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作為一種面向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過渡的技術及產品形態,在美國社會輿論中從普通的技術和使用環境做平常討論,到逐漸發展為高度政治化的議題,只用了短短數年。特別是在2024選舉年,美國兩黨針對中國汽車的驚人言論更是競相呈現。
《經濟學人》在今年1月發布了一則頗具爭議的封面,引發了輿論討論:多輛汽車如同隕石般撞向地球,并配字“中國電動汽車的猛攻”,意指正走向全球化的中國汽車產業已使得西方市場“感到恐懼”。其結論指出:西方政策制定者應克制保護主義本能,正視并“歡迎”競爭。但顯然“美好的事物沒有發生”,突然之間,中國電動汽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2月29日,美國白宮發布了《拜登總統關于應對美國汽車工業國家安全風險的聲明》,指出中國決心主導汽車市場的未來,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讓美國市場充斥中國汽車,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聲稱已指示美國商務部對配備聯網功能的中國電動汽車進行調查,并采取監管行動應對風險。不過,聲明并沒有立即對中國電動汽車施加新的壁壘。拜登表示,通過這一行動,美國將確保汽車工業的未來由美國工人在美國創造。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這項聲明的三個月前,包括眾議院能源商務委員會主席凱茜·羅杰斯(Cathy Rodgers)和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內的兩黨議員首次對中國公司在美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時收集和處理敏感數據表示擔憂。本次聲明可能會導致新的法規出臺,屬于廣泛政策應對措施的第一步,旨在阻止低成本中國電動汽車涌入美國市場,進而導致美國汽車制造商破產。

西方政策制定者應克制保護主義本能,正視并“歡迎”競爭。但顯然“美好的事物沒有發生”,突然之間,中國電動汽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宣布對中國汽車調查的聲明地點,是在密歇根州沃倫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集會上?,F在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Stellantis集團的北美總部,都位于密歇根州。而去年UAW的大罷工,讓美國兩黨都對其在部分選舉搖擺州的影響力量有了新的評估。因此這一聲明的背后,更多還是政治輿論的虛空“造牌”,是為選舉造勢的常見套路。
拜登的選舉對手,前總統特朗普當然也盯上了中國汽車。他在俄亥俄州的競選演講中,聲稱若再度當選,將對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征收100%的關稅”,提高了在此前一直宣稱的50%關稅的調門。只不過相比于關注事件本身,其打擂臺的“表演”成分更凸顯一些。
當前,中國汽車在美國的存在感其實非常有限,已經面臨27.5%的高額關稅,尚未滲透進不斷增長的美國汽車市場。據彭博社報道,拜登政府此舉主要考慮在中國汽車制造商在美國擴張之前采取行動,首先提高關稅水平,但拜登政府官員們更為擔心的是,僅靠關稅還不足以將中國汽車拒之門外,因為中國車企已在通過第三國進行運輸中轉,并在墨西哥等地設廠布局。因此再通過“國家安全威脅”作為行政工具,以便將特定的中國汽車或服務列入黑名單,并將其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然而,在選情之外,美國本土汽車業界還是感受到潛在競爭的“寒意”。行業組織美國制造業聯盟最近的一份報告甚至將電動汽車競爭描述為“中國對美國汽車工業的生存威脅”。
而普林斯頓大學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員凱爾·陳(Kyle Chan)則表示,“廣泛的汽車制造業遍布全美許多重要州,目前情況已不止是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等搖擺州的汽車廠需要政策制定者給出‘保護性措施’”。
推動本國的“制造業回歸”,是過去數年美國工業政策的主流旋律。在著名的《通脹削減法案(IPA)》通過后的一年中,美國宣布了總計551億美元的電池制造投資,以及161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工廠投資,并對符合其要求的電動車型給予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這的確客觀上推進了美國電動汽車的生產,然而,在過去的2023年,僅有14款在產車型有資格獲得IRA購買補貼。甚至在今年和2030年,IRA法案對電池組件價值以及電池原材料來源的要求還將會增加。這隨即給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等美國本土車企帶來了大問題,令這些車企在電動汽車產品線上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并面臨著消費者對較高汽車售價的強烈反對。特別是他們目前既依賴于中國的技術、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時又在努力建立符合IRA要求的供應鏈并降低成本,因此這種壓力尤為嚴重。
2月15日,在紐約沃爾夫研究公司主辦的汽車會議上,多名美國汽車業巨頭的首席執行官不約而同談到,美國汽車制造商都在絞盡腦汁地削減電動汽車生產成本,以應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越加激烈的競爭壓力。福特汽車總裁兼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直言,福特和美國其他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將難以與中國汽車制造商競爭。他還表示美國巨頭也擔憂中國車企在墨西哥建廠,“世界正在發生變化。如果你不能在全球范圍內與中國車企公平競爭,那么在未來幾年內,你20%到30%的收入都將面臨風險。目前墨西哥銷售的所有汽車中有25%來自中國?!蓖ㄓ闷嘋EO瑪麗·博拉(Mary Barra)則寄希望于合作,以提高公司在該領域的研發和投資效率。
