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水彩畫從歐美引入中國,歷經數代畫家的革新與發展,為今天的中國水彩畫的多樣化發展打下了基石。中國的水彩藝術經過了成長、發展和完善三個時期。改革開放后,我國各地相繼舉行了一系列的水彩畫展,對美術事業蓬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們更應該深入挖掘各種藝術形態的表達方式,從多個角度進行探究。將“意”這一主題作為論述的中心內容,通過對水彩作品中的意象表達方式進行深度剖析,獲得更深層次的美學感悟。
關鍵詞:水彩風景畫;意境表現;審美研究
“意境”這一術語,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多被運用在中國畫作品上。水彩畫自被引入我國以來,持續被中國文化影響。現在中國水彩畫已經與傳統水墨繪畫藝術互相影響,并且水彩風景畫呈現出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畫面表達方式。目前,國內的水彩風景畫還處于起步發展的初期,借鑒西方風景畫藝術形式,并與中國傳統藝術理念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富有中國民族特征的意境表達方法。
一、水彩畫的意境表現闡釋
“意”是中國古典繪畫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并長期被文人推崇和追尋。在繪畫中,文人追求的是氣韻貫通,意境朦朧,筆墨意象相融,營造出一種意境。在繪畫上對“意”的審美追求,在中國已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然而,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美學訴求。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曾經產生過多種意境審美情趣,包括“壯美”“空靈”等。
雖然西方水彩畫和我們傳統水墨畫有著很大的區別,但二者在材質和技巧上存在著許多共同點。這也是水彩畫從引進到我國以來,得到許多藝術家認可的重要原因。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傳統的“意境”概念和水彩畫相互交融,相互沖擊,最終發展出一套具備中國本土面貌的水彩繪畫語言體系。老一代畫家開始向西洋水彩技法、形意學習,在水彩畫中融入了中國繪畫藝術美感,將中西兩種藝術形式相互交融,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酣暢淋漓、清澈透明、水色交融的水彩語言系統。
目前,水彩畫在藝術門類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由于受社會日益多樣化的影響,其表達方式顯得較為單一。畫家們都在不斷地革新自己的繪畫方式,以強調對意境的描繪來加強作品的視覺效果,并把它們展現在公眾的眼前。中國傳統水墨畫主要用黑色和白色來表現意境,把“意境”概念放入水彩作品中,有利于營造縹緲而富有情調的氣氛。作品的意境美來自作者的創造和美學需要,在水彩風景畫的創作中融入意境語言,可以更好地推動我國水彩風景畫的發展。但是,在藝術上進行創新,在新的時期里,會有新的事物不斷涌現,具有深刻意義。
如圖1所示,以鳥瞰的角度描述了一處天然風景,從近及遠,圖畫中的房子似乎被一層霧氣籠罩。當“意”入畫時,畫中物象形態模糊,沒有非常明顯的線條,也不會給人一種生硬呆板之感,整個畫卷都是由光影交織而成。盡管繪畫創作者將事物展現得模糊不清,但其作品的藝術魅力極高,盡管沒有任何細節的描繪,但其意境卻十分優美,充滿朦朧美感。
二、水彩風景畫中的意境表現方法
(一)構圖
構圖是水彩風景畫創造意境的一種主要方式,指畫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根據審美和主題的需要,對人、物、空間的關系以及空間的定位進行適當的處理,使單個的、局部的圖像構成藝術作品的主要內容。中國畫的這種手法叫做“章法”“布局”。一幅作品的構圖方式和形式與作品的主題思想是分不開的。好的布局可以提高作品的美感,在創造意境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吸引觀眾的眼球,使作品的整體藝術水平得以提升。
在水彩風景畫中,構圖是一種重要的意境營造方法。構圖語言和意境的創造是分不開的,在進行水彩畫創作時,需要對畫面整體內容進行觀察和捕獲,不僅要考慮到各個物象在畫面中的分布,還要對繪畫的留白處、氣氛的烘托和渲染、顏色的使用等一些細節進行思索和研究。在構圖上要注意疏密得當、虛實相生,注意畫面的節奏感,注重對留白的使用,以此讓這幅畫更生動、更能將畫家的思想完美表達出來。
