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賢
一個姑娘跟著一個老頭走在蜿蜒的山間小路上。姑娘背著有紅十字標識的藥箱。他們翻過一座山梁,繼而淌過一條小河,爬到半坡上就來到一個只有八九戶人家的彝族小山寨。兩人均大汗淋漓。老頭姓蘇,他家一頭大胖豬病了好幾天了,針也打了就是不見好轉,這才著急趕忙跑到鄉獸醫站來請醫生。站長就指派江玲出診,老蘇一看是個年輕的姑娘,立馬著急地說:站長,姑娘家怕不行,得走十多里山路呢,再說……。你莫說了,小江是我們站年輕有為的醫生,技術沒得問題。至于跋山涉水,就連我都不如她。
江玲放下藥箱,掏出手帕擦了擦額上的汗,仔細觀察病豬,又量了體溫,高熱,鼻鏡干燥,眼結膜紫紅。墻角有干硬的糞便,呼吸急促,肺部聽診有羅音。初步診斷為大葉性肺炎。江玲急忙注射解熱鎮痛劑和抗生素。這才舒了口氣坐下來。接過老蘇遞來的一杯熱茶。“江醫生給醫得好呢?”老蘇著急地問。蘇叔,應該會好。但針水得每天兩次不能斷。老蘇吊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說:“真麻煩了,江醫生,我家就這一頭胖豬,全年種的苞谷面,七百斤都拿來喂它,快完了。全家人都指望它過年,要是醫不好,我們全家過年就沒指望了。明年吃的油也沒了。難為江醫生一定要幫我們治好。我們感激不盡。”江玲安慰說:“蘇叔,防疫治病是我們獸醫的職責,我不敢打包票,但醫好的把握還是有的,你放心就好了。”
第二天傍晚,大胖豬果然吃食了。老蘇一家人憂愁的臉上立馬有了笑容。到了第五天,大胖豬又甩尾又哼唧,恢復正常了。江玲這才告別老蘇一家要回單位。老蘇一家千恩萬謝,蘇大嬸拎著一只大閹雞說,“江醫生,我家也沒有什么好的,這點小意思你收下吧,莫嫌棄。”江玲說,“蘇嬸,我不能收,我們公職人員有紀律,再說了,這點小事本來就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你就莫掛牽了。”
其實要說起來,小江也不是什么科班出身,初中畢業,半路出家。但她好學,努力鉆研。功夫不負有心人,學到了一些獸醫知識和治療技能。防治牲畜普通病常見病可以運用自如了。農村里很多人都奇怪,一個姑娘家,怎么會干起這個行當來呢,就連男娃娃都不愿干的活計,鉆豬圈、鉆羊圈,一身豬屎臭、羊膻臭,人都挨不上。
說起來是好幾年前的事。剛包產到戶,她家唯一的一頭大牯子水牛身強力壯,力大無窮。耕田耙地刷刷地只見泥土翻飛。全村人都非常羨慕她家養了這頭寶貝牛,當然了,江玲一家也把它看作是命根子。全村每年春耕秋種都是她家先完成的。莊戶人家最講究節令,能按節令完成栽種,糧食增產就有了保障。江玲家自然每年都不缺糧食。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年正當春耕生產最繁忙的時候,她家這頭寶貝牛突然病倒了。全身燒得像一籠火了。凡是別人教給的方法草藥都用了。還是一點不見好起來。一家火急得團團轉。只得趕緊請醫生,那時村委會沒獸醫。跑到了獸醫站請,不巧的是鄉獸醫站所有醫生都下鄉支援春耕生產去了。耽誤了兩天,等醫生來到,大水牯牛已是奄奄一息,醫生也無力回天了。就這樣大水牯牛還是走了。一家呼天搶地哭得非常悲慘,一連兩天都沒起火。那時候的農民,一頭牛就是半個家當不說,當年的春耕生產沒牛怎么行,俗話說:“人無耕牛白起早”。買吧,家里沒錢,只好用人工去換牛。那時三個人工才能換一架牛工。且要等人家耕地完了才能幫你耕種。這時節令有些晚了,就會影響當年大春糧食生產。沒辦法啊,就這樣那年江玲一家到了第二年的六荒七月就斷糧了。全家人硬是用瓜果、山茅野菜勉強渡過來兩個月,接上秋收,日子過得慘巴巴的,江玲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的事在那個年代并不在少數。第二年村里王大嬸家因煮豬食不當,發生青綠飼料中毒。醫生還沒趕到兩頭年豬已經死了。當年王大嬸家過年沒肉沒油,年過得凄慘,還清湯寡水地過了一年。
