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進一步驗證早期斷奶轉群對仔豬行為和生產性能的影響,尋求最佳的斷奶方式,改善仔豬的飼養水平,選擇體況良好、體重接近(6.98±0.62)kg的21日齡的三元雜交豬60頭,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劃分成三個組別,每組各20頭,分別命名為試驗1組,試驗2組和對照組。試驗1組的仔豬在斷奶后立即轉群,試驗2組的仔豬只斷奶不進行轉群,對照組采用不斷奶不轉群的方式。仔豬在21日齡實施早期斷奶,試驗周期為兩周,在試驗期間觀察仔豬的行為表現,測定仔豬的死亡率和腹瀉率,明確仔豬的生長性能。通過對比試驗,能夠發現試驗1組和試驗2組仔豬的采食、休息、玩耍行為都呈現出下降的態勢,而探究、獨處、哀叫、攻擊和恐人的行為呈現逐漸上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其顯著(P<0.01),試驗1組和試驗2組相比差異性顯著(P<0.05)。同時試驗1組的仔豬,斷奶之后腹瀉率和死亡率要顯著高于試驗2組和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的斷奶仔豬生長到35日齡體重和平均日增重要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得,對仔豬進行早期斷奶轉群,會影響到豬群的行為表現和生長性能。而早期斷奶不進行轉群,能夠緩解斷奶應激刺激,減少對仔豬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仔豬早期斷奶轉群;行為;生長性能;影響
自然養殖模式下仔豬的斷奶時間通常在17周齡以上,傳統飼養模式下一般在7~8周齡進行斷奶。有研究結果表明,仔豬平均斷奶日齡不宜早于28日齡,但是很多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場為了更好地提高繁殖母豬的生產效率,追求經濟效益,將仔豬的斷奶時間提前到了14~21日齡,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轉群、運輸、混合養殖等一系列操作。斷奶會對仔豬造成嚴重的心理應激和生理刺激,最終導致早期斷奶應激綜合征的出現,極大地降低了生產過程中仔豬的飼養水平。有研究結果表明仔豬斷奶時間越早,造成的應激刺激越大。部分仔豬斷奶之后,由于消化系統發育并不完善,影響到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出現了增長放緩,生長發育停滯,甚至導致了一系列的傳染性疾病,給養殖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為了進一步探究早期斷奶轉群對仔豬行為生長性能的影響,筆者于2020年開展對比試驗,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選取與分組
本次研究在河北省昌黎縣的一個規模化生豬養殖場中進行,選取同一個產房同一個批次生產的三元雜交豬60頭,體重(6.98±0.62)kg,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劃分成三個組別,分別命名為試驗1組、試驗2組和對照組,21日齡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仔豬實施早期斷奶,其中試驗1組的仔豬斷奶之后立即轉群,試驗2組的仔豬斷奶之后不進行轉群,對照組仔豬采用傳統養殖管理方式,不進行斷奶轉群,試驗期為兩周。除了斷奶方式不同之外,其他的保健、疫苗免疫接種和飼養管理保持一致,由專人進行看管。
1.2 指標測定
1)行為學觀察。在試驗過程中,各個組別豬舍的上方2 m處安裝一臺紅外高清攝像頭,采集試驗組和對照組仔豬的行為表現,分別在仔豬斷奶后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上午10點到下午的9點進行錄像,每間隔10 min截取一張圖片,觀察記錄各個組別站立、捕食、休息、玩耍、探究等諸多行為,并進一步分析斷奶仔豬獨處、哀叫、抱團、攻擊和恐人等一系列的行為,并進一步分析百分比。其中仔豬站立主要表現為4條腿站立姿勢能夠自由地行走。在投喂飼料時,仔豬迅速地簇擁到飼料投喂地點自由采食。休息時仔豬用腹部或者身體的一側趴臥或者側向臥倒在圈舍當中無規則的分布。玩耍是豬群在圈舍當中自由走動,或者到處奔跑搖頭時而發出呼嚕聲。探究主要是在圈舍地面欄板和其他豬身體上進行嗅調或者啃咬。獨處是在豬舍的角落單獨趴臥,或者兩前肢跪地,至少有三條腿蜷縮在身體下面。哀叫主要是豬群在圈舍當中叫聲連綿不絕地尋找母豬。抱團是兩只以上的豬群擁擠在一起,身體有30%以上相互接觸。攻擊是兩只以上的仔豬相互打架斗毆。恐人是只坐立或者站著不動,頭部低于肩部水平,當人接近時迅速地跑開并掙扎。
