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輝 宋麗榮
摘 要:受到“85美術新潮”運動的影響,中國藝術家們吸收了各種各樣的西方藝術觀念。在這樣的情境下,涌現出許多帶有超現實主義藝術觀的當代工筆畫作品。超現實主義是打破傳統國畫面貌的突破口,將超現實主義與傳統國畫藝術體系結合是一個相當漫長的積淀過程。分析在超現實主義觀念影響下,當代工筆畫創作的繪畫特點和藝術形式,再結合傳統文化探討當代工筆畫的新風貌。
關鍵詞:超現實主義;當代工筆畫;中國畫
一、當代工筆畫中產生超現實主義的原因
超現實主義是挖掘人們內心的主觀現實和觀察了解人們生活的物質世界的客觀現實的統一。而這一觀念和中國畫中的寓興、寫意觀念不謀而合。寓興和寫意就是將主觀情感體現在客觀事物中,也就是內部與外部的統一,即超現實化。如梅花被賦予堅韌不拔之意,菊花被賦予瀟灑隱逸之意等。中國畫中的寫意一般有兩層含義:一是以書法用筆概括地描述對象的神韻,二是指畫中的意境。寫意就是更加注重畫中的意境,即內心的幻境與現實,這與超現實主義觀念的追求是相符的。雖然二者從繪畫風格上看毫不相干,但是在源頭和追求上是相通的。
“幽默”是超現實主義者觀察世界的一種角度。“幽默的人超然世外,以旁觀者的身份察看生活。”超現實主義創始人之一安德烈·布勒東認為,超現實主義從本質上說是不求功利的。這就是超現實主義觀念中“幽默”態度的其中一層含義。這與中國畫藝術體系中的“超然物外”是相似的。法國文論家杜布萊西斯說,“幽默”是掩蓋失望的假面具。拒絕服從社會成見、對客觀世界的淡然也是“幽默”的潛藏之意,而“超然物外”也有相同含義。朱耷畫面中翻白眼的水鳥,單足而立,神態凄涼,以冷眼旁觀著整個世界。他們都以“幽默”的態度拒絕屈從社會成見。
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繪畫觀念與工筆畫有相近性。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繪畫追求的是“寫實”,通常這類作品整體的畫面不是現實的,但作品呈現的細節是寫實的,如達利《記憶的永恒》等。畫面是抽象的,而事物的細節是寫實的,其繪畫表現手法是科學的嚴謹加上感性的夢幻。工筆畫追求“寫生”“寫其生意”“妙得其真”,通過描繪物象的外在形態,將把握物象的勢、態、情作為創作的評判標準。如宋徽宗《芙蓉錦雞圖》中,錦雞有五色,代表五行;錦雞又有“德禽”之名,具備五德;芙蓉又名拒霜花,寓意高潔堅貞。工筆畫在嚴謹的態度中尋找自然的規律,同時注重主觀表達和潛意識。工筆畫與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繪畫觀念在繪畫表達手法上的契合,使其發揮出雙方的優勢。
二、超現實主義繪畫觀念特點
(一)潛意識繪畫
潛意識又稱無意識。超現實主義繪畫提倡潛意識、非理性和不合邏輯,將生活中看似毫無聯系的事物進行組合拼貼,再通過精準的描繪或抽象的繪畫技巧來表達,把生活現實與夢境幻象結合起來,利用畫面的某些符號或元素來暗示自己的某種思想,制造出一種奇幻特殊、離奇怪誕的畫面。如在卡夫卡《變形記》的啟發下,超現實主義大師馬格利特完成了作品《集體發明物》,在畫面中的海灘上躺著一條與傳統認知不同的美人魚,原本象征美麗的美人魚在馬格利特的筆下卻讓人產生一種出乎意料的感受。雖然藝術家精準描繪了人魚的五官、魚身和雙腿,但身體部位的重組、錯位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是非常典型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品。
(二)多維性空間
空間由一維、二維和三維空間組成。所謂時空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總稱,也就是四維空間。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時空特征是怪異且錯亂的,藝術家以并置和重組的形式在一幅畫面中體現出不一樣的空間和物象,將它們進行重組、并置和置換,給觀者一種無序、無邏輯之感。
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的多維空間與傳統繪畫的透視不同,運用多個視角將矛盾的物體置換、重組在同一畫面中,從而形成多層次的空間表現形式。基里科的《愛之歌》畫面中高墻、阿波羅頭像、紅色橡膠手套、綠球等毫不相干的事物被并置在一起,同時物體比例被不同程度地放大縮小,將元素進行拼貼、并置、組合,實現常規空間與非常規空間的內外轉化。
(三)隱喻的圖像符號
超現實主義繪畫通過運用隱喻的圖像符號來表達人們潛意識里的真實和本質。超現實主義不僅是反映現實,還會通過藝術家們的藝術加工來表達潛意識。藝術家通過隱喻將日常事物轉化為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圖像,而這些特定含義的符號對應的正是藏于潛意識中的真正意義。如達利的鐘表、馬格利特的煙斗等,都會引發觀者對于事物背后真相的思考和想象。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創作過程及作品本身所帶有的隱喻性,都詮釋著藝術的更多可能性,通過作品打破了傳統的審美原則和美學準則。