1.繪畫中的節奏
在進行繪畫時,要考慮到畫面的律動和節奏所引起的美學效果。構圖是畫面關鍵要素。所謂“節奏”,就是在畫面中表現出來的強弱、長短等變化有規律的交替組合。水彩風景畫中的節奏,則是指畫家在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融合的過程中,所留下的視覺印記。
在繪畫作品中,畫筆和顏料起著媒介的作用。筆墨既是畫家表達感情的手段,又是畫家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在用墨的時候,也可以體現出一種特殊的節奏感。在繪畫作品中,由構圖所引起的韻律感有疏密、黑白、明暗、縱橫等相互對立的表達元素。畫家在開始創作之前往往就已經構想好了作品的布局,對其節奏進行恰當利用,那么作品就會變得更為靈動和活潑,最后將畫家的思想傳達出來。
2.畫面留白創造虛實之感
留白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比較普遍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指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故意留出一定的空白,以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透明度是水彩最顯著的特點,在繪畫過程中,要想讓作品變得更清晰、更明亮,首先要注意畫面的光感表達。要想讓作品的感光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就需要對畫家的留白技術進行檢驗,通過利用作品的顏色和空白來突出作品的主旨,加強邊緣線的結構,以此來傳達畫家的思想感情,最后塑造出繪畫的意境。
3.視覺中心與畫面的整體性
繪畫的視覺中心和整個構圖的美感在于局部和總體的和諧,而這當中,繪畫的視覺中心往往是最吸引人的。畫家在作畫之前,會對整個視覺中心的設置進行全面考慮,確定是設置一個還是設置多個,并且將所捕獲的風景和畫家的主觀藝術思想進行融合,使作品呈現出一種意境之美。在創作過程中,怎樣表現出主體的想法、怎樣用結構來進行理性表現,是通過更強烈的對比,還是把視覺中心與畫面的整體性結合起來作為核心,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色彩
潘天壽說過,繪畫不能沒有形和色,離開了形和色,就沒有繪畫。在水彩風景繪畫中,顏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畫家既能利用色彩讓創造出來的藝術圖像更為立體、充實,又能用恰當的顏色來創造出水彩風景畫的意境,還能用顏色表達自己的感情,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與表達能力。畫家對顏色的使用和畫家的個性是分不開的。水彩風景畫的顏色表達就是要把顏色和畫面主題的關系精確地表達出來,注意顏色之間的細微差別。畫家可以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這符合意境創造的要求。
中國傳統繪畫對色彩的運用非常講究統一,注重客觀的人物、事物和環境的顏色統一,同時也注重色彩與人物、事物與環境的和諧,這樣能更好地表達畫家的思想感情。西洋水彩畫法傳入中國之后,很快就融合了中國的傳統繪畫之長,發展出具有特色的中國水彩畫。中國畫家在水彩風景畫的創作中,借鑒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筆墨來表現風景,在畫面的色彩上融合了黑白排列、虛實對比等技巧。
(三)造型
水彩風景畫的形式技巧和語言都具有表現畫家自身感情的意圖。在技巧上,契合了西洋的表現手法,表現出一種動人心弦的美感;其內涵表現形式則契合了中國傳統藝術“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體現出一種隱而不發的意境美。通過對筆觸和水的應用,可以看出,在水彩風景畫中,水和筆觸的應用,是構成其形美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水彩風景畫中,水是一種非常關鍵的介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筆觸為載體進行繪畫,講究意境的表現,使得作品呈現出一種婉轉悠長的韻味。
1.水的合理運用
