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新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內涵和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理論與學術意義。本文以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為主題,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綜合利用政治學、歷史學、文學、藝術學等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紅色音樂文化在創新觀教育理念引導下的價值、意義和特點,進一步研究和制訂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紅色音樂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J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6-0170-03
一、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紅色音樂文化以音樂為橋梁,通過音符和旋律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抗戰、斗爭的鮮紅歷史文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礎,在現如今國際文化交織的特殊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多元文化中建立正確判斷事物的理念。以史歌唱敘述歷史,紅色音樂以鮮明的主題、樸實的歌詞、抒情的旋律展現著革命先烈的斗志昂揚和一身正氣。
(一)有助于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紅色音樂文化是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再現紅色人物與事跡,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精神,將其合理運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加強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是初探社會且思想意識薄弱的群體,處于國際、國內多元化文化的包圍中,隨著誘惑急劇增大,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考驗也隨之增加。若學生能辨別是非固然值得慶幸,但倘若學生思想處于搖擺狀態就必須運用多種途徑堅定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
(二)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在新的歷史進程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已成為時代特質和時代精神。當前高校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至于限制就業和創業思維,很難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社會所需的相關能力。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培養創新意識,使大學生以史明志,置身時代潮頭,不斷刷新對國家和社會的認知,深刻認識我們黨走過的百年風雨路程,提高大學生內心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從中汲取豐富的經驗為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指引方向。
二、紅色音樂文化的價值和特點
(一)紅色音樂文化的價值
紅色音樂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在大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紅色音樂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較為深刻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僅有助于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還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紅色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代表著正義、勇敢、創新的紅色文化符號,紅色音樂反映了革命斗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如今的全方位生活改善的真實事跡。紅色歌曲、紅色舞臺劇目等音樂體裁密切聯系了人民的理想信念,蘊含深刻的時代精神并激勵每一個時代新人不斷前進。
(二)紅色音樂文化的特點
1.傳唱性
紅色音樂文化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它不只是單一的音樂文化,還是一種用音樂傳遞的時代歷史,更是一種力量、精神、信念。人們從歷史文化中唱響音樂旋律、從音樂旋律中傳遞精神文化和力量。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今天,紅色革命歌曲、紅色舞臺音樂劇目等一直是喚醒人們歷史記憶、樹立信心的最好紐帶,百聽不厭,記憶猶新。紅色歌曲由于歌曲本身具有的真實性和時代性,歌詞與旋律的吻合度較高且內容通俗易懂,便于大眾學習和傳唱。
2.地域性
紅色音樂文化產生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并體現廣大人民群眾勞動、生活以及娛樂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淳樸感情,以及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軍民艱苦奮斗、樸實的工作狀態。紅色音樂脫胎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傳統民歌,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旋律優美、歌詞凝練,有極強的傳唱性,如井岡山時期的江西民歌《十送紅軍》、延安時期的信天游《東方紅》等,都能夠迸發最為感人的力量,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3.教育性
紅色音樂文化以文化本身強大而又深厚的精神力量影響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在生產、生活和改革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跡,激勵著人們無私奉獻、迎難而上、科學求實。不論是領悟和學習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等革命精神,還是焦裕祿精神、黃大年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的洗禮和教育。在音樂的助力下,紅色文化猶如被賦新的語言,具備了更強的傳承力和感染力,并融入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如《團結就是力量》引導人們熱愛團結、《歌唱祖國》教育人們熱愛祖國、《南泥灣》激勵人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紅色音樂文化不僅豐富著人們的生活,還潛移默化地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應用
(一)制訂明確的目標
紅色音樂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探究紅色音樂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價值,以及紅色音樂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機制,對豐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有著特殊的作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內容具有拓展性的意義。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優化改善,創新教學思維并充分融入紅色音樂文化內容,發揮紅色音樂文化的教育價值。
(二)建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體系
1.利用課堂教育
課堂教育是信息傳遞最為直接的重要教育方式,也是學生最易接受知識的途徑。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是傳遞教育內容的主要陣腳,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教育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教育開展過程中利用固定的環境、時間、地點進行教育實踐,更容易將紅色音樂文化切實融入課堂內容,從而激發大學生愛國熱情并增強民族自豪感。
2.挖掘本土紅色資源
本土紅色資源是發生在人們賴以生存的熱土上的紅色事跡、紅色人物、紅色歷史、紅色遺址、紅色文物以及紀念館等,是一代代為共產主義事業、為人民獨立自主拋頭顱灑熱血的中國共產黨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要用好本地紅色文化資源,讓紅色資源化身學校的硬件與軟件,為傳承與弘揚紅色基因,構建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體系提色增亮。