三、超現實主義觀念在工筆畫中的體現
(一)構圖的獨樹一幟
構圖是一幅畫的靈魂。中國畫的傳統構圖是散點構圖,講究留白,而且工筆畫的構圖講究“勢”與對比等。一般來講,超現實主義的構圖就是具象的事物和抽象的場景這樣一個奇妙的組合,構成一種既存在正常空間卻又若有似無的意味。超現實主義繪畫就是在抽象與具象之間達到了平衡,展開了屬于繪畫的超現實性。
從當代工筆畫家高茜的作品中,不難發現其在構圖上受到超現實主義觀念的影響。優美的蝴蝶、昆蟲落在古典的臺燈上或香水瓶上,還有猶如花海的桌布,這些隨處可見的元素顯示著超現實主義構圖的不合理、不規則感。這看似是物象的拼貼、組合,實際上無不彰顯著創作者的良苦用心,詮釋著其內心細膩的體驗和情感。在工筆畫家秦艾的作品中不難發現,其構圖受超現實主義觀念的影響。例如,《時間之外》在使用傳統工筆畫技法的基礎上,將鹿、屏風、樹枝、舞臺似的背景等物象組合,利用地磚和屏風分割畫面,使畫面中的物象出現反邏輯的組合。這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自然存在,而畫家通過解構重組,為觀者營造了虛幻的超現實氛圍,在“虛實”“真假”中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遐想。
(二)客觀幻覺空間的呈現
空間的秩序是打破現實空間現有的邏輯而重新建立的,在超現實主義繪畫中有物象重組、元素置換、共生錯位等。就是看似將不相關的物象,根據它們內在特殊的聯系進行新的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圖示語言。
超現實主義美學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即在重構的基礎上,打亂不同維度物象的維度邏輯。例如陳林的作品《偶遇韓幹》中,就可以明顯看出空間的多維性,畫面中的馬引人注目,這個馬的形象就是于韓幹的《照夜白圖》中置換而來。陳林把一匹動態的馬拴在“禁止鳴笛”交通標志旁,并且左邊有一只被嚇到的禽鳥,而它的對角還有一只禽鳥詫異地回頭與之相望。畫面右上角運用傳統山水畫的畫法,以白色屏風分割畫面。陳林假借錦雞的視角,從嶄新的視覺角度,將傳統與現實進行結合。徐累是將超現實主義觀念與工筆畫進行融合的先行者。他的畫面中經常出現木椅、太湖石、屏風、帷幔等,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幽藍色的空間。在徐累作品《游絲》中,整個畫面由一條白色的繩索貫穿,將畫面中山石、衣裙、大象、飛鳥的白骨等看似毫無聯系的物象進行重新組合,用繩索來平衡生命與死亡、沉重與輕盈。物象重組讓人們對原來的事物重新解讀,從而衍生出內在的思考。
(三)色彩的主觀性
受到超現實主義觀念影響的工筆畫家,非常注重色彩的運用與畫面整體氛圍的營造。通過獨具一格的構圖再加上藝術家們對于畫面色彩的把握,營造出夢幻飄渺的氛圍,不僅可以讓觀者感受到作品的超現實情境,還化解了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表達上的一些問題。色彩是整體氛圍表達中至關重要的元素。當代工筆畫家喜歡運用莫蘭迪色系的灰調,或者通過弱化色彩的方法來營造夢幻飄渺的感覺。如張見的《桃花源》,整個畫面都處于桃紅色的色調之中,打造出朦朧、夢幻的畫面效果,充斥著曖昧的氣息。畫中由太湖石矗立在正中,桃枝穿插畫面,背景由桃紅色絲綢構成,絲綢后面還隱約看到女性婀娜妖嬈的身姿。這樣的巧妙布置和色彩運用使整個畫面充滿著神秘感和戲劇性。他在作品中不刻意追求事物原本的顏色,而是強調主觀對于色彩的運用,來準確表達當時的情感。又如徐累的繪畫作品中幾乎都呈現出一種安靜憂郁的藍色氛圍。通過表現藍色的變化傳遞著他的“境”,有一種超現實意境的磁場。
當代工筆畫家們在營造超現實主義情境時,通過統一色調虛化畫面,營造出超現實情境,柔和畫面的荒誕與沖突,流露出中國式美學的超然、自得、虛幻、空幽的意境。
(四)圖像的隱喻表達
在中國畫中,一些題材經過長期廣泛傳播使用,形成了固定的隱喻含義。如四君子:梅喻高潔之士,蘭喻賢達之士,竹喻謙謙君子,菊喻世外隱士。而當代工筆畫要打破人們的傳統認知,在傳統的基礎上對畫面進行分割、解構、重組,賦予物象不同的含義和語境。如陳林的《波提切利之舞》,作者把波提切利的作品《天使報喜》中的兩位天使換為兩只飛舞的丹頂鶴。此時的鶴不再代表長壽,它們那歡快的舞姿,好像在對對方訴說著沖破禁錮的喜悅之情。這種將西方古典繪畫與中國傳統元素結合的方式,使得二者都同時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除了題材表達出不同的隱喻含義之外,作品名稱也成為隱喻表達之一。如在高茜《蝴思亂想》畫面的一角桌布上有各種姿態的蝴蝶,這些蝴蝶像是被關在其中一樣,在視覺上像是桌布的圖案,似真似假。而畫面右上角出現的一只飛舞的蝴蝶,與桌面上的蝴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真似幻。
四、當代工筆畫中超現實主義的發展趨勢
