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物檢疫監管工作是新階段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守護養殖業安全和動物源食品安全的關鍵一環。本文系統梳理了動物檢疫監管工作的開展現狀,重點闡述了產地檢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應重視基層官方獸醫力量,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切實加強部門會商制度及積極推進信息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對策思考,以期建立健全動物防檢長效機制,夯實基層動物防疫能力,以檢促防,以防促監,助推畜牧業健康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建設。
關鍵詞:動物檢疫;監督管理;疫病防控;畜牧業;鄉村振興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修訂實施及各地積極推動動物檢疫監管提升年活動的有力開展,進一步明確了官方獸醫在動物檢疫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落實管理相對人動物疫病防控主體責任,強化工作措施、加強隊伍建設、推進智慧監管,全面提升動物衛生監督信息監管能力[1-2],為有效提高我國動物、動物產品檢疫監管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力量支持。筆者結合在農業農村系統的多年工作經驗,對當前動物檢疫監管工作現狀進行梳理,對日常工作中重點、常見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以期為做好動物檢疫工作提供參考。
1 動物檢疫監管工作發展現狀
1.1 明確動物檢疫監督管理舉措
多地動物衛生監管機構實施“鄉鎮獸醫站+網格”管理,連片合理劃分若干網格,由村級動物防疫員作為主體網格員,建立分片包村包場(戶)的動物衛生工作網格化管理制度。網格員每月對牛羊存欄、出欄、檢疫、死淘情況等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時報鄉鎮獸醫站建立動物防疫動態管理檔案。做好監管對象信息登記。各地狠抓落實,以縣級為單位,對轄區內的監管對象,逐一統計,并陸續將監管對象基本信息錄入畜牧獸醫行政執法監管系統[3]。如對轄區內所有牛羊販運經紀人進行拉網式排查登記,建立動態管理檔案,將動物衛生工作網格化管理制度和牛羊販運經紀人登記管理制度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工作列入春秋防檢查事項。
1.2 嚴格監督程序與檢疫關,強化監督管理能力
經了解,各地認真落實日常執法監督工作制度,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內容和分級監管頻次實施日常監管,做好監管記錄,并將監管情況錄入省級畜牧獸醫執法監管系統。同時,加強大型畜牧龍頭企業巡查。多地將大型養殖、屠宰龍頭企業作為省級重點監管對象,明確了各級監管負責人,做到網上實時監管,并定期開展監督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嚴格把關、規范檢疫,依法向屠宰場(廠、點)、鄉鎮派駐(出)官方獸醫。官方獸醫必須到場或指定地點實施產地檢疫,凡進入屠宰場(廠、點)的動物必須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畜禽標識,未經檢疫的動物產品一律不得出場(廠、點),檢疫不合格或病害動物、動物產品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規范填寫檢疫記錄。
1.3 強化調運監管力度,降低疫病傳播風險
對區域外引入動物,各地嚴格執行相關政令措施。如山東省積極落實《山東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輸入(過境)易感動物和動物產品管理規定》和《種畜禽跨省調運檢疫規程》,從嚴落實提前申報,嚴格審批程序。嚴格執行事前報備、落地報檢和場內隔離等措施,隔離期間對調入畜禽進行采樣檢測,確定健康后混群飼養,同時加強日常巡查,對未經報批而私自引進易感動物的,一旦檢出陽性動物嚴格按要求撲殺且不予補償。
1.4 協同力量,開展聯防聯控行動
為提高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多地開展聯防聯控行動。經了解:①部分地區建立協作分工負責制與會商制度,圍繞打擊行動,部門明確責任分工,實施統一聯合行動,積極營造打擊氛圍,定期開展信息研判[4];②動物衛生監管部門,通過聯合公安、交通、綜合執法部門到各高速收費站口、重點場所進行檢查,對調運豬牛羊車輛逐車檢查檢疫合格證明,核對運輸數量和佩戴標識,以高壓態勢加大道路運輸動物監管力度,以查處違規調運為重點,對應檢未檢、未附有檢疫證明、違反車輛備案管理規定等情形,依法嚴肅處理處罰。
2 產地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1 基層動物檢疫點數量不足,養殖場檔案管理不到位
當前,多地基層報檢點的設置和經費沒有具體的標準和資金支持。《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明確要求各縣區建設產地檢疫報檢點。但具體多大范圍、多大畜禽養殖量設立一個報檢點、人員的配備、工作經費的來源都沒有具體規定,讓基層無法進行操作,更無法正常開展工作[5]。另,據調研了解,多地飼養場的養殖檔案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有明確規定,要求產地檢疫人員必須查看養殖檔案,但實際工作中,養殖檔案到底由哪個單位制定并管理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調整范疇,實際檢疫工作中養殖檔案五花八門,無統一標準化的養殖檔案,使得官方獸醫具體檢疫時,沒有統一規范的標準,無法保證產地檢疫質量。
