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探索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性能和免疫指標的影響。本試驗以100羽1~3日齡的白羽肉雞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成5組,每組20羽毛;試驗處理中的不同的飼養密度分別為7 、9 、11 、13 和15 羽/m2;試驗在計算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同時,還對白羽肉雞血清中的IL-10、IL-4和IL-1β的含量進行測定。試驗結果顯示:飼養密度在11、13 和15 羽/m2時的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明顯低于飼養密度在7 和9 羽/m2時的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且差異顯著(P<0.05);飼養密度在11、13和15 羽/m2時的白羽肉雞血清中IL-4的含量明顯高于飼養密度在7 羽/m2和9 羽/m2時的白羽肉雞血清中IL-4的含量,且差異顯著(P<0.05);飼養密度在13 和15 羽/m2時的白羽肉雞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明顯高于飼養密度在7 、9 和11 羽/m2時的白羽肉雞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且差異顯著(P<0.05);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血清中的IL-10的含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沒有影響。以上結果表明,飼養密度在7 和9 羽/m2時可以防止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和免疫指標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飼養密度;肉雞;生長性能;免疫指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升,人們對畜禽的需求量和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養殖場的規?;B殖面積也需要急速的擴張,因此畜禽養殖的飼養密度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1]。雖然近年來前人對飼養密度進行的研究較多,但是前人的研究大多均以比較2~3個水平的飼養密度為主。有研究表明,飼養密度會對肉雞的生長性能造成影響,且飼養密度的過度提高會造成肉雞的體重、采食和飼料轉化率下降,使肉雞的患病率升高[2]。同時,飼養密度的過度提高還會威脅肉雞的健康,使肉雞出現應激和腸道問題[3],此外,有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飼養密度能夠有效提升肉雞的生長性能和免疫能力[4]。因此,本研究以100羽1~3日齡的白羽肉雞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7、9 、11 、13 和15 羽/m2 5種不同的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和免疫指標的影響,期望能夠對白羽肉雞的科學飼養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試劑
雞白細胞介素-10(IL-10)檢測試劑盒和雞白細胞介素-4(IL-4)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雞白細胞介素-1β(IL-1β)酶聯免疫分析試劑盒購自上海心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動物及分組
試驗選取了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100羽1~3日齡的白羽肉雞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成5組,每組20羽,組別為試驗I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試驗Ⅳ組和試驗Ⅴ組,其中試驗I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試驗Ⅳ組和試驗Ⅴ組的飼養密度分別為7 、9 、11 、13 和15 羽/m2。本試驗的試驗周期為51" d。
1.3 白羽肉雞的飼養管理
參照2004年9月1日我國農業部頒布的《雞飼養標準》(NY/T33—2004)和2021年11月14日山東省畜牧協會頒布的(T/SDAA0034—2021)《小型白羽肉雞飼料營養標準》的要求配制玉米-豆粕型配方,以此滿足肉雞的營養需求。
參照2022年12月30日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白羽肉雞無抗養殖技術規范》(DB21/T 3673—2022)的要求規范白羽肉雞的飼養溫度、飼養濕度、獸藥使用和疫病防控等工作。
1.4 白羽肉雞的生長性能檢測
分別在試驗的第21 天和第51 天稱量白羽肉雞的體重,并分別記錄白羽肉雞每日的采食量。根據白羽肉雞的體重變化和采食量計算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計算公式如下:
平均日增重(g/d)=(末重-初重)/試驗天數;
平均日采食量(g/d)=總采食量/試驗天數;
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1.5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在試驗的第51 天時,從每個試驗組中隨機選取10羽白羽肉雞,并對其進行禁食12 h,采集白羽肉雞的翅下靜脈血5~10 mL后,使用離心機對采集的白羽肉雞的翅下靜脈血進行離心,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備用。
1.6 白羽肉雞血清免疫指標的檢測
應用酶標儀對白羽肉雞血清中的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4(IL-4)和白細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進行測定。
1.7 統計與分析
