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陶瓷和書法都是古老而又獨特的中國傳統藝術,陶瓷是一門土與火的中國傳統藝術,而書法是中國文字學文明的見證,也是最受歡迎的雅俗共賞的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本文透過禮品瓷《仲景園》的教學創作實踐,站在新的獨特視角關注陶瓷與書法的和諧之美,闡述書法打破安身立命之所在的“獨屬標簽”,將其飾于陶瓷器物之上,而陶瓷器物尋找建立自身體系的根基之外,重拾志趣,借行、草、隸、篆等書法形式的風騷作裝飾,以塑造器物本身內外兼修的精神,有利探究中國書法藝術與陶瓷器物裝飾新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陶瓷;書法;傳統;藝術;設計
陶瓷和書法都是古老而又獨特的中國傳統藝術,陶瓷是一門土與火的中國傳統藝術,而書法是中國文字學文明的見證,也是最受歡迎的雅俗共賞的中國傳統藝術之一。通過現代設計理論的實踐互讀、互釋,結合禮品瓷《仲景園》(見圖1)的教學創作實踐,關注陶瓷與書法的和諧之美,從“書道”與“器物”關系入手,站在新的視野探討書法與陶瓷器物的裝飾表現。書法打破安身立命之所在的“獨屬標簽”飾于陶瓷器物之上,而陶瓷器物尋找建立自身體系的根基之外,借篆、隸、楷、行、草等書法形式的風騷重拾器物內外兼修的精神和志趣,讓質樸雅致的小楷、行云流水而法度兼具的行草在陶瓷器物裝飾設計中相遇,賦予陶瓷器物鮮活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實現陶瓷器物意境與書法的時空融合,有利探究中國書法藝術與陶瓷器物裝飾新的表現形式。
1陶瓷與書法的因果關系
陶瓷與書法都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重要門類,兩者有著許多共同且獨特的內涵、精神面貌及和諧的審美情趣。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不斷演變的歷史,書法在陶瓷器物中的應用已成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常見情況。秦漢時期的瓦當、彩陶、紫砂壺等陶瓷器物上到處可見原始圖形、書法所作的裝飾,如在瓦當中多刻繪篆書,利用篆書本身的對稱裝飾性,布局比較考究,觀每一片瓦當都獨具構思,排列勻稱和諧,靈活多變的文字自由地抒情畫意,其筆畫線條突起,生機勃勃,圖案之瑰麗、文字之雋秀造就了中華民族獨有的瓦當書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應用范圍擴及陶瓷器物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在陶瓷器物上的題寫方法、位置、文字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影響著整個東方民族的審美情趣,有著特殊的藝術價值,也反映了書寫內容從無序到有序的變化,也符合其自身的發展規律。
追求陶瓷器物與書法的相結合,把書法的形、神、意更好地融合到陶瓷器物當中去,彰顯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注重用筆特點,講究筆墨、氣韻,追求筆勢流暢、酣暢淋漓的效果,講究秩序與規律的裝飾美,以及造型基礎的圖形裝飾美,把握韻律、意境等內涵特征,可形成更為鮮明的具有強烈民族文化意味的陶瓷藝術佳品。
2追求禮品瓷《仲景園》陶瓷器物與書法和諧的教學創作實踐
探討書法在陶瓷器物中的設計應用,領略篆、隸、楷、行、草等的風騷,感受到如書法般的筆墨趣味,實現陶瓷器物意境在當下的再生藝術,有利于探究中國書法藝術與陶瓷裝飾的又一新形式,在陶瓷器物上運用書法的實踐互讀、互釋。我們在禮品瓷《仲景園》的教學創作實踐過程中,一方面嘗試將書法形式打破安身立命之所在的“獨屬標簽”,飾于陶瓷器物之上綻放屬于它的歷史光輝,展示屬于它的歲月滄桑。同時,建立不同書法字體的相關信息儲存的完善生態,共同展示陶瓷器物的美學,助力書法和陶瓷器物與時俱進。
(1)注重陶瓷器物造型與書法字體構成的形式協調
創作《仲景園》時首先結合學校意圖制作坯體,學校因梁仲景先生的善舉而與他結緣,梁仲景先生曾在校園里捐贈名為“仲景園”的地方,伴隨著廣東商學院的成長,承載著一代代廣商人的回憶,《仲景園》造型選取的是以大肚小口形狀的造型,且先燒成白胎供釉上書寫,這里主要考慮到它的審美性、獨創性及實用性,追求陶瓷器物與書法的和諧之美。“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借喻仲景先生的慈善情懷寬廣博大,且有容人、容事之雅量。在設計創作畫面內容時,根據器形特點和預先的目的要求,運用不同的字體,結合書寫的方式和形體的架構來營造。首先運用行書和草書,線條飄逸灑脫但又不脫離常規,且因行、楷體方正,更顯得硬朗而挺拔的氣勢,將由學校田忠輝教授撰寫的對聯“園圃廣撒千秋種,玉壺常存一片心”飾于瓶身,錯落有致、行云流水而法度兼具的行、楷形式在此遇見,與底部的綠底紋下勾勒出的幾個空心字“廣東財經大學”形成動與靜的協調,同時阿拉伯數字“2023.5.2”則將這歷史時刻載入永恒。
