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云
站在少年兒童的視角,挖掘本地先鋒模范,引領少年兒童走近先鋒榜樣,進而理解“中國共產黨是先鋒隊”“少先隊是預備隊”的深刻政治內涵,是壽寧少先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尋先鋒榜樣,樹立先鋒意識
崇尚英雄,效仿榜樣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先鋒榜樣自身生動鮮明的形象更易于少年兒童理解與效仿,進而潛移默化地成為他們的成長方向,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一方面,要立足學校主陣地,跨學科尋訪。小學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地方德育教材中,都編寫有許多共產黨員、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不論是開國元勛毛澤東、朱德,還是少年英雄劉胡蘭、王二小,他們都堅守共產主義信念,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當少先隊員在課堂中學習英雄事跡,感悟英雄品質時,共產黨人的先鋒意識已然走進少先隊員的心中。另一方面,要邁向社會大課堂,在生活中尋訪。壽寧是福建東北部的一個老區縣,民風淳樸,好人不斷涌現,被外界譽為“道德之鄉”。全國“拾金不昧”模范徐麗珍、“窮人慈善家”胡玉榮、“孝老愛親”模范范英嬌等一批看得見、尋得到的平民英雄就在身邊,引導少先隊員與他們面對面、手拉手交談,這些模范人物的形象就已經走進隊員們閃亮的眼光里,成為隊員們身邊最鮮活的榜樣了。
二、踏紅色足跡,傳承先鋒基因
20世紀30年代,壽寧就是閩浙邊臨時省委所在地,涌現出革命家范式人、葉秀藩等一批優秀的共產黨人,其中獻出生命的烈士就有950多人。為了紀念這些英雄,一批烈士陵園、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壽寧先后建成。壽寧少先隊結合本地特點開發了多條研學線路,讓這些地方成為對少先隊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的校外實踐營地,讓先鋒基因在潛移默化中傳承。一是“張高謙精神”體驗營地。每年清明節,風雨無阻,組織隊員以祭掃烈士陵園、即興主題大隊課的形式,引領少先隊員走進英雄故里,追尋少年英雄的足跡,弘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張高謙精神,進一步領會少先隊隊禮的含義。二是“紅色下黨”中國夢體驗營地。每年建隊日,組織隊員重走黨群連心路,參觀“難忘下黨”主題館、鸞峰橋、滴水穿石主題公園等,走進農家,體驗農耕實踐活動,感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下基層、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下黨精神。三是“閩東井岡山”含溪。這里是粟裕、葉飛會師的地方,組織隊員開營軍訓,穿紅軍服,唱軍歌,參觀含溪會議紀念室、閩東特委舊址等紅色陣地,緬懷先烈,了解含溪紅色歷史。四是“紅色甲坑烽火崗垅”紅色基地。這里是南方最后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組織隊員重走紅軍路、紅軍洞,參觀紀念室、烈士廣場、崗垅革命紀念碑,游“廊橋水鄉,狀元故里”西浦村,將紅色與傳統結合,體驗別樣的榜樣力量。
三、以獎章激勵,爭做先鋒少年
先鋒的成長需要不斷鍛造,尋訪先鋒、紅色研學都是少先隊員培養先鋒意識、積蓄先鋒力量的重要載體。實踐就是對先鋒少年最好的培養與考驗。“先鋒章”是結合福建少先隊“先鋒行動”而設置的省級特色章,是少先隊員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爭當先鋒少年的目標導向,以獎章激勵少先隊員做好先鋒表率。首先,要結合國旗下講話,向每一位少先隊員講清先鋒章的來由。要利用每周一節的少先隊活動課,分學段向每一位少先隊員說明先鋒章的學段爭章標準,讓隊員們明白只要認真做,其實獲章并不難。要創設獎章文化陣地,可以是全校性的文化墻,也可以是中隊角,讓隊員隨時都能看到,時刻保持爭章的熱情。其次,用好用活福建省少工委編寫的《紅領巾獎章爭章手冊》,讓少先隊員可以時時翻看,時時對標,時時保持爭章熱情,為爭當先鋒少年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