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短視頻平臺蓬勃發展的一年。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短視頻用戶約為10.12億人,約占網民總數的94.8%。伴隨著短視頻的蓬勃發展,也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久前,一個擁有300余萬粉絲、發布多條以打假為主題的短視頻主播“鐵頭懲惡揚善”,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臺上的賬號,因違規被封禁。
還有一些所謂的打假短視頻,為了博取流量杜撰劇情,或者斷章取義地發布不實視頻,以實現敲詐勒索等不法目的,誤導了消費者,污染了互聯網生態,擾亂了營商環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
1月底,中央網信辦開展的“清朗·2024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強調,重點整治炮制虛假信息、惡意營銷炒作問題。近期,抖音發布的《治理不實信息年度總結》顯示,2023年,共對1.9萬余個發布不實信息的賬號進行全面封禁等處置,清理視頻240多萬條。
針對上述問題,在2024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郁瑞芬: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郁瑞芬提交了一份《遏制惡意索賠,讓消費投訴合情合理合法》的提案。
郁瑞芬委員認為,一些職業打假人通過公司化形式日常運作,向企業惡意索賠的行為,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通常有以下特點:
一是惡意索賠人員通過各種手段,以自媒體曝光威脅等方式,造假構陷企業違法,反復獲得不合理賠償,企業吃“啞巴虧”。
二是團伙化職業化。惡意索賠人員針對同類市場主體或連鎖企業的不同門店,采取團隊分工合作形式,短時間內大范圍、重復性地進行,并形成商業化模式。
三是小額多頻索賠。惡意索賠人員采取分單分次結算,避免行政部門適用“超出正常生活需要”進行判罰,也避免金額太大,涉嫌敲詐勒索犯罪。
四是營造灰色產業。惡意索賠人員通過師徒傳幫帶,分享教程、傳授經驗,形成黑灰產業鏈。

郁瑞芬建議,通過國家層面立法形式,設立惡意索賠行為的判定標準,進一步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懲罰性賠償細則,制約惡意濫用“懲罰性賠償”條款的行為。此外,建議司法機關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出臺《優化投訴舉報處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對認定為惡意投訴舉報行為的不予受理。
同時,建議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及相關行業組織,依據惡意投訴舉報行為判定標準,匯集各企業反饋的惡意索賠人員名錄及案件,定期通報。

全國人大代表高子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高子程呼吁,自媒體平臺等應給予重視,加大懲治力度。
他說,運營有視頻自媒體賬號的新型打假人如果偷錄偷拍、知假買假并實施了敲詐勒索的行為,那么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這種行為也違反了市場監管法律法規,需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從民事角度來說,侵犯了企業的權益,涉及民事責任。從道德層面來說,違背了社會誠實信用和契約精神的準則,應當予以譴責。
關于平臺責任承擔,高子程認為,網絡平臺有網絡空間凈化、維護良好秩序的責任,一旦發現平臺上有違法違規內容,應當快速利用技術手段采取刪除、屏蔽等措施。此外,企業也可以要求平臺對侵權視頻承擔連帶責任。
關于企業如何保護自身權益,高子程說,企業首先應依法依規誠信經營,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如果遭遇“打假網紅”的不法行為,可以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利,以正規途徑去追究這類行為的法律責任。
“針對這類現象,現行法律中已經有充分的依據對這些行為進行遏制和懲治,作為市場主體應當有警覺性,積極維權。國家機關也要在執行層面加大懲治力度,提升違法犯罪成本,從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幫助民營企業家樹立市場信心。”高子程說。

全國人大代表張巧良: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康橋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張巧良律師建議加強網絡監管和打擊力度,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提高發現不良內容的能力,嚴厲打擊網絡侵權行為。公安機關應加大執法力度,網絡平臺應壓實自身責任,加強網絡曝光內容審核,對于明顯屬于侵權的內容,主動快速采取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也提出建議。
他說,短視頻、直播平臺應履行主體責任,對內容的真實性起到監管作用,呼吁加強對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整治力度,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出臺規定先約束這些行為,之后再完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