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壯黎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對于企業生存與后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更加科學地做出決策,在提高決策水平的同時,增強企業風險防范能力,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闡述了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和意義,然后分析了外貿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如外匯風險增加、融資方式單一、企業資產結構不合理、財務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低下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如加強外匯風險防范水平、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產結構、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訓力度等。
關鍵詞:外貿企業;財務管理;退稅風險
現階段,由于外匯波動、融資困難等問題持續惡化,外貿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未知的難題與挑戰,不但對外貿企業的資金安全造成了不良威脅,而且也對企業未來的持續發展造成了阻礙,因此,科學的財務管理對外貿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外貿企業財務管理概述
(一)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
外貿企業是指有對外貿易經營資格、從事國內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的商業企業。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其財務管理具有稅收負擔較輕、涉及外匯管理和資金融通需求較少等特點。一是稅收負擔較輕。外貿企業出口貨物適用“免退稅”政策,不但免稅還給退稅,因此,如何規范及時取得退稅需要企業進行管理。二是涉及外匯管理。外貿企業出口貨物給很多國家,需要選擇多種結算貨幣,收匯后又需要結匯成人民幣應于各項支出,因此,如何換算、何時結匯需要企業進行管理。三是資金融通需求較少。外貿企業普遍采用預付定金、發貨前結清余款的付款方式,大部分資金需求通過商業信用控制得到保證,資金融通需求較少。盡管如此,外貿企業也可能需要通過銀行信用進行貿易融資,因此,外貿企業需要對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進行管理。
(二)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意義
1.優化企業結構,提升企業管理綜合水平
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不但是企業運營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動企業戰略有序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合理的財務管理,能夠使企業資源實現科學、高效配置,使外貿企業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靈活、快速的響應速度[1]。深入的財務報告分析,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對現有經營策略予以調整與優化,簡化成本結構,并能為企業提供明確、清晰的投資方向,謹慎評估并購機遇,推動外貿企業持續向更為高效、更具規模的方向發展。
2.實時資金分析,提高企業決策科學性
財務管理的綜合水平是保障外貿企業穩健發展的前提,因此實時的資金分析極為關鍵。資金流的監控與分析,是保障企業順應市場變化、掌握投資機會,減少流動性風險的有效方式,其能持續對收入、支出、現金流量及預算予以實時分析,幫助企業更加精確地掌握財務狀況,快速鎖定資金缺口及資金浪費情況,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幫助外貿企業更精準地做出投資決策,提高資金配置的科學性,實現資本增值與風險控制的最優化。精準的財務管理機制,能夠幫助外貿企業在復雜的國際市場中保持良好的預見性,針對不同的風險及機遇,做出快速、精準的反應。
二、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一)外匯風險增加
隨著各國貨幣匯率波動的持續加劇,全球經濟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也愈發增多,外貿企業在進行國際交易時,外匯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外貿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涉及多種貨幣,匯率的不穩定性便會導致其財務狀況出現重大波動。一方面,匯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貿企業的采購成本,壓縮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匯率下跌也會減少外貿企業外幣收入價值,影響其盈利能力。但大部分外貿企業缺乏有效的外匯管理工具與策略,在風險對沖時,無法有效應對,進而導致外貿企業需要面對較大的財務損失。
(二)融資方式單一
外貿企業在拓展業務和市場時,融資能力的強弱對于企業發展速度與發展規模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部分外貿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仍存在融資渠道過于單一的問題,嚴重限制了其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從傳統意義方面來說,外貿企業主要依賴銀行貸款作為資金的主要來源,對新興的股權融資、債券發行、國際融資租賃等融資手段缺乏探索。長期的依賴性使很多外貿企業在面對銀行信貸政策收緊、利率變動、貸款條件提高等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時無法及時調整資金策略,進而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同時,單一的融資方式也使外貿企業在資金成本控制和風險分散方面處于不利地位。若外部資金供應出現波動,外貿企業便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嚴重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三)企業資產結構不合理
一些外貿企業在追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時常遇到資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該問題暴露了企業在資產配置和管理上的缺陷。資產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比例失衡,以及高效資產與低效資產配比不當等方面。部分外貿企業過度積累庫存,也增加了倉庫保管成本及風險,一旦失控或管理制度不完善,會造成貨款兩空。過多的應收賬款會大幅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壞賬風險。應收賬款過多會使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缺乏必要的資金緩沖,進而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時性及市場適應能力造成影響[2]。
(四)退稅風險缺乏關注
退稅是外貿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其程序相對較為復雜,且極易受政策影響。一旦企業缺乏對退稅條例的深入理解與全面的政策分析時,便會導致退稅失敗甚至涉嫌騙稅的風險,引發企業運營危機。企業在退稅過程中的疏忽,如憑證不全、資料錯誤、申報不及時等,均會在一定程度影響退稅效率與金額。而企業在退稅中若被發現供貨方涉嫌虛開、“假自營、真代理”、備案單證不齊、開票方與付款方不一致等情況,則會引發企業稅務風險,若無法提供有力證據,不僅無法退稅,還需交納出口貨物的銷項稅,并處以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此外,退稅金額的不確定性,也會為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帶來阻礙,影響企業資金規劃與使用效率。盡管退稅對于提高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水平起到了顯著的積極效果,但其在日常財務管理中,部分外貿企業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資源配置,時常錯失優化財務結構和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機會。
