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
下雨要不要打傘,怎么打傘?美國海軍為這點小事居然爭論了幾十年,還正兒八經出臺幾條軍規。與海軍相比,海軍陸戰隊更絕,在《海軍陸戰隊手冊》里有這樣一條規定:“隊員穿制服時不準使用或撐傘”,“在沒有取得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同意的情況下,任何官員不能向陸戰隊員發出與手冊條款相沖突的指令”。
請注意“任何官員”四個字,它包括美軍最大的官——三軍總司令,也就是美國總統。時任總統奧巴馬大概不知道海軍陸戰隊居然有這條“奇葩”規定,因為一件小事,不得不向部隊道歉。事情是這樣的:
2013年5月16日,白宮玫瑰花園。
奧巴馬與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正在舉行聯合記者會。大概是組織者忘記查看天氣預報,天公也不懂“講政治”,居然下起了雨。奧巴馬是人間總統,不能命令老天不準下雨,只好要求身旁的海軍陸戰隊士兵為他和貴賓打傘。不料,此事曝光后,奧巴馬竟遭到媒體的窮追猛打。直到奧巴馬承認自己違規并道歉,事情才告平息。
其實,奧巴馬或許也滿腹委屈,有口難辯呢。一者,他并不知道海軍陸戰隊有這條規定,“不知者無罪”嘛;二者,美軍條令規定多如牛毛,要讓總統記住海軍陸戰隊如此細小的規定,的確太苛刻了;三者,奧巴馬也是考慮到有貴賓在場,才要求打傘的。
這則看似“笑話”的新聞反映了美軍的一個原則:高級指揮官不能管得太細,否則會妨礙一線指揮官發揮主觀能動性。
美軍有一個理念——“一旦接觸敵人,計劃就失效了”。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軍就提出“指揮官意圖”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在命令書的最上方,詳細說明計劃的目標以及此項行動的最終理想狀態。這樣一來,一線指揮官就不用拘泥于上級的具體計劃,而有更多發揮空間,只要圍繞上級定下的目標行動就好。
統帥既管戰略,又管戰役戰術,會怎樣呢?
多數情況下是兩種結果:第一個結果,管不好,吃敗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蔣介石了,什么事都喜歡“一竿子捅到底”,居然可以越過司令、軍長、師長好幾級,直接指揮到營。他這個毛病,國民黨軍將領們在回憶錄中沒少說。比如,淞滬會戰的時候,蔣介石直接調動了一個軍,卻沒有告訴這個軍的司令員張治中一聲。第二個結果,管不了,過勞死。統帥過于自信,不懂“放手”之道,必然事必躬親,最后只能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方面的典型,前有諸葛亮,后有蔣經國。
共產黨為什么得天下?很多人說毛澤東指揮有方。不錯,不過毛澤東的指揮主要體現在戰略上,戰役戰術層次的事,一般交給前方指揮員。毛澤東給指揮員的電報,經常有“你們酌定,我們不遙制”等類似詞句。
你也許會說我太絕對了,因為統帥直接指揮到戰役級甚至戰術級,也有成功的案例。沒錯,這樣的例子還不是一個兩個。這個問題,得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討論。從數量上看,成功的案例與失敗的案例相比,少得可憐。
(摘自《這才是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