本次試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其中方差分析采用ANOVA,多重比較分析采用Duncan's法,數據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1可知,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逐漸降低;其中,飼養密度在11 、13和15 羽/m2時,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明顯低于飼養密度在7 和9 羽/m2時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且差異顯著(P<0.05)。隨著飼養密度的變化,白羽肉雞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沒有明顯的變化。
2.2 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的免疫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IL-4的含量也逐漸升高;其中,飼養密度在11 、13 和15 羽/m2時,白羽肉雞血清中IL-4的含量明顯高于飼養密度在7 和9 羽/m2時白羽肉雞血清中IL-4的含量,且差異顯著(P<0.05)。隨著飼養密度的變化,IL-10的含量沒有明顯的變化。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IL-1β的含量也逐漸升高;飼養密度在13和15 羽/m2時,白羽肉雞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明顯高于飼養密度在7 、9 和11 羽/m2時白羽肉雞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且差異顯著(P<0.05)。表明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血清中的IL-4和IL-1β具有較大的影響。
3 討論
3.1 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與平均日增重的比值為白羽肉雞的料重比,而白羽肉雞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可以作為評價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評定指標[5]。本試驗結果顯示: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白羽肉雞平均日采食量逐漸降低,白羽肉雞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沒有明顯的變化。本試驗研究結果與賀衛華等[6]報道的飼養密度對黃羽肉雞生長性能的結果相接近,但存在差異。究其原因:①本試驗的研究對象是白羽肉雞,不同品種的雞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不同;②飼養密度選擇上存在一定差異;③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具有一定的影響;④基礎日糧存在差異,本試驗選擇了相關標準中提到的玉米-豆粕型配方來滿足白羽肉雞的營養需求,這將更能顯示本試驗的可靠性和可參考價值。
3.2 飼養密度對白羽肉雞的免疫指標的影響
IL-1β是炎癥和宿主對感染反應最重要的介質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的畜禽的血清中發現IL-1β產生增加[7]。IL-4是由活化T細胞產生的一種對于B細胞、T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和造細胞都有免疫調節作用物質,其抑制炎癥發生的原因主要為對抗Th1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8]。IL-10主要是Th2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其不僅能夠抑制前炎癥細胞因子產生;還可以抑制MHC-Ⅱ類分子和B-7分子的表達,抑制T細胞合成IL-2等細胞因子,可促進B細胞分化增殖[9]。本試驗結果顯示: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IL-4的含量和IL-1β的含量也逐漸升高;IL-10的含量沒有明顯的變化。本試驗研究結果與賀衛華等[6]報道的飼養密度對黃羽肉雞免疫指標的結果相接近,但存在差異。究其原因:①試驗用雞的品種不同,免疫指標會出現不同;②雞群在試驗過程中存在應激現象,應激現象的出現會對試驗用雞的免疫指標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瓊.中國肉雞生產的成本收益與效率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2] ZHANG H Y, PIAO X S, ZHANG Q, et al. The effects of Forsythia suspensa extract and berber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ity,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broilers under high stocking density.[J]. Poultry Science, 2013, 92(8):1981-1988.
[3] 王亞男.社會等級對籠養蛋雞行為反應、腸道菌群和下丘腦基因調控的影響[D].東北農業大學, 2022.
[4] 廖鋒慧,趙作帥,陳鵬舉.墊料類型及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性能、組織器官重量及肉品質的影響[J].中國飼料, 2022,702(10):36-39.
[5] 張龍,康福,鐘世雄.黃芪多糖對肉雞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及屠宰性能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3(2):41-44.
[6] 賀衛華,翟曉虎,汪春雪,等.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飼料, 2019(24):28-32.
[7] 任韓雯婧,張川,樂濤,等. ICU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6、IL-1β、IL-8和TNF-α水平變化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 熱帶醫學雜志, 2022, 22(10):1371-1375+1390+1461.
[8] 侯坤. IL-4誘導小膠質細胞向M2表型極化對缺血性卒中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 2021.
[9] 張立娟. IL-10誘導的小膠質細胞促神經發生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