水是水彩風景畫的“靈魂”,水用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一幅水彩畫作品的藝術水平。水彩畫的濕畫法、干畫法、干濕并用法,都是對畫家對水的掌控能力的一種檢驗。其中,干濕并用法能夠打破畫面的呆板,彌補干畫法、濕畫法的缺陷,還能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增添了層次感、意境美,這些都是水彩風景畫的精髓。而我們生活的這個大自然,本來就是虛與實有機結合的,水在水彩畫中的應用,更能將大自然的亦虛亦實、可剛可柔的特點表現出來,二者的共性更有助于創造出一種虛無縹緲的藝術意境。
2.傳統中國畫用筆手法的運用
水彩風景畫對傳統繪畫技法的運用,是中國水彩畫在發展和自我突破上的一條快捷之路,能夠促進水彩風景畫表現和創作方法的提升。利用點、挑、橫、豎、撇、捺、撅、勾等傳統中國畫用筆手法,可以創造出一種獨特意境,創造出一種有別于西洋繪畫的中國水彩風景畫。與國外相比較,我國水彩風景畫在意境上既有含蓄的一面,也不缺少自由奔放的感覺。
三、繪畫材料創新促進水彩風景畫意境提升
(一)新顏料的融合使用
在顏料的運用上,可以傳統的水彩風景畫顏料為基礎,嘗試將色粉、丙烯、松節油,甚至將食用鹽等物質運用于水彩畫創作,由此形成豐富多樣的紋理風格和形式語言,有助于提升作品細節的逼真度。如水彩藝術家黃增炎使用丙烯顏料先鋪滿畫紙后再進行創作,使畫面形成一種粗糙、斑駁的質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氣息。將不同的新材料與水進行搭配,在某種意義上有助于畫家迅速獲得形狀創新,營造出更為逼真的藝術效果。如在描繪雪片時,可以往未干的顏料上撒上一層鹽巴,迅速地塑造出一種雪片形狀,使畫面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
(二)新畫具的交叉使用
在紙張方面,現代水彩畫家除使用木漿紙、棉漿紙等專業的水彩紙之外,也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嘗試將宣紙、卡紙、彩色紙、高麗紙、帆布等材料融合或直接使用,并利用沙子、麻繩、海綿等材料進行壓印、摩擦,營造出更加豐富的紋理效果。
就筆刷而言,畫家也在不斷地運用其他畫種所常用的筆,比如水粉筆、板刷、水溶性馬克筆、油畫棒、勾線筆等,尤其是當描繪現實景觀中的細節部分,或是大片的畫面背景時,更能創造出栩栩如生的造型形式和壯觀的場景。比如在描繪房屋、動植物等細節比較豐富的物體時,可以使用勾線筆和馬克筆來迅速地勾勒出場景的輪廓和細節,然后在與水的結合中逐步渲染色彩,使其具有更高的真實感和還原度。在描繪大場面的時候,筆刷的功能就特別明顯了,比如描繪天空、大海、草原、平原等景色,可以使用油畫刷或者水粉筆來大范圍涂抹和渲染,不求精細,營造出一種朦朧縹緲的環境氛圍。如畫家黃增炎運用油畫刷,在紙上打底,然后直接繪畫,通過色彩的斑駁質感,營造出一種豪放大氣的意境。
(三)新畫材對提升意境的影響
通過對顏料、畫紙、畫筆等新型繪畫材料的運用,可以提高水彩風景畫的藝術表現,讓美術作品變得更為多樣。在刻畫人物、動植物、房屋建筑等具有強烈紋理的物體時,可以使用新的畫材對其進行細致的刻畫,例如毛發、脈絡、皮膚等;在描繪營造氛圍的環境背景時,可以將傳統的水彩顏料與新的材質相融合,大膽地營造出一種朦朧美麗的意境。
水彩風景畫的意境表現,主要體現在對虛實關系的運用上。通過對景物的高度細致和縹緲的環境背景的有機融合,作品的虛與實的關系得到了充分展現,形成了一種靈活開闊的藝術境界。另外,進行更為大膽的創新性的嘗試,比如在對物體的細節進行描述時,可使用一種油畫技法,將色素直接涂抹在紙張上,而不需要進行任何的水分渲染,能夠產生一種顏色的層疊,提高物象的紋理質感和體積感,讓整個作品變得更具有真實感。
在描繪周圍的背景時,使用水彩噴槍工具,大面積渲染,可以營造或大氣磅礴,或煙雨朦朧的氛圍。畫面中的“虛”與“實”相結合,加強了作品的意境表達,有助于畫家與觀者之間的精神交流與感情溝通。
四、結語
水彩風景畫通過對現實場景的描繪,把有感情的景物展現在觀眾面前,在現實與虛幻、清晰與縹緲的有機融合中形成了一種意境,使藝術欣賞者能夠獲得一種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穿行的心靈感受,促進了水彩畫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光華.論現代水彩藝術特征及美學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5):94.
[2]劉永健.談中國水彩藝術在中國傳統繪畫觀念中的取向[J].美術向導,2002(3):37-39.
[3]秦宏.水彩藝術的形式特色[J].云夢學刊,2002(2):83-84.
作者簡介:
山藝涵,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