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雨 徐輝
摘 要:隨著社會生活實踐和世界的變化發展,工筆山水畫創作與時代同步,在色彩運用方面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隨著藝術家們對色彩表現力的不斷挖掘,主觀設計性在工筆山水畫中逐漸凸顯。一批藝術家們開始試圖打破傳統的色彩表現,通過主觀的色彩設計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與觀念,使工筆山水畫在色彩的運用上獲得更寬廣的空間。他們根據個人的審美和情感表達的需求,對色彩進行重新配置,設計出具有強烈主觀意愿的色彩。這種主觀的色彩設計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沖擊力,也使得工筆山水畫在情感表達上更加富有感染力。這種色彩的主觀設計性的發展并不是對傳統的否定或顛覆,而是在追求個性化與創新的同時,仍然注重與傳統工筆山水畫色彩的融合。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工筆山水畫在保持其傳統根源的同時,又能適應當代審美與藝術表達的需要。
關鍵詞:傳統工筆山水畫;新工筆山水畫;色彩;主觀設計性
一、從傳統到現代的視覺語言演變
中國的傳統工筆山水畫發展至今,其繪畫技法和思想都已很成熟。但在當代多元文化語境下,工筆山水畫作品更應該表現出自己所處時代的特點和要求,要從創作者自身的角度投射出當下時代內在的精神氣質,為時而著,即使是在描繪傳統的自然山水時,也要反映出當下時代的現實狀況。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追求現代化的轉型也成為當代創作者的難題。石濤曾說,“筆墨當隨時代”。這對當代藝術創作的啟示是多方面的,藝術創作者不僅要關注時代的變化,還要注重創新和融合。在當代藝術創作中,跨界合作已成為一種趨勢,創作者通過借鑒其他領域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新工筆山水畫就很好地體現了這種趨勢,它立于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無論是在題材、技法、觀念還是色彩上都呈現出了豐富的時代面貌。
二、新工筆山水畫色彩的創新與變革
唐宋時期,傳統的青綠山水畫色彩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杰出的畫家與作品,代表人物有李思訓、李昭道等。其中,李思訓的青綠山水畫是以重彩為主,即所謂“青綠為質,金碧為紋”“陽面涂金,陰面加藍”,形成富麗堂皇的效果。在其作品《江帆樓閣圖》中,畫家以青綠色為主調,設色濃重,運用石青、石綠等顏色,通過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表現出了畫面的層次感。這種渲染效果使得畫面更加生動真實,畫面中山水、松林等元素都被描繪得精細入微,色澤典雅。到宋代,出現了水墨與青綠相映生輝的現象,如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畫家使用在水墨皴法的基礎上,輔以淡雅的青綠,來突出畫面的清淡雅致。
新工筆山水畫與傳統工筆山水畫在色彩運用上存在著顯著差異,這些差異不僅體現了時代的變遷,更反映了藝術家們對于繪畫觀念的獨特理解和追求。正如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色彩的音樂在中國久已衰落……中國畫此后的道路,不但須恢復我國傳統運筆線紋之美及其偉大的表現力,尤當傾心注目于彩色流韻的真景,創造濃麗清新的色相世界”。色彩在傳統工筆山水畫中并不具備獨立的表達功能,而在其他的視覺藝術體系中,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視覺效果。并且傳統工筆山水畫中的色彩多是寫實的,即“隨類賦彩”,這種寫實性的色彩運用,使得它在色彩的表現上更加接近自然。然而這種色彩表現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過于追求物象的真實感,而忽略了色彩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性。
與傳統的工筆山水畫相比,新工筆山水畫在色彩運用上會更加大膽、自由,在色彩的表現上也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而不是單純追求物體的真實感。新工筆山水畫家開始利用色彩的變化來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觀念。這種表現手法使得新工筆山水畫在色彩的表現上更加豐富多彩,給欣賞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上的共鳴。除此之外,新工筆山水畫還在色彩的搭配和運用上借鑒了西方繪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色彩的對比和配置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們還可能運用到新的材料和顏料,例如運用水彩顏料,這些顏料的運用能使畫面產生獨特的色彩效果和紋理質感,從而進一步豐富作品的視覺效果。在色彩的設計上,新工筆山水畫還注重裝飾性和圖象化。藝術家不再局限于“以線造型”,嘗試用不同的色塊區分物體,這種手法使畫面更加具有形式感和節奏感。新工筆山水畫作品中有時也會出現色彩的冷暖、明度與純度對比,使新工筆山水畫在色彩的表現上更加生動、鮮明。新工筆山水畫結合了傳統工筆山水的繪畫技法,使工筆山水畫成為更具有現代感和生命力的繪畫形式。
