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攀

轉眼間,我和小伙伴們已經修補了好幾天鎧甲,終于有時間來聊一聊大秦戰士穿的衣服了。
在軍營里,我們的日常服裝都是家里準備的,軍隊只配發甲衣、甲胄,這些甲衣、甲胄就像是我們的“防彈衣”,既能在戰場上保護我們的安全,也是我們身份的象征。
據說,早在三皇五帝的時候,人們就會用藤編甲或用動物毛皮制作的甲胄來保護自己。到了春秋時期,皮甲胄成了軍隊中最主要的防護裝備。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軍隊里出現了鐵甲胄。我們大秦軍隊里也有鐵甲胄,但大家使用最多的還是皮甲胄。聽說,一直到后世的漢朝,鐵甲胄才成為軍隊中甲胄的主流,皮甲胄開始“退居”二線,成為輔助性防護裝備。
在大秦的軍隊中,士兵的兵種不同,身份等級不一樣,穿的甲衣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兵馬俑坑中,高級軍吏俑、中級軍吏俑、下級軍吏俑、御手俑、騎兵俑和普通步兵俑,它們的甲衣各有特點。
高級軍吏的鎧甲有兩種,一種肩膀上有披膊(保護肩部的部分),一種沒有披膊。
他們的鎧甲都是先用整片皮革做成甲衣,前身長,后身短。前身下擺是尖角形的,長度到腹部以下;后身下擺是平直的,長度到腰;胸部以下和后背腰以下的位置,還嵌綴了魚鱗狀的小甲片。不僅如此,工匠們還給甲衣四周裝飾了大秦或者楚地非常流行的花紋圖案,在鎧甲的前胸、后背和雙肩上裝飾彩色花結。這些鎧甲制作精美,華麗多彩,一看就是高級指揮官才可以穿的,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穿上這樣的鎧甲,成為一名威風凜凜的將軍。

中級軍吏俑身上的鎧甲
中級軍吏的鎧甲也有兩種,一種是背帶式的前胸甲,沒有背甲和披膊,胸甲用背帶系在身上,甲片是黑色的,甲片之間用朱紅色帶子串聯,系胸甲的背帶上有精美的幾何圖案。還有一種是前后甲下擺平齊的彩色魚鱗甲,甲片較小,鎧甲邊緣有精美的花紋。

高級軍吏俑身上的鎧甲

下級軍吏的鎧甲,是由一片一片的甲片綴成的,分為前身甲、背甲和披膊三部分,甲片比高級軍吏鎧甲和中級軍吏鎧甲上的要大,樣子整體也比較簡單,沒有花紋裝飾。
御手也有自己的“保護衣”,他們的甲衣也分有披膊和無披膊兩種。有披膊的鎧甲披膊很長,幾乎快到手腕,手上還有護手甲,頸部有盆領(護頸用),可以說是全副武裝。一般步兵的鎧甲與御手的鎧甲樣子非常接近,但是甲片尺寸要更大一些,數量少一些。很明顯,這樣的鎧甲穿起來沒有小甲片的鎧甲舒服,美觀性也相對差一些。
騎兵的鎧甲最有特點,甲衣比較短,僅到騎兵的腰部,肩膀上也沒有披膊,這樣的甲衣輕便,方便騎兵快速上下馬,也便于他們在戰場上靈活追擊或躲閃敵軍。
除了皮質鎧甲,大秦軍隊里還有鐵甲。鐵甲與皮甲的樣子大致相似,但是甲片比皮甲上的更小、更精致,靈活性也更強。
與大家想象的不同,我們的鎧甲并不是黑色的,而是顏色十分豐富。例如高級軍吏的鎧甲,前身甲竟然整體涂成了粉紫色,嵌綴的甲片是黑褐色,連接甲片的帶子是朱紅色,甲衣周圍的花邊底色是白色,白色底色上還會裝飾絢麗的幾何圖案花紋。

武士俑身上的鎧甲

當然,不同級別的戰士,他們甲衣的顏色也是有區別的。在大秦的軍營里,我們可以看見有粉紫色、粉綠色、朱紅色、黃色、深紫色、白色、綠色、黑褐色、天藍色等多種顏色的鎧甲,這樣五顏六色的衣服,是不是大大出乎你的意料呢?
介紹完鎧甲,大家一定會問,你們大秦打仗時難道沒有保護腦袋的頭盔嗎?兵馬俑上好像都沒有頭盔呀!
其實,我們是有頭盔的。但是,因為我們大秦實行的是軍功爵制,我們在戰場上殺敵越多,得到的獎勵就越多。所以,為了減輕負擔,在戰場上殺敵更方便,我們有時候是不戴頭盔的。你們在博物館中看見沒戴頭盔的兵馬俑,可能是工匠為了展示大秦士兵的威風,故意沒給他們做頭盔。

秦兵馬俑鎧甲上的彩色連甲線

秦始皇帝陵鎧甲坑出土的石胄
講了這么多大秦戰士的防護裝備,大家是不是會疑惑,大秦的鎧甲穿著舒服嗎?將士們行動起來便利嗎?厚重的鎧甲會不會影響彎腰呢?
關于這些問題,修補鎧甲時,我還專門問了工匠師傅。原來,這些鎧甲雖然看著厚重,但是工匠制作時也是用了巧思的。鎧甲上嵌綴的甲片不是縫死的,而是用條帶串聯,這樣穿上才更加靈活。大多數的甲衣,甲片都是一排一排的,胸前的是上排壓著下排,腹部的則是下排壓著上排。這樣的編綴方式,讓戰士彎腰或站起都非常方便。
總之,相比以前,大秦的鎧甲類型更加多樣,甲片小,編綴方式靈活,鎧甲穿起來舒適性、防護性也更好。甲衣的制作、編綴也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而且,跟買衣服時有大號、中號、小號一樣,我們的鎧甲也有不同的型號,更加符合不同體形士兵的需求。
如果有機會的話,請大家一定要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去實地感受一下大秦軍隊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