2)仔豬生長性能測定。分別在21日齡和35日齡上午的10:00—11:00,對各個組別的仔豬進行稱重處理,并計算平均日增重統計,在試驗期內,測定豬群的腹瀉率和死亡率。當一頭仔豬腹瀉,即為1頭1次。以仔豬排出黃白色、灰白色、黃色有腥臭味或者糊狀的糞便為主要診斷依據,肛門周圍有糞便堆積,在捕獲時從肛門當中會噴射出很多液體狀的糞便。
1.3數據統計
選擇使用Excel 2003,收集整理數據制作表格,利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斷奶轉群對仔豬行為的影響
結合表1數據可以看出,仔豬在斷奶轉群的第1天和第3天試驗1組和試驗2組仔豬的采食、休息、玩耍行為都呈現出顯著下降的態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其顯著(P<0.01)。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斷奶仔豬探究行為,在斷奶轉群當天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斷奶仔豬在斷奶的第3天呈現出極其顯著下降的態勢(P<0.01)。結合表2數據就可以看出,試驗1組和試驗2組仔豬在斷奶轉群的第1天和第3天獨處、哀叫、抱團行為呈現出顯著升高的態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其顯著(P<0.01)。詳細情況如表1、表2。
2.2 斷奶轉群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斷奶轉群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如表3所示。根據表3數據可以看出初始體重之間的組間差異不顯著,但試驗1組的仔豬末重要顯著低于對照組平均日增重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極其顯著(P<0.01)。試驗2組的仔豬平均日增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同時在對仔豬進行斷奶轉群后,試驗1組的仔豬腹瀉率要高于對照組和試驗2組,由此可以看出,進行早期斷奶轉群會對仔豬的生長發育造成較大的影響。
3 討論
仔豬早期斷奶轉群是一種將仔豬從母豬舍轉移到特定的育肥場或其他飼養環境中,提前斷開與母豬的乳喂關系的做法[1]。通過早期斷奶轉群可以提早開始給予仔豬適合其營養需求的飼料,從而促進其更快、更均勻地增重生長。在集約化養殖條件下,母豬舍區與育肥豬舍區分開,有助于預防疾病的傳播。早期轉群可以減少仔豬與母豬及其他同窩仔豬之間的直接接觸,降低疾病傳播風險。通過早期轉群,可以更好地管理仔豬的飲食和生長情況,調整飼養措施,從而提高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早期斷奶轉群可提早開始對仔豬進行專門的飼養管理,以滿足其營養需求,并降低傳染病的風險。通過提供適宜的飼料和環境條件,仔豬可以更好地實現生長發育,增加體重并減少生長過程中的波動。但是仔豬早期斷奶轉群可能會引起一定程度的應激反應,包括心理和生理層面的壓力[2]。這可能影響仔豬的食欲、消化功能和免疫系統的調節。早期轉群還有可能涉及額外的設備和管理費用,例如育肥豬舍的準備和設施改造、飼料調配和管理等。早期斷奶轉群可能打亂母豬和仔豬之間的正常母仔關系,可能導致仔豬適應期的延長和適應性降低[3]。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早期斷奶轉群之后仔豬的非正常行為呈現出逐漸升高的趨勢,尤其是在斷奶轉群的前3 d,非正常指標的增加十分明顯,試驗1組要顯著高于試驗2組。此外通過實施早期斷奶轉群,不利于仔豬的增重,該種模式下仔豬的平均日增重僅為312.14 g,并且該種模式下仔豬的腹瀉率和死亡率都高于試驗2組和對照組。因此在今后仔豬斷奶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斷奶和轉群對仔豬生長發育造成的應激疊加效應,生產過程中適宜采用先斷奶后轉群的方式,這樣能夠提高仔豬的存活率,降低應激刺激對豬群造成的不良影響。
4 結語
綜上所述,仔豬早期斷奶轉群會對豬群造成較為嚴重的應激刺激,在生產過程中應該明確最佳的斷奶日期,并在斷奶之后不要立即轉群,要等到仔豬逐漸適應斷奶環境之后,再轉入到豬舍當中開展以后操作,如此能夠降低不良應激刺激,增強豬群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艷,王繼成.斷奶仔豬的營養性應激及其對策[J].飼料工業,2003,24(9):16-20.
[2] 郭松林,劉雨田.早期斷奶仔豬的飼料配方研究[J].江西飼料,2002(2):14-17.
[3] 程學慧,彭健.早期斷奶仔豬腸道損傷與營養調控[J].飼料博覽,200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