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越來越近了,同學們為迎接這個熱鬧的傳統節日做了哪些準備呢?喜慶的春聯和好看的窗花準備好了嗎?對生活在百午前紫禁城里的人們來說,春節同樣是極為重要的節日,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他們會舉辦哪些有趣的活動來迎接和慶祝春節呢?
清代時,宮廷里過年的習俗和我們現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寫福字就是其中之一。一到臘月,皇帝會在紫禁城中開筆書“福”,他寫的第一張福字會張貼到乾清官正殿,剩下的則貼到宮中其他場所,有些還會贈送給大臣。清代有一位名叫王際華的官員,他在朝中做官31年,有24年都收到了皇帝賜予的福字,算是當之無愧的有福之人了。
到了臘月十七,紫禁城中的節日氛圍就更加濃厚了。這天大家可以燃放爆竹。我們熟悉的對聯和門神,到臘月下旬才開始陸續登場。清代早期,宮廷中還沿用滿族的風俗,對聯要寫在白色絹布上,然后裱在框架內再懸掛到大門上。不過,皇帝考慮多數大臣的喜好,送給大臣們的對聯和福字一般都是書寫在紅色的紙張上。

紫禁城里建筑林立,有許多大門需要懸掛對聯,這么多對聯都是誰來書寫的呢?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皇帝會挑選書法棒、學問好的大臣,請他們來書寫。書寫完畢的對聯,會交給工部和內務府進行進一步加工,最后再懸掛在大門上。這些字跡工整、制作用心的對聯在節后會被小心取下,等待下個新年再次利用。

除夕當天,皇帝用完早膳,會前往保和殿參加宴會。這個宴會很隆重,會邀請很多王公大臣,席間還有樂舞表演。到了下午,皇帝會和后妃、公主們在乾清官舉行家宴。這是一年中皇家難得的大聚會,大家會伴著宮廷禮樂入席,飲用湯膳、奶茶,宮中的奴仆會端上豐盛的酒菜,宴會的最后還有飲茶環節。看看,這樣一頓飯規矩真是不少呢,所以即使宴會上酒菜豐盛,參加宴會的人也很難盡興。
當然啦,皇宮中的宴會也不止吃吃喝喝。有時,皇帝會在正月初二到初十間挑選一天,邀請大臣在紫禁城重華宮舉行茶宴。宴會上大家要一起吟詩作賦,飲茶聯句。他們在宴會上所喝的茶叫三清茶,是乾隆皇帝“原創”的,由佛手、梅花、松仁搭配雪水一起煮制而成,香氣四溢,雅致非凡。


除了必不可少的宴會,皇帝還為大家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禮物,既有實用器物,也有裝飾用品,甚至美食都可能成為皇帝送出的禮物。作為紫禁城中的大家長,皇帝也會給皇子、皇孫送上壓歲荷包,里面會放上金銀小元寶、小如意和玉質小工藝品,塞得鼓鼓囊囊的。
作為一國之君,新年里皇帝也不能停止工作。新的一年子時(23點到凌晨1點),皇帝會在日常居住、處理政務的養心殿的東暖閣進行“明窗開筆”儀式,使用名為“萬年青”的特制毛筆,在紙上寫下“風調雨順”“和氣致祥”等吉祥話,祈愿這一年百姓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皇帝寫完后,就要把所寫的紙條及時密封保存,意思是封存好這份寓意著吉祥的小秘密。接著,皇帝還會舉起用黃金打造的金甌永固杯飲下屠蘇酒,期待國家能夠長治久安。儀式結束,皇帝要到御花園、奉先殿、乾清官、坤寧宮等處行禮,一大圈下來,即使乘坐車輦也需要不少時間呢。


漫長的行禮儀式結束后,就到了吃餃子的環節啦,滿族人管水餃叫煮餑餑,和我們現在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餃子不同,清代皇帝通常獨自吃煮餑餑,還會搭配一些小菜和蘸料。
新的一年卯時,也就是早上5點到7點,皇帝又要開始拜年活動啦。首先,他要帶領臣子們給太后拜年,接著還會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外國使節的行禮。你看,新年雖然剛剛開始,但紫禁城中的勞模——皇帝已經處理不少工作啦。
在這個難得的新年“假期”中,休閑娛樂當然不會缺席。賞燈、看冰嬉表演都是宮廷成員放松的方式,但大家最愛的還是看戲!
春節期間,紫禁城內會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安排戲曲演出,上演的劇目多是歌頌太平的吉祥戲。在整個新年假期中,皇帝也會忙里偷閑,在用餐時聽聽戲,吃飯娛樂兩不耽誤!
除了較短的戲曲節目,有時候紫禁城內也會上演較長的大戲。戲班子會在暢音閣大戲臺表演,有時甚至會連續演出多天,讓皇宮里的人過足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