這些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深深地鐫刻在江玲幼小的心靈上。于是她有了當一名鄉村獸醫的想法。初中畢業后家里供不起她繼續讀書。就回家參加耪田種地,但她當獸醫的決心沒變,她用節約下來的錢到新華書店買來《獸醫手冊》《豬病》《牛羊常見病防治》等書,晚上在煤油燈下,認真地學習,一直到11點以后才熄燈。機遇總是關照有心人。對他來說真是天大的機會。縣上要建村委會獸醫室,因而舉辦為期三個月的獸醫培訓班。江玲知道后高興極了,第一個到村委會報名。支書、村主任皺著眉說:“小江,你一個小姑娘當什么獸醫,你就不怕豬咬、牛頂,馬踢嗎?你還是回去算了”。江玲堅定地說:“支書、主任,我要是怕,我就不會來報名了,再說了縣獸醫站不是也有幾個女獸醫嗎?誰說姑娘不能當獸醫?”說得支書、主任無言以對,只好同意。
事情沒完,江玲的母親竭力反對。她母親說:“女人當什么獸醫,你不怕別人笑話嗎,那些劁豬騸牛的事是女人干的嗎,再說就是男人都沒有人干,劁豬騸牛,一刀劁斷子孫根”。那是要背大過失的,退掉算了。江玲怒氣沖沖地說:“退什么退,那些過時的老皇歷你們也信,現在都改革開放多少年了,現在是新社會,男人能干的事情,女人照樣能干,我們國家女將軍、女飛行員、女司機、女縣長多的是,女獸醫算得了什么,婦女能頂半邊天。”一席話說得母親啞口無言。
全縣八十五個村委會的村獸醫沒有一個較全面系統地學習過畜牧獸醫知識。因此縣畜牧局在縣委黨校舉辦鄉村獸醫培訓班,江玲是85個村獸醫員中唯一一個女學員。顯得鶴立雞群,引人注目。加之她長得還算端正,兩只眼睛水汪汪的特別吸引人。臉上帶點紅暈。大家的目光都射向她。她顯得很不好意思。
培訓班的班主任由縣畜牧獸醫站副站長曹文林擔任。因為江玲很像他的妹妹。所以第一眼看到江玲時,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那么像。他非常疼愛他的妹妹,可惜的是,在她十六歲的花季剛上高中時不幸溺水身亡。使曹文彬悲傷得像大病了一場,多少天都沒有恢復過來。所以他特關心江玲,把她看作是自己的親妹妹。
江玲學習非常刻苦,每天的晚自習都是她最后走出教室。作業特別認真,字寫得工整娟秀。上課的老師個個都很看重她。覺得可惜了,甚至是埋沒人才了,這么優秀的青年沒能上大學深造。很快三個月的培訓學習就結束了。江玲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還正在學習興趣最濃上說沒就沒了。江玲每科學習成績都是全班第一名。
回到村上,每年的春季防疫注射工作就開始了。這是畜牧獸醫工作中量最大、任務最重、最艱苦的一項工作。江玲所在的新田村委會是全縣人口最多、生豬存欄最多的村委會。自然任務也最重。鄉獸醫站羅站長也為她捏了一把汗,又是個新手又是個小姑娘,能完成嗎?萬一注射密度太差,就影響到全鄉乃至全縣的注射密度。省州要求注射密度分別為80%、85%,縣上則要求90%,層層加碼。