程式化是中國畫在繪畫發展中形成的一個特點。例如《芥子園畫傳》就是前人將繪畫方式、繪畫技巧進行總結歸納梳理形成的。雖然程式化有利于中國畫的學習和傳承,但是同時也會對后人的思想產生禁錮。固定的繪畫形式、不變的風格容易使觀者感到疲憊,導致繪畫喪失新意,難以超越前人。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人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內心深處的外向表達。而超現實主義繪畫觀念無疑打開了工筆畫的新世界。超現實主義繪畫以抽象的風格、寫實的手法開拓了當代工筆畫家的創作視角。同時,工筆畫的繪畫對象也隨之增加,常規的空間模式被打破,表現技法也更為豐富。然而無論怎樣借鑒,工筆畫始終屬于中國畫的范疇。在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中,工筆畫創新有多種形式,在工筆畫中融合超現實主義觀念不是唯一的路徑,不能為了追求超現實主義給工筆畫帶來的創新,而導致工筆畫失去原本的特色。
無論是在題材拓展還是技創新上,傳統中國畫的韻味是不可改變的,其所傳達出的仍然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內涵。如前文徐累的作品,通過散點透視的角度對整個畫面的布局造型進行安排,再通過運用傳統技法進行描繪,塑造質感,表現結構,使細節更加細致,畫面的顏色也使人產生無盡的遐想。雖然其作品在布局和內容上都具有很強的超現實主義特征,但是整個畫面仍然傳遞出了傳統的東方美學和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文氣。美學家宗白華曾說,中國畫表現的境界特征,是根基于中華民族的哲學基礎。因此,無論怎樣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都要保證中國畫的意境、繪畫的傳統哲學不能丟。
五、結語
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強調夢境、無意識和偶然性的藝術流派,對當代工筆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工筆畫的創作理念上,還在技法、題材和審美取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在創作理念上,超現實主義鼓勵藝術家突破現實束縛,深入探索內心的世界。在技法上,超現實主義的偶然性和隨機性為工筆畫帶來了新的可能性。當代工筆畫家開始嘗試在作品中引入更多的不確定性,通過水墨的滲透、色彩的交融等手法,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氛圍。在題材上,超現實主義也為工筆畫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促使畫家開始關注現代社會中人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等更加多元化的主題。在審美取向上,超現實主義強調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更加注重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
可見,超現實主義對當代工筆畫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它不僅為工筆畫帶來了新的創作理念和技法手段,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觀眾對工筆畫的審美標準和期待。
參考文獻:
[1]袁珊珊.論當代中國畫創作中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的體現[J].美術教育研究,2022(16):19-21.
[2]劉藝.當代中國超現實主義繪畫圖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3]韓峰.當代中國工筆畫產生超現實主義傾向的現象實質[J].藝術百家,2015(3):237-238.
[4]李安源.超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新工筆繪畫的審美淵源[J].美術觀察,2013(10):28-29.
[5]劉蕓玉.當代工筆花鳥畫的超現實主義傾向[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22.
[6]張巍雪.工筆畫創作中超現實主義表現的應用[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9.
[7]李銳.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在中國當代新繪畫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作者簡介:
劉穎輝,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
宋麗榮(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