三、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的主觀設計性概述
(一)主觀設計性在現代設計中的地位和價值
主觀設計性在設計領域中被賦予了具體內涵,它強調的是個體對于客觀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從構思階段開始,藝術家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形成獨特的創意和設計思路,這種創意來源于個人的生活經驗、情感、觀念,也可能來源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對文化的理解或對科技的探索等,并不是依據客觀事實或普遍性認知而產生的。在創作過程當中,主觀設計性還體現在對材料、工藝、色彩、構圖等方面的選擇和運用上。藝術家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和情感需求來選擇符合主題的元素,以達到自己的意圖。它強調的是個體在面對客觀事物時的主觀創造性,還體現了對個體審美差異性的尊重。藝術家們將自身對于事物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作品當中,使作品呈現出極具個性化的創作風格。這種設計理念使藝術作品不再僅僅滿足于功能和形式上的要求,而是更加注重藝術家的審美品位和文化內涵。
(二)主觀設計性對新工筆山水畫色彩表現力的影響
主觀設計性在色彩的運用上強調個性化與創新性。藝術家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對色彩進行選擇、搭配和布局。
主觀設計性首先會體現在藝術家個人的審美偏好上。每位藝術家對美都有自己的獨特理解,這種理解會影響他們對于色彩運用的選擇。有一些藝術家喜愛明亮的、對比強烈的色彩,還有一些藝術家喜歡柔和、自然的色調,他們在創作中通過對色彩的選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色彩的選擇也常常被用于突出或強調作品的主題。通過主觀設計,藝術家會選擇最能夠反映作品主題的色彩,使欣賞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含義。藝術家們還可以嘗試新的色彩配置和運用方式,從而推動工筆山水畫在色彩運用上的創新和突破。通過獨特的色彩搭配,藝術家能夠在作品中實現個人情感的表達并且激發與欣賞者的共鳴。作品中的每一筆、每一種顏色都凝聚著藝術家的構思與情感,使得新工筆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心靈的寫照”。
四、新工筆山水畫主觀設計性的色彩表現
新工筆山水畫家在作品的設色上更具有主觀性,他們將自己的意圖與情感寄托在不同顏色當中,使作品的顏色中蘊含了他們的精神。另外,他們還會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色彩對比,創造出具有自己藝術風格的色彩表達。
蔣超凡作為新工筆山水畫家,他在繼承傳統工筆畫技法的同時,也使作品展現出更加強烈的色彩對比效果。如“在人間”系列作品中,畫家對顏色的處理更具有主觀設計性,他用濃烈的紅色與藍色來描繪山石,兩種顏色交匯,暈染出層次豐富的紫色,使畫中的山整體呈現灰紫的色調,山石中還夾雜了顏色明亮的葉子。另外,畫面的背景的顏色被主觀設計成黑色。畫家通過對畫面色調和色彩的主觀設計,使色彩成為傳達思想和情感的直接媒介,表達了他在靜謐平和的黑暗中依舊具有無限的能量與激情,使這幅作品不僅僅是一幅描繪山水的畫作,更是一件充滿哲學意味的藝術作品。
不同比例的色彩配置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在繪畫創作中將色彩合理應用于畫面當中,能營造出更豐富的視覺效果。如畫家杜若馨在作品《何必見戴》的色彩配置上就展現出了強烈的主觀設計性。這幅作品以古代文人故事為背景,畫家沒有局限于對物象的真實再現,而是根據自身對“雪夜訪戴”的理解和情感表達的需要,對色彩的配置進行了主觀處理。畫家為了表現雪夜景色,選擇以黑白兩色為主調,使白色山石與黑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畫面中少量的淡黃色和淡綠色的點綴,營造出一種清新、雅致的氛圍。這種色彩配置既符合主題的需要,也體現了她對色彩運用的獨特思考。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柔和的色彩過渡,使得畫面中的物象呈現出一種朦朧的美感。畫面中的房屋與周圍山巒的顏色相近,寧靜而深沉,仿佛能夠讓人感受到文人內心的寧靜與思考。
在西方設計學中,色彩構成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與形式美感。新工筆山水畫從色彩構成的角度去表達畫面的意象,豐富了畫面的空間層次。在作品畫面的處理上,不同色相、明度、純度的色彩秩序都會給觀賞者帶來不同的感受。靈活運用色彩重構的法則也是新工筆山水畫家的大膽嘗試,如在“行走的風景”系列作品中,吳建福通過觀察自然風景中的色彩變化,選取那些畫家認為能夠表現自然美感和內在力量的色彩,或用以藍色為主色調的山體襯托出山林神秘寧靜的氛圍,或以綠色和黃色的山體表達出明媚的氣息。在他的《云水之夢之一》的色彩表達上,畫家注重不同平面中的色塊給觀者的視覺感受,通過畫家的主觀處理,在畫面中以藍灰色來表現天空,又用富有生機的綠色水面來調和天空的色彩帶來的沉悶感。另外,畫家使用較淡的黃色來連接天空與水面,表現出折疊的空間,使得畫面更加立體和生動,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美感,也使得畫面的色彩更加和諧、統一。這種色彩重構與調和的表現手法,更加表現了畫面的豐富性,形成了畫家獨特的個人樣式。
五、當前新工筆山水畫中色彩運用的主觀設
