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養豬行業中,豬腹瀉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它不但會影響生豬的生長發育,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生豬死亡,給養殖場主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針對豬腹瀉展開相關討論,研究豬腹瀉的發生病因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進而有效地降低豬腹瀉的發生概率,提高生豬的養殖水平。
關鍵詞:豬腹瀉;誘因;防治措施
養豬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居民重要的動物蛋白來源之一,維護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是保證我國畜牧業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養豬行業中,豬腹瀉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關系著生豬的生長發育以及豬肉的品質,對養殖業的經濟收入有著較大的影響,為了推動養豬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養殖人員加強對豬腹瀉疾病的管理,降低豬腹瀉的發生概率。
1 豬腹瀉的發病誘因
1.1 飼料因素
生豬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飼養人員需要時刻觀察生豬的生長情況,結合生豬的身體數據科學制定飼喂方案,保證生豬的營養攝入,促進生豬的健康成長。一旦飼養人員沒有認真開展飼喂工作,就會導致生豬出現營養攝入不均衡,使得生豬的免疫力下降、體質變差,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比如,當飼養人員提供的飼料品種單一時,只給生豬飼喂玉米等,就會導致生豬出現營養不均衡的情況,極大地降低了生豬的身體抵抗力,使得生豬容易發生腹瀉的情況。還有,如果飼養人員給生豬飼喂過多的容易產氣的飼料或者是高蛋白的飼料,就會加重生豬腸胃的消化負擔,導致生豬腹瀉。最后,給生豬飼喂劣質飼料、發霉變質的飼料等,都會讓飼料當中的霉菌毒素進入生豬體內,對胃腸道帶來極大的負擔,形成破壞,導致豬腹瀉的情況發生[1]。
1.2 飼養管理因素
造成豬腹瀉的另一大原因便是生豬的日常飼養管理。一個良好的飼養管理體系,能夠幫助生豬健康生活,提高生豬的體質。因此,為了養成健康強壯的豬群,需要飼養人員嚴格按照科學的飼養管理體系開展工作,為生豬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但是,一旦飼養人員的管理工作出現錯誤,或者粗心大意,沒能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就會對生豬的身體造成傷害,降低生豬的身體抵抗力,使得生豬容易發生腹瀉。比如,在早春和寒冬季節,需要在豬舍中做好保暖和通風的工作,保證豬群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如果飼養人員沒能做好保暖工作,就會導致生豬受到寒冷的刺激,降低生豬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引起豬腹瀉。其次,如果管理人員在日常的養殖工作中出現隨意混群的現象,使得生豬受到外界陌生環境的刺激,導致生豬出現應激反應從而發生腹瀉。
1.3 環境衛生因素
在生豬的成長中,擁有一個良好生長環境可以為生豬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基礎。豬場的飼養管理人員需要做好日常的打掃清潔以及定期的消毒工作,這樣可以將病原菌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生豬遭受病原菌的侵害。并且,一個良好的居住條件,可以讓生豬心情愉悅,促進生豬的健康成長。但是,一旦飼養管理人員沒能及時做好清潔衛生工作,就會導致豬舍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在生豬的排泄物、被污染的墊料以及飼料和飲水當中存在,使得生豬在進食、活動以及休息時被病原菌侵入體內,導致生豬腹瀉。此外,在生豬的活動場地以及飼料當中一旦存在碎鐵片和石子等異物,就會讓豬采食后對胃腸道造成極大的物理損傷,導致胃腸感染,出現腹瀉。最后,如果飼養管理人員沒能做好免疫驅蟲工作,也會導致生豬感染寄生蟲從而導致腹瀉。
1.4 病毒性和細菌性因素
造成生豬腹瀉的原因除了飼料、寄生蟲、營養因素以及環境衛生因素之外,還有病毒性因素的存在。一旦生豬感染病毒,染上疾病,也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造成生豬腹瀉的病毒主要包括偽狂犬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以及豬瘟病毒等。這些病毒的傳播速度較快。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生豬死亡,需要做好免疫防治工作。此外,還存在一些細菌也會造成豬腹瀉,比如魏氏梭菌、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和大腸桿菌等[2]。
2 豬腹瀉的防治措施
2.1 加強飼養管理
1)加強飼喂管理。為了避免發生豬腹瀉的情況,需要養殖人員加強對生豬的飼養管理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飼喂方案和管理體系,保證生豬的健康成長。在生豬的飼喂工作方面,首先需要保證飼料的營養全面,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使得生豬可以從飼料中獲得充足的營養,保證機體的正常發育,增強生豬的抵抗力,減少腹瀉的發生。其次,還需要飼養人員做好飼料的保管工作,將飼料放置在干燥通風的環境當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飼料發霉變質,此外,需要制定嚴格的標準,禁止向生豬飼喂變質的飼料。同時,管理人員還可以在豬飼料當中添加適量的益生菌,加強生豬的胃腸道功能,防止豬腹瀉的情況發生。最后,需要為生豬提供充足且干凈的飲水,避免生豬喝到污水或者尿液導致拉稀。