于是羅站長也不顧年紀偏大,親自到新田村委會來幫助她,江玲大喜過望,全鄉2180頭生豬,20天完成預防注射任務,她實在沒把握,正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下好了,心中那塊沉重的石塊落下來了。當初江玲看著呲牙咧嘴地威脅她的服務對象,心中著實害怕,當她看著羅站長老當益壯,面對兇神惡煞的豬一點都不在乎,慢慢地繞到它的側后,用一根木棍上下摩擦豬的身子,幫它撓癢,待它老實了就用酒精棉球消毒它的前胛肌肉豐厚處,就快速進針注射。江玲學習羅站長的方法,慢慢地適應了。兩人協作速度很快,每天完成一個村,一百多頭豬的注射任務,走了一村又一村,過了一山又一山,僅18天就完成了。但注射密度還是沒有達到省的要求。客觀上那時的農村科學意識不強,認識不到防疫注射的重要。盡管他們耐心地宣傳講解,雞嘴都講成鴨子嘴了,他們就是不通,沒辦法,又不能強制,只能自愿。他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注射密度還是只到78%。其他的村就更差了。
春防結束后,農村的春耕生產就開始了。縣上要求農業、水利等涉農部門要下鄉支援春耕生產。村獸醫處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理所當然是要上前線的。包產到戶沒幾年,小江家勞力還是吃緊的,但當上村獸醫后基本是指望不上她了。本來嘛,村獸醫屬半脫產,每月只有60元的補貼,只夠買點鹽巴辣子,而實際是全脫產了。一個月下來沒在家幾天就被人叫走了。
小江每天爬山過水,走村串寨地為農民的牲畜服務。有的因草料投放不當引起耕牛前胃弛緩,消化不良。有的瘤胃膨脹,還有的腹瀉。小江忙得不可開交,幫農民解燃眉之急。使小江痛心不已的是有一戶農民的豬病了,找到小江,但遲了,小江趕到豬已死了。是青飼料中毒。由于慌忙沒能守著用大火煮豬食,青飼料煮的半生不熟,就會生成劇毒的亞硝酸鹽,因而豬食后很快就會中毒死亡,病勢非常急迫,往往來不及救治,就此機會,小江向農戶耐心地解釋預防青綠飼料中毒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煮豬食,飼料生喂。這是最科學最先進的養豬方法。這是曹老師教的。可是這種落后的養豬方法不知流行了多少年,農民們一下子想不開,不能立馬改過來。還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了獸醫還得幫農民的牲畜施行劁騸手術,雖然只是一種小手術,豬雞牛羊都必須要施行。公牛騸去,才能老實耕地犁地。豬羊騸去肉質才能改善,腥臭膻味才會減少。雖然農村非常需要,但傳統的老思想確實很頑固。“一刀騸斷子孫根”,是要背大過失的,所以很少有當騸匠的。即使當了騸匠的,也是男人已經結婚生子的。從來就沒有女人當騸匠。江玲卻不信這一套。新社會了,都改革開放多少年了,不管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就在培訓班期間,曹老師很認真教過她劁豬騸牛,讓她在自己身邊實習,手把手地教她施行手術。農村的人都不相信一個姑娘家當什么劁豬匠,聽都沒聽說過。但江玲說叔叔嬢嬢你們放心好了,要是出了什么事我負責賠償。他們還是不放心,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就試試吧。看到江玲麻利地動刀,結扎止血,縫合消毒,僅數分鐘便完成。令戶主們刮目相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手術做得非常成功,又快又好。于是很快地,新田村出了個女騸匠在十里八方傳開了。名是出了,還是有一些特殊情況她還不會處理。