2.2 動物檢疫操作依據方面有待強化
目前,關于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操作的規程標準較多,有農業農村部頒布的一系列檢疫規程還有國標、行標,這些規程標準內容重復,執行層面有難度。另,涉及檢疫條件都包含一項“農業農村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但是對不同動物、動物產品該進行哪幾種疫病檢測未明確;已經規定要檢 測的犬、貓疾病相應的檢測標準和檢測試劑滿足不了檢測的要求 (無獸藥產品批準文號)。此外,對涉及動物疫病防控方面,農業部門與食藥部門在流通、銷售環節的監管職責分工模糊不清,造成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流通、貯藏環節的檢疫分銷換證和防疫監管存在分歧[6]。
3 強化動物檢疫監管的有關思考
3.1 認真做好動物檢疫工作,加強痕跡化管理
按照農業農村部相關政令要求,全面落實動物檢疫報檢制度,規范檢疫程序和出證行為。一是加強產地檢疫。嚴把產地源頭關,嚴格跨省調運動物檢疫監管,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強電子出證系統中檢疫人員的權限設置,加強官方獸醫出證與動物A證領用之間的關聯。二是加強屠宰檢疫。實行定點屠宰場派駐檢疫管理,規范屠宰檢疫崗位設置,嚴把屠宰檢疫入場關、待宰關、同步檢疫關、宰后處理關。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積極調整、優化檢疫和“瘦肉精”監測流程,實行生豬屠宰環節“即檢即宰”制度,有效防范屠宰環節注射添加“瘦肉精”注水增重的違法行為。三是加強痕跡化管理。扎實推進檢疫痕跡化管理工作,各地應統一印制發放相關記錄單,并將記錄單表納入檢疫信息化系統管理。通過加強培訓、督查考核和信息化管理等措施,目前基本做到檢疫相關記錄一一對應,歸并存檔。
3.2 加強合作防控,提升能力建設
積極開創聯合聯辦的工作氛圍,強化與公安部門、路政部門、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海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有關職能部門協調溝通,組織專題工作研討對接,創造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時,積極與廣播電視臺、新聞報刊、新媒體等傳媒力量座談懇談,為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和投入品安全監管樹立正確輿論導向、營造良好宣傳氛圍。
加強隊伍培訓,提升能力建設。基層人員專業技術和綜合能力參差不齊,建議加大繼續教育培訓和專題研討的力度和頻次,縣(市、區)對階段性工作進行交流探討,分析薄弱環節、總結工作經驗,形成監管長效機制。此外,如政法人員高級培訓、官方獸醫師資和電子出證培訓、動物檢疫員培訓等,加強業務學習與交流,更新業務知識與結構,提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能力建設。
3.3 推進信息監管能力建設,提升工作效能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地持續加大對動物衛生監督信息系統、產地檢疫出證系統、無害化處理監管系統和動監APP持續優化[7],進一步完善了系統功能,提高了系統易操作性。如寧夏與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簽訂《“牧運通”軟件授權使用協議》,實現動物、動物產品檢疫量、跨省調運及境內各縣(區)調運量等數據可視化展示,極大提高了數據應用能力。
同時,應加強研究以智慧畜牧大數據平臺為載體,全面推進“數字強牧”,推動保險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聯動板塊,實現病死畜禽收集、運輸、處理及產品去向等信息數據進行統一管理、集中利用,數據信息實現實時同步,可查、可控、可追溯;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板塊,實現畜禽糞污處理和糞肥還田路徑可視化、監管智能化、臺賬電子化;加強動物檢疫電子出證改革,積極解決官方獸醫人員不足問題,大大提高動物產地檢疫效能和便民服務能力,實現了人員責任落實、工作效率提升、監管服務更加有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曉峰,王雪平,于紅鴿.淺談基層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現狀與對策[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11):127-128.
[2] 趙鵬建.對當前動物檢疫監督工作的有關思考[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11):131-132.
[3] 顧曉青.基層畜禽屠宰監管及動物檢疫工作的問題與策略探討[J].農家參謀,2022(18):66-68.
[4] 張栓玲,郭家鵬,劉海強,等.河南省動物檢疫全鏈條信息化監管模式[J].中國動物檢疫,2021,38(9)33-39.
[5] 于瀚學,江守杰.新形勢做好畜禽屠宰監管工作實踐與思考[J].中國動物保健,2020,22(8):83-84.
[6] 孟祥艷.動物檢疫監管工作存在問題與建議[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8):154-155.
[7] 裴黨帥,劉慧,王國超,等.新形勢下加強動物檢疫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動物檢疫,2022,39(1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