男在今年1月的媒體溝通會上如是說。
而下一次郝佳男發聲,又會是什么時候?我們無從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