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以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著力點,梯次推進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新關鍵詞,在2024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董里: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統籌開發與保護,更好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四川既有基礎,又有支撐。”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委副書記、市長董里這樣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董里最關注的生態話題便是“美麗中國建設”。他說,“如今的翠云廊,千年古柏長青、蒼翠如昔,成為了火爆的‘打卡地’。下一步,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貫徹建設美麗中國的部署要求,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戰略依托,抓緊編制美麗廣元建設規劃,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美麗廣元建設。”
董里說,“通過實踐,我們深刻感受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好山、好水、好生態成為廣元最具標志性的‘靚麗名片’。下一步,我們將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尋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最優解。”

全國政協委員王金南:
“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已經全面開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王金南認為,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應建立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顏值”監測體系,定期監測并發布有關指標,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
“我國已實現從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轉變。”王金南認為,加強美麗中國建設進程監測對于在國際舞臺上宣傳推廣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經驗、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衡量生態環境質量的碧水、藍天、凈土、青山、綠地等‘顏值’是核心評價指標。”王金南說,“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無論從監測點位建設,還是從監測能力、監測領域來看,都有一定基礎。”
在監測數字化轉型方面,王金南建議,加快建設生態環境“顏值”智慧監測試點,加大衛星遙感、無人機以及便攜式、自動化監測儀器設備應用推廣力度,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高效集成多類監測數據,重點提升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污染成因及污染高值熱點識別、地表水汛期污染強度等分析能力,精準掌握影響美麗中國建設成效的生態環境趨勢和約束強度,建設數字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