眼下,由于需求弱于預期,福特和通用均推遲了部分電動汽車產業相關投資,縮減電動汽車生產目標。福特汽車宣布推遲其約120億美元的新電動汽車及電池生產擴能投資,包括暫停在美國肯塔基州與韓國廠商SK On合建第二座電池工廠。福特汽車認為,北美市場買家更為謹慎,不愿意為電動汽車比傳統燃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更高的費用買單,這給電動汽車企業的定價和盈利能力帶來壓力。
通用汽車方面則表示,放棄從2022年到2024年中期生產4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我們放緩北美電動汽車生產速度,以保護我們的定價權。同時,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及其他改進措施降低生產成本,以尋求更高利潤?!爆旣悺げ├缡钦f。除此之外,在2023年10月,通用汽車和本田汽車正式宣布,雙方于1年前開始的合作打造低價電動車的計劃也正式停止。
除了美國傳統巨頭,美國的跨界者和初創新勢力也面臨著諸多難題:蘋果放棄耗時10年的造車項目;新勢力Rivian在2月21日美股盤后發布了一份糟糕的2023年四季度財報,并在近期宣布裁員;Fisker則緊隨其后計劃裁員,并聲稱如果沒有額外資金,公司將不足以支撐未來一年的運營。
一邊是要解決規?;凸湹碾y題,一邊要面對美國市場需求疲軟。因此,如何更好更快降本、保證利潤成為美國眾多車企面臨的難題。在吉姆·法利看來:“在電動汽車行業,只有出色的產品已經不夠了,必須在成本上也具有足夠的競爭力?!?/p>
據稱,福特已成立一家獨立于福特的小型初創企業,專門設計一款對標比亞迪低價車型的小型電動汽車,團隊領導者是曾在特斯拉任職十幾年的電動汽車工程師艾倫·克拉克(Alan Clarke)。福特方面對這款正在開發車型的競爭力明顯抱以厚望,以求終止其電動汽車業務持續虧損,并能和特斯拉和中國車企一較高下。
通過保護性行政措施和車企自我改革,美國本土的汽車產業鏈是否可以解決當前困境,以充分迎接外來競爭的挑戰?目前來看,只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最重要的配套資源——電力,美國似乎難滿足未來增量。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在爆炸性的電力需求中將“耗盡電力”。首先,是人工智能和清潔技術制造業的興盛正在將美國的電網推向負荷極限。隨著高耗電的數據中心和清潔技術工廠在全美范圍內激增,美國多州都將面臨電力短缺的風險,公用事業公司和監管機構不得不制定可靠的擴建計劃來更新老化的電網。例如,在佐治亞州,工業電力需求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長,預計未來十年的用電量將達到目前的17倍之多。
深究美國電力需求飆升背后的主因,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亞馬遜、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正在全美范圍內推動著大模型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設施相比傳統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成倍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創新,往往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為代價。以ChatGPT為例,每天消耗超過50萬度的電力,用以應對約2億次用戶請求,相比之下,美國家庭平均每天只使用約29度電。這意味著,ChatGPT每天的耗電量是普通家庭的1.7萬倍以上。如果進一步推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其耗電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各界專家和業內領袖都已開始做出預警: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在公開演講中明確表示,“AI的盡頭是光伏和儲能。”而OpenAI的創始人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也指出“未來AI的技術將取決于能源”。
除此之外,美國加密貨幣“挖礦”的激增,也客觀推動了數據中心耗電量的增長。這些都給負擔過重的電網帶來了新的挑戰,迫使新能源發電商、清潔能源企業以及大型工業體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電力缺口。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2年,美國的2700個數據中心消耗了該國總電力的4%以上,預計到2026年,這一比例將增至6%。預測顯示,未來幾年,數據中心將占據更大比例的美國電力供應。
在想發展數百萬輛電動汽車和配套的全美范圍內的充電網絡的背景下,針對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拜登政府已將緩解電網瓶頸作為優先任務,但實現這一目標將面臨政治和經濟等多重挑戰。例如,建設所需的輸電線路和中轉站涉及大量的土地征用、詳盡的環境審查和談判,以確定誰應該支付什么費用,將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問題。美國監管機構擔心,這或許可能因昂貴的升級費用而陷入新的困境,阻礙向清潔能源過渡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