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開啟,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走上通道接受媒體記者采訪。金壯龍表示,我國新型工業化顯著加速,形成了獨特的優勢,用四個字來表示就是“全、多、大、強”。要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我想請問金部長如何看待我國工業發展的形勢?今年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都有哪些重要舉措?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黨的二十大部署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去年9月黨中央召開了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作出了全面部署,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也作出了專門部署。我們主要的任務是抓好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顯著加速,形成了獨特的優勢。這里用四個字來表述,就是全、多、大、強。
全,就是體系全。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的全部工業門類,就是41個大類、666個小類。多,就是品種多,在全世界500種工業品種中,我國有4成以上的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規模大。2023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接近40萬億元,大概是39.9萬億元,占GDP的31.7%。我國的制造業規模在全球占30%以上,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強,也就是網絡設施強。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通信網絡設施,5G基站已經達到338萬個,實現了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這里有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項工作,要全力保持工業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深入實施十大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要鼓勵工業大省、工業大市勇挑大梁。工業大省主要有十個,工業大市也要勇挑大擔。同時也鼓勵各地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第二項任務,要全力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要發揮鏈主企業的作用,“一鏈一策”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第三項重點工作,要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里主要從四類去推進。首先是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不能把它當作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讓它“老樹發新芽”,要推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讓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優勢產業就是要鞏固提升,要保持它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繼續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第四項重點任務,要著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我們要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家普遍關心的就是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是一篇大文章。所以要繼續推進,建設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我國有178家高新區、有46.5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要把他們的作用發揮好,也就是三句話: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還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兩化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重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方面,我們要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適度超前建設5G、算力等信息設施。我們要繼續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促進5G賦能“千行百業”。同時,要強化5G演進,支持5G-A發展,加大6G技術研發力度。
再一個方面,要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一個是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要分類推進,同時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年來“專精特新”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熱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您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還有下一步我們有哪些促進措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我國中小企業有5000多萬家,量大面廣,聯系千家萬戶、支撐千行百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到現在,我們國家已經培育了12.4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2萬家。這些企業在強鏈補鏈延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服務和管理并重,堅持幫扶和發展并舉,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項工作,提質量。我們要出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擦亮“專精特新”這個金字招牌,讓它“貨真價實”。同時,我們要推進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中央財政連續3年支持4萬多家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
第二項工作,優環境。要全面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強化金融支持,為中小企業在用能、用人、用數、用地等方面做好保障。
第三項工作,強服務。我們將繼續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服務中小企業的系列活動。我們還有一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要發揮好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創造。還有一項重要工作,促融通。要進一步發揮鏈主企業的龍頭作用,讓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到重點產業鏈發展中來。政府要搭建好對接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今年我們還要再重點建設1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現在已經有200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