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雙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視察時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特別是要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邢臺是扁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醫藥資源得天獨厚,大力弘揚扁鵲文化,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推動邢臺綜合經濟實力盡快實現新提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邢臺市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內丘、信都、巨鹿、清河等縣(市、區)蹲點調研,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并赴南陽、南昌、樟樹、亳州、三門峽等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自2022年開始,市政協連續3年以“弘揚扁鵲文化,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持續聚力深挖、弘揚扁鵲文化,持續聚焦中醫藥產業發展,持續深化協商成果,助推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文化興市”戰略實施。
邢臺市具有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和堅實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基礎。一是扁鵲中醫藥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依托扁鵲廟祠等,已連續舉辦扁鵲文化研究培訓會、扁鵲中醫藥文化主題講座、中醫藥及扁鵲文獻展、中醫藥文化展、扁鵲文化節、中國內丘扁鵲學術思想傳承發展大會等有較大影響力的活動近百場,建成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家、省級中醫藥文化示范醫院4家、中醫藥文化特色校園6所。同時建立了市級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出版邢臺市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報告,一批民間中醫適宜技術及驗方得以深入挖掘、保護和推廣應用。二是中藥材種植產業格局逐漸形成。全市常年中藥材種植面積65萬畝,在產業區域分布上,逐漸形成了“一區一帶”格局:“一區”是以巨鹿縣為核心的東部平原產業區,主要種植金銀花、枸杞等,面積近20萬畝,其中金銀花干花年產量1.4萬噸,占全國60%,產量全國第一;清河縣山楂年產7.5萬噸,是我國平原地區最大的山楂產地。“一帶”是以內丘縣、信都區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產業帶,該區域中藥材種植資源豐富,有酸棗、丹參等50多種,面積30余萬畝,其中邢棗仁年加工量6000噸,占全國70%,已成功注冊“邢臺酸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三是中醫藥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市規上中醫藥生產企業10家,中醫藥產品40余種,2023年實現營收12.8億元,上稅1億元。其中有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邦復臨、御芝林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同時,實施了鵲山湖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扁鵲助眠客棧、和隱山居等一批康養旅游項目,全力助推扁鵲文化研學游、康養游融合發展。為進一步弘揚扁鵲文化,加快邢臺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層統籌協調,提升中醫藥產業發展組織力。把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列入黨委、政府重要工作內容,統籌協調解決中醫藥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建中醫藥專門管理機構,選派熱愛中醫藥事業、有專業知識、有精力的同志組成,協調人力、物力、財力予以保障支持。成立產業協會。邀請國內外知名中醫藥專家擔任協會會長、副會長,市中醫藥一二三產經營主體擔任會員,共同研究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建立中醫藥發展專項基金。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充分吸納社會資本,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投資補助、財稅優惠、補貼獎勵等,特別是要重點加大中醫藥企業在新品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創新、新設備購買、標準化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按照中醫藥產業發展目標和任務要求,做實做細責任分工,定期召開中醫藥發展工作交流會,總結經驗、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同時,加大考核力度,將做好中醫藥工作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實行倒逼機制,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二、弘揚扁鵲文化,擴大中醫藥產業發展影響力。扁鵲文化在中醫藥領域的影響力非常大,僅作為一個縣的文化品牌來宣傳推介遠遠不夠,應將弘揚扁鵲文化作為邢臺乃至河北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深入挖掘扁鵲文化。充分發揮邢臺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和扁鵲文化研究會作用,深入挖掘扁鵲文化精髓,形成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系;簡要明確地概括扁鵲文化內涵,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群眾理解和文化傳播。大力弘揚扁鵲文化。組織扁鵲文化節、扁鵲廟會以及醫祖扁鵲思想傳承大會等大型文旅節會活動,不斷提升扁鵲文化影響力;開展扁鵲中醫藥文化“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科普活動,營造中醫藥健康養生的良好氛圍。創新轉化扁鵲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扁鵲文化與中醫藥、健康旅游、養生保健、科普研學等深度融合,開發“扁鵲+”文創產業,提供多樣化文旅產品,促使扁鵲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延鏈強鏈補鏈,增強中醫藥產業發展支撐力。緊緊圍繞中醫藥一二三產業進行延鏈強鏈補鏈,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做深做細中藥材繁育、種植等上游產業。統一規劃,立足各縣(市、區)地理位置、種植結構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壯大中藥材種植產業。同時,聚焦酸棗仁、金銀花等特色中藥材,建立從良種繁育、栽培、采收、產地加工、倉儲、物流到銷售的中藥材全產業鏈監管體系,推進種植全過程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提高中藥材質量。做實做強中醫藥生產、研發、制造等中游產業。圍繞產業鏈延長招商鏈,積極引進和培育中醫藥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在創新研發、市場融資、應用推廣等方面推出扶持政策,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做新做大中醫藥流通、康養、旅游等下游產業。豐富中醫藥發展業態,積極推動中醫藥產業與文旅、康養、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中藥材交易平臺、扁鵲文化園、中醫藥博覽館等,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中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
四、強化隊伍建設,提高中醫藥產業發展戰斗力。堅持“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主要在4個方面做好文章。一是“引醫”,依托扁鵲文化獨特影響力,通過建立中醫藥產業專家工作站、名醫工作室等,鼓勵和吸引中醫藥產業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和實用型人才來邢臺創業和服務。二是“養醫”,積極搭建人才服務平臺,建立市、縣領導聯系中醫藥產業人才制度,加大中醫藥人才獎勵扶持力度,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業熱情,以高水平中醫藥服務吸引更多外地患者來邢臺就醫。三是“育醫”,統籌各類資源,注重發揮中醫藥高等院校以及市縣中醫院、國醫館等優勢作用,通過內部培養與外部對接的方式,加快培育一批中醫藥全產業鏈骨干人才,形成一支“帶不走”的中醫藥鄉土人才隊伍。四是“興醫”,整合市內中醫藥資源優勢,強化資源共享和協同合作,持續建設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推動中醫藥人才隊伍規模、結構、質量、效能協調發展。
(作者為邢臺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