2)加強豬舍環境的管理。首先,需要對豬舍的環境衛生制定嚴格的管理體系,時刻注意豬舍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情況,在冬春季節做好防寒保暖通風工作,為生豬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在夏季做好降溫工作,防止過熱的情況發生。豬舍的溫度需要始終保持適宜的溫度,哺乳仔豬為28~34 ℃,保育仔豬為23~32 ℃,生長育肥豬為17~20 ℃,成豬為15~20 ℃;濕度一般控制在60%~80%左右。并且,當仔豬斷奶時,需要將豬舍的溫度適當提高2~3 ℃,可以減輕仔豬的腸道應激,防止腹瀉的發生。其次,還需要做好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對豬舍開展早晚兩次的打掃,定期進行豬舍的消殺工作,對舍內外環境、器械以及用具進行徹底的消毒,防止病原菌在豬舍大量滋生,侵害生豬的身體,造成腹瀉。在進行日常清掃時,需要對衛生死角進行徹底的清掃,然后對豬舍、產房以及倉庫等大空間可以采用紫外線照射、藥物熏蒸以及噴霧等形式進行消毒。同時,可以在豬舍內安裝紫外線燈,需注意,其只能空舍使用。對豬的排泄物需要進行堆積發酵處理,在糞便處理結束后,將豬群趕入其他房間,然后對空豬舍采用3%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再用水進行沖洗,干燥后進行消毒和熏蒸[3]。
3)加強進出場人員的管理。在生豬的飼養管理工作方面,需要管理人員制定嚴格的管理標準,為生豬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首先,需要制定嚴格的“全進全出”管理制度,嚴禁生豬隨意混群,生人接觸豬群,避免造成生豬應激,導致腹瀉。還需要對進出場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工作。車輛一般采用噴灑的形式進行消毒,將3%~5%的甲酚皂液或者是0.3%~0.5%過氧乙酸溶液進行消毒。將21 g高錳酸鉀、42 mL甲醛混合在一起,對工作人員的衣物和鞋子進行熏蒸消毒24h,工作人員在進出場之后必須進行消毒才能進入豬舍。
2.2 做好免疫防控工作
在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預防工作,針對一些疾病,都需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大于治”的原則,針對養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方案,提高豬群的免疫效果。所以,養豬場需要開展規范化、系統化的免疫接種工作,增強生豬對豬腹瀉病毒的免疫能力。
針對豬腹瀉的免疫防控,主要采用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對妊娠母豬進行免疫接種,為仔豬提供母源抗體的保護。妊娠母豬需要在每年的10月和12月分別進行免疫接種,然后再在生產前的一個月內進行一次強化免疫接種。在仔豬斷奶后的一周內進行免疫接種工作,然后在8~11周齡再進行第2次接種。針對細菌性腹瀉,例如大腸桿菌引起的豬腹瀉,可以在妊娠母豬的產子前40、15 d各自進行一次疫苗接種,注射仔豬大腸埃希氏菌病三價滅活苗,可以有效預防仔豬黃痢的發生。針對病毒性豬腹瀉,例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可以采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疫苗進行跟胎免疫,即在母豬配種前、分娩后14d接種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活疫苗,這樣可以保障母豬不會受到胚胎感染,減少該病的垂直傳播。
2.3 豬腹瀉的治療措施
針對一般情況的豬腹瀉,需要讓病豬在半禁食的狀態下進行治療。治療人員可以溫鹽水灌服進行補液,緩解腹瀉癥狀,同時還可以使用大黃蘇打片進行輔助治療,此外還需要在豬飼料當中添加益生菌和阿莫西林、硫酸粘菌素等,調理豬的胃腸道,加速豬腹瀉的恢復。
對于病菌性的腹瀉,比如病毒性的豬流行性腹瀉,需要治療人員將地塞米松、阿托品、黃芪多糖注射液、VC以及葡萄糖注射液按照病豬的體重和說明書進行藥物配制,靜脈注射,連續使用3~5 d。其次,還需要給病豬肌內注射慶大霉素防止繼發感染。同時,為了避免發生嚴重脫水或者酸中毒的情況,還可以給病豬灌服電解質溶液或者生理鹽水,補充體力。
針對細菌性的豬腹瀉,主要包括仔豬副傷寒、黃白痢、紅痢、大腸桿菌感染等,治療細菌性的豬腹瀉,首先需要及時采用補液鹽進行補液,然后采用抗生素+收斂劑吸水+健腸胃的模式進行治療。抗生素一般采用慶大霉素、乙酰甲喹、安普霉素等,收斂劑一般為蒙脫石、堿式硝酸鉍、木炭粉等,健腸劑一般為酵母片和乳酸菌。
針對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瀉,需要定期開展驅蟲工作。在母豬懷孕前20 d進行驅蟲,仔豬在6~8周齡時開展第1次驅蟲工作,然后再間隔7~10 d后進行第2次驅蟲工作。養豬場常用的驅蟲劑主要包括阿維菌素、阿苯達唑等。由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豬腹瀉疾病有豬球蟲病,治療該病時應當首選磺胺類藥物,比如磺胺喹噁啉、磺胺間甲氧嘧啶等,需要根據病豬的體重規定劑量,1次/d,拌料飼喂,使用5~7 d后可見明顯效果[4]。此外還有豬蛔蟲、豬鞭蟲以及豬棘球蚴等,養豬場應當做好清潔工作、定期驅蟲,才能有效防止豬感染寄生蟲導致腹瀉。
3 結語
綜上所述,造成豬腹瀉的情況有許多種,為了從源頭上避免豬腹瀉的發生,養殖人員應當加強飼養管理工作,重視豬舍的消毒衛生,做好豬腹瀉相關疾病的疫苗接種管理,使得豬腹瀉發生時能夠及時被發現,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少豬腹瀉的發生。這樣,才能保證豬群的健康成長,推動養殖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光瓊.赫章縣豬腹瀉的病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貴州畜牧獸醫,2023,47(3):58-60.
[2] 宋朝陽.仔豬營養性腹瀉病因、臨床癥狀和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3,
43(10):86-87.
[3] 劉鴻德.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與綜合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2,38(7):99-100.
[4] 李勇婷.犢牛腹瀉病因及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