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眾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在《關于全面推進“AI+”行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提案》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當前AI大模型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速邁入規模應用的新階段。
推動人工智能從助力千行百業提質增效的輔助手段,升級為支撐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加快從“+AI”向“AI+”轉變。
為此,他建議在國家層面推動“AI+”行動,具體建議包括:
第一,統籌推進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的協同發展,筑牢“AI+”發展根基。要強化“四類智能”的有機融合與系統創新,加快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促進AI具備更強大的認知力、判斷力、創造力,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第二,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惠及千家萬戶、賦能千行百業,打造“AI+”產業高地。要以推進AI全方位、深層次融入實體經濟重點領域、核心環節為方向,聚焦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養老、娛樂等領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未來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賽道,培育多模態人機交互、智能助手、工業理解計算及代碼生成等一批有需求、有效益、有前景的創新應用,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動生產力的深層次變革。
第三,探索構建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厚植“AI+”創新沃土。要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打造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廣泛參與的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和新型研發機構,整合生產、教育、科研等優勢資源,協調上、中、下游創新關鍵環節,完善科創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勇于突破、包容試錯的良好氛圍,廣泛吸引全球AI領軍人才和知名學者,培育一批面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示范標桿應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AI技術突破和應用普及。
第四,深化構建可控可信的人工智能安全防護體系,筑牢“AI+”安全屏障。
要以AI高水平安全保障AI高質量發展,全面審視技術基礎架構、數據、模型、應用的安全規范和技術策略,系統鍛造AI安全能力,布局內生安全、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技術,增強內容風險管理、數據隱私保護、科技倫理規范等方面的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