計性趨勢和變化
新工筆山水畫的色彩運用越來越體現出主觀設計性的趨勢。這種趨勢的形成,不僅關系著藝術家的個人風格,也與當代的藝術市場需求有關,同時還反映了觀賞者審美的變化。
藝術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其個人的思想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藝術作品的風格。在新工筆山水畫的色彩運用中,藝術家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色彩搭配和運用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個人情感和思想觀念的表達。他們通過主觀設計性的手法,將色彩與線條、構圖等元素相結合,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展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藝術市場也日漸趨向成熟。藝術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的主觀設計性趨勢產生了重要影響。欣賞者對藝術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傳統的審美標準,而是追求更加個性化和時代化的藝術形式。一些藝術家們通過不斷探索新的色彩運用手法,來創作出更具創意和設計感的作品。
欣賞者審美觀念的變化也是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主觀設計性趨勢的另一個重要推動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出現在人們眼前,使大眾的審美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他們對藝術的欣賞角度和審美標準也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改變。欣賞者開始注重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思想觀念,對傳統的藝術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家們開始嘗試運用新的色彩表現手法來滿足欣賞者的審美需求。
六、對新工筆山水畫未來發展的展望
通過對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主觀設計性的研究,可以深刻認識到創新對于藝術發展的重要性。在新工筆山水畫中,色彩與設計的融合為傳統工筆山水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內涵。它突破了傳統工筆山水畫的題材限制,為當代的藝術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使他們能夠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念與情感。新工筆山水畫的色彩變化也對當代藝術審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工筆山水畫的色彩運用注重情感表達,強調的是色彩與描繪對象、個人情感的和諧統一。這種色彩觀念的變化促使當代的藝術家們更加關注作品的精神內涵,而不是僅僅追求形式上的創新。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的變化也推動了當代藝術審美的多元化發展,這不僅展示了工筆山水畫在當代的活力,也為其他的藝術形式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還為未來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的主觀設計性趨勢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促使藝術家不斷突破傳統框架。未來,隨著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新工筆山水畫色彩運用的主觀設計性趨勢有望得到更廣泛的實踐和探索。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任何藝術形式的創新都應以尊重傳統為基礎,不斷挖掘傳統與當代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此推動藝術的持續發展。此外,對于藝術家而言,如何在個人風格和市場需求的平衡中尋找創作的最佳切入點,以及如何引導觀眾審美向更高層次發展,展現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問題,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摸索。
參考文獻:
[1]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2]蔡芝豎.新意象,新表達:新工筆青綠山水畫色彩的涅槃之道[J].藝術評論,2015(10):87-90.
[3]范春曉.新時期中國工筆畫色彩觀的轉變[J].美與時代(中),2019(6):8-9.
作者簡介:
葉雨,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山水畫。
徐輝(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傳統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