(2)突出陶瓷器物表面書法不同字體間圖底關系的合理轉換
作品《仲景園》在排版布局上更加考究書法不同字體間圖底關系的合理轉換、緊密結合,如上面書寫的校訓“厚德、勵學、篤行、拓新”等字采用文字字體豎向規則排列組合,字中間還巧妙地裝飾勾線,色彩上棗紅主色,墨線勾邊,形成雙勾雙描的效果,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極富裝飾韻味。學校秉承“厚德、勵學、篤行、拓新”的校訓,堅持“習禮樂文、精于術業”的辦學理念和“法治、科學、民主、陽光”的治校方略,彰顯“商法融合、實踐創業、多元協同”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具有思想道德、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人才等文字豎向排列,在白底上以行草字體豎向不規則排列,形成了獨特的線條化底紋樣,給人獨特的視覺感受,注重文字的光影勾線立體表達,既強化了文字的立體表現效果,同時與校訓等多字相呼應起來,虛實結合,文字橫向與豎向、大與小、粗與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裝飾畫面,實現了不同字體間圖底關系的合理轉換。
(3)追求書法字號大小與繪畫形式的排列布局
作品《仲景園》注重文字與圖案的結合設計,突出在利用書法字號大小與繪畫形式的排列布局方面的設計,增加畫面的美感,同時還原仲景園的色澤,耐人尋味,利用文字增加在設計形式上點、線、面的合理布局,使文字與繪畫形式的結合色彩協調,也使幾個空心字“廣東財經大學”沒有那么突兀。這些字采取釉上瓷刻,先在長方形的框內噴灑鋪以學校校徽的同款色,再用堅硬而鋒利的尖刀在器形釉面上細心的剔刻,將字的筆畫空心剔去,燒成后露出白字,遠處則以剪影的形式呈現出灣區高樓林立,虛虛實實、變幻莫測,分出深與淺、濃與淡,表現出明暗變化,彰顯出書法線條的和諧。
將詩、詞、文、聯、校訓、語錄、題識和款印等整合于陶瓷器物,書寫內容與文化思想的深度融合,實現陶瓷器物意境與書法時空的美輪美奐,充分地表達內涵意蘊,從而起到畫龍點睛,增強陶瓷器物與書法藝術感染力的作用,達到裝飾氣韻美的境界。
3結語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挖掘,書法藝術與陶瓷藝術有機的結合,在字體、書體、筆畫、結構、布局、風格、韻味等方面共同匯聚人們的精神世界。個性化陶瓷器物的設計折射出這種文化趨勢的流行,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將書法置入一個更高的審美狀態,借文字表達群眾喜聞樂見的吉祥語、格言、詩詞形式,追求兩種藝術形式在筆墨意趣上的一種默契,展示與傳遞出不同的藝術理念與生活價值觀,開辟一片新的藝術天地。獨特的載體相互映襯,閃現其藝術的魅力,愿今后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陶瓷器物與書法和諧之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夏鳳連.中國傳統吉祥文字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藝海,2012(9):109-110.
[2]沈美霞.文字紋在當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與研究[J].西部皮革,2021(21):105-106,125.
[3]蔡運章.遠古刻畫符號與中國文字的起源[J].中原文物,2001(04):30-42.
[4]邵徽亮,劉丹.論當代藝術語境下陶瓷繪畫與純繪畫的關聯[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1(2):92-93.
[5]李非非.近代漢族民間服飾中文字紋的探究——以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館藏[D].無錫:江南大學,2014.
[6]陳躍勤.淺析陶瓷書法藝術的創作[J].景德鎮陶瓷,20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