三、外貿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外匯風險防范水平
外貿企業在全球貿易市場中,面對日益增長的外匯風險,務必要采取更為嚴格、專業的財務管理措施,保障自身利益不受匯率波動的負面影響。外貿企業需對市場予以分析,把握匯率走勢,保證商品定價能夠反映未來匯率變動。商品定價不僅要基于當前的數據,還要依據對市場動態的深入理解,在價格設定過程中留有適當的空間,更好地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同時,在與海外客戶簽訂合同時,要將商品價格調整策略具體化,維護雙方利益。該做法能夠幫助外貿企業在匯率穩定時,為客戶退還定價中包含的風險成本,維護良好的客戶關系[3]。此外,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經濟效益造成的影響,中小型企業在外匯交易中,應靈活選擇第三方貨幣計價,減少直接以人民幣結算時的風險。第三方貨幣計價能夠幫助外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其成本和利潤,減少直接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影響。在應對外匯風險的同時,外貿企業還需充分利用各類金融工具,將其與匯率管理策略相結合,創造全面的風險管理框架。運用期貨合約、出口押匯等手段,為外貿企業未來的外匯收入提供穩定的預期價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鎖定利潤和減少不確定性。外貿企業在選擇外匯風險規避方法時,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不斷完善和優化外匯風險管理策略。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加強財務管理能夠大幅提升其應對外部變化的能力,因而外貿企業應不斷學習、適應并預測市場變化,同時保持策略的靈活性。上述措施的有效落實,能夠幫助外貿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拓寬融資渠道
外貿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務必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從而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現階段,中小型外貿企業占比相對較大,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多政策與資金方面的支持,保障其能夠應對市場多變及競爭壓力。當地政府應在資金、政策方面,采取提升銀行貸款額度、簡化審批流程等多元化支持與幫助,使中小型外貿企業能夠更快地獲得資金支持。外貿企業需要與銀行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當外貿企業面臨資金鏈緊張等不良問題時,能夠予以必要幫助。此外,外貿企業還應對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進行積極探索,在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提高外貿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也是拓寬融資渠道的有效方式,外貿企業應與金融機構建立有效溝通,增進了解,在提高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任度的同時,為外貿企業今后的融資活動奠定良好基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尋求國外資金的支持也是具有較高可行性的融資方式。外商投資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能為外貿企業帶來更多的資金支撐,能夠幫助外貿企業更好地實現國際化發展。外貿企業還應適當借助有效工具,大幅提高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信用度,降低交易風險,使其更容易獲得國際買家的信任和資金支持[4]。因此,外貿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式,保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三)優化資產結構
外貿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若要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便需要對資產結構予以精細管理,在此過程中,外貿企業管理層在降低財務風險的時候,還需要保障資本能夠得到有效利用,促進企業價值增長的雙重任務。合理的資產結構能夠為外貿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財務支持,抵御市場波動。在實際操作中,維持適宜的負債率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外貿企業應在擴張與穩健之間找到平衡點,負債率的控制不但對成本管理帶來影響,也會對企業在緊急情況下的資金流動性造成諸多影響。精確的財務規劃和對市場趨勢的深刻理解能使外貿企業在不犧牲增長潛力的前提下,將負債水平控制在安全邊際線內。此外,長期債務能夠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短期債務也能夠幫助外貿企業更加靈活地應對短期資金需求。合理優化長短期債務的比例,能夠保持資金良好的流動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息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外貿企業管理層還需借助多種手段對資本進行科學控制,保障資金都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對現有資產予以精細管理,能夠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無論是現金、存貨還是固定資產,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當下,合理的資產結構能夠為外貿企業帶來穩定的財務支持,還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為外貿企業提供資金彈性。
(四)提高對退稅風險防范能力
在外貿企業強化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提高退稅風險防范能力是保障外貿企業實現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外貿企業應制定全面的退稅管理體系,對退稅申請、收款全流程進行規范、嚴謹的操作,減少由于流程漏洞引發的諸多不良風險。外貿企業需定期對現行的退稅政策進行詳細、深入的剖析與審視,保障企業業務流程能夠與最新的退稅政策保持一致,同時不斷加強對財務人員的退稅理論知識及退稅業務技能的培訓,大幅提高他們在退稅業務中的專業能力。此外,外貿企業還應適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搭建退稅管理信息系統,借助數據化的有效管理,對退稅進行實時監控,并建立預警機制,提高退稅申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系統化的管理,不但能夠顯著提升退稅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外貿企業對退稅政策變動的應對能力,減少因退稅延誤或失敗對企業資金流造成的不良沖擊。外貿企業應與稅務等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保持長期、和諧的合作關系,為企業能夠及時掌握退稅相關的政策動態、籌劃退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支持。因此,外貿企業務必要提高對退稅風險的防范能力,提高退稅活動的穩定性,為企業財務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呂春晶.國有中小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故事,2022(08):67-69.
[2]樓奕鋒.新時期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02):41-42.
[3]繆建慧.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財會學習,2020(06):55,57.
[4]張靜.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20(3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