3.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
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穿越風雨、百折不撓最終取得的偉大革命成就。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接受和自主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知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為了讓當代大學生在黨史學習、黨性修養等方面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認識,要常講黨的故事和黨的政策,潛移默化地將紅色文化資源傳遞給大學生并引起共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為有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把堅持服務人民當作優良作風和標準,才有中華民族從受壓迫到獨立自主再到幸福的今天。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跟著共產黨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拼搏奮斗。
(三)紅色音樂文化內容融入思政課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基礎教學的內容之一,也是大學生提高政治站位、加強思想認識的重要措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以理論分析與理念解讀、深化認識與強化課程理論為主,為了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接受力,通過改進授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課堂學習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與互聯網教學有效結合,將紅色音樂文化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四)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以師生為主體的特殊環境,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校園文化是隨著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努力,共同建設和營造出的物質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校園環境建設和軟硬件建設當中都需重視文化建設,營造校園文化育人的氛圍以陶冶大學生學習和生活。
1.加大紅色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紅色校園文化建設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對校園環境開展針對性的建設。在紅色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以紅色文化為基礎設計和建設紅色基調的格局和景觀,合理選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雕塑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環境布局,還可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園網絡、報刊、展板等將紅色文化資源覆蓋整個校園,營造獨特的紅色精神文化園區。由此有助于大學生樹立英雄人物形象,培養大學生樂于接受紅色文化的興趣并建立學習紅色文化的愛好。
2.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
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是以弘揚紅色精神、培養紅色接班人為目標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活動,如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紅歌大合唱、歌詠比賽、紅色故事大賽、紅色書畫展、紅色攝影展等,都有利于加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加快紅色文化的普及并扎實推進紅色文化作品創作。
(五)紅色音樂文化資源融入網絡媒體
現如今網絡媒體為主流的傳播和教育形式已打破過去報紙、電視等原始的傳播方式,人們只需一部手機就可通過其中軟件觀看最新的資訊,其內容信息量較大、信息面較廣,在操作方面較為便捷且價格低廉。在網絡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影響著當代的大學生群體成為網絡的“追捧者”。網絡信息雖然量大面廣,但是仍然處于管理不到位、內容五花八門、質量良莠不齊的階段,并且網絡平臺會根據觀看者的點擊率推送相關的內容,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認知。因此需要學校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并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有效轉變對網絡盲目的追捧并建立良好的網絡認知理念,將紅色音樂文化通過校園網絡推上各網絡平臺,從吸引大學生眼球起逐漸使大學生認識并接受紅色音樂文化,使紅色音樂文化在網絡中占有一席之地。
1.開展關于紅色音樂文化的網絡課程
在線上開設關于紅色音樂文化相關內容的學習課程,由于線上課程具有共享性、自主性等特點,學生可隨時隨地進入課程進行學習。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更便捷和開放的則是對課程內容進行錄制并上傳于學習平臺便于校內外學生隨時觀看,由此不僅可以在正常課堂中使用,而且能在課外學習中引導學生自學。
2.制作紅色音樂文化相關視頻或音頻
為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可引導學生根據各大平臺的要求,制作關于紅色音樂文化的音頻、視頻、圖文等內容,推送至各網絡平臺并設為優先播放,具體內容可以是近代抗戰的事跡,也可以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改革和建設中的事跡,由此不僅能讓大學生回顧歷史不忘本,還便于大學生打開視野。
結?語
紅色音樂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載體、是富有民族文化內涵的紅色文化符號、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也是宣傳中國共產黨精神最簡明的方式。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運用相關策略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其中,將會增加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教育中的吸引力,并增強大學生對紅色中國、紅色文化的思想認同,有效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同時有利于推進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建設,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洋,趙宏巖.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9):125-126.
[2]劉傳利,魏理智.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當代價值[J].當代音樂,2021(12):64-66.
[3]田維亮.以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之思[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21(2):88-92.
[4]賈述道.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探索——以紅色文化“微課堂”為例[J].對外經貿,2022(4):127-130.
[5]徐文.“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價值分析[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8,37(6):1-5.
[6]申淑征.紅色經典音樂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途徑[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20,22(2):212-216.
[7]袁小梅.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8):137-138.
[8]席滌非,丁穎.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21):86-88.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