農村有一種叫“藏騸豬”的,是一種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公豬只有一個睪丸生在陰囊內,另一個在腹腔內。還有那些外地來的游醫騸匠,手術不認真,母豬卵巢沒有切除干凈。母豬會再次發情。她只得打電話給她的恩師曹文彬。培訓班結業臨走那天,曹老師像關心自己的親妹妹一樣處處關心她,幫她買了回來的車票,送她上車。諄諄教導她:“在實踐中情況都是千變萬化的,一定要細心地觀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打電話,一定會幫忙解決”。
曹老師在電話中告訴她:藏騸豬要先把肚內的摘除,只要在相應的一側軟肋中部開一小口,用手指搗破腹膜,進入腹腔,就能觸到藏在肚內的睪丸,摘除結扎止血,縫合傷口消毒。接著再摘除體外另一個睪丸。“二刀豬”手術復雜一些,因情況不相同,有的僅切除了一側的卵巢。你只要摘除另一側卵巢就行,有的摘除卵巢后,子宮角留下了,這樣的母豬還會發情,就必須把留下的子宮角及部分子宮切除。因腹部手術都會出現腸粘連,給手術帶來困難,但只要細心,相信你一定會處理好。江玲牢記曹老師教的方法。認真地動了幾例手術都成功了。一時名聲大振,真正成了名副其實的騸匠。
花開花落,好運再一次降落在江玲身上,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畜牧生產越來越被各級政府重視,現有的鄉村畜牧獸醫科技人員已經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鄉獸醫站要擴編,畜牧獸醫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供不應求,只好從村獸醫中挑選招收一批年輕有干勁、業務能力強、吃苦耐勞的優秀人員補充進來。江玲自然成為首選,正式成為一名吃皇糧、領國家工資的畜牧獸醫科技人員。來到新竹鄉畜牧站,小江更忙了,鄉站三人中數她年紀最輕,也就擔任著鄉站最繁忙的工作。出診次數她最多,劁騸次數也是她最多。一年下來她就名聲在外了。全鄉農村中都知道新竹鄉有個女獸醫、女騸匠,醫術高明,劁豬騸牛安全、快捷。鄉獸醫站的門檻都快踏破了。
然而小江也不年輕了,當騸匠也有些年月了。她母親為她的婚事心都操碎了。一個姑娘家劁豬騸牛,豬廄鉆出牛廄鉆進,一身豬屎臭羊膻臭,不消問就知道是劁豬騸牛的。村里的人是不會要一個背過失的姑娘做媳婦的。要是那樣就斷子絕孫了。“莫整了,調換一下工作吧,這樣下去,你一生怕是嫁不掉了”。她母親快要哭出來了。“媽,我怎么能丟掉這份工作呢,我家耕牛是怎么死的,你們忘了嗎?再說了鄉親們需要我。要是人人都那么想,獸醫騸匠就沒有人當了。就只有吃老公豬肉、老母豬肉了。再說我的個人問題你們也不必操心,我已經有男朋友了。到時候你們把我嫁出去就行了。”
每到周末,曹文彬都會定時地給江玲打電話,除了談工作上的事外,更多的是相互思念之情。通過幾年的交往她們已經敞開心扉,暢通了愛情之路,只是還沒有最后捅破那層薄薄的窗紗了。
曹文彬是省畜牧獸醫學校畢業統分到縣畜牧站,工作已經有些年頭了。也曾經處過兩個女朋友,一個是他的同班同學,家庭條件優越,父母均在省城工作,而且上層關系也不錯。畢業統分時,父母通過人緣關系把她分配在省城工作。而他一個農民的兒子能分在縣城工作也算是前世燒了高香了。就這樣他倆的事也就告吹了。后來他又處了一個女朋友,幾個回合下來,女方對他很滿意,但對他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不當獸醫改行。否則,就免談。于是便分手了,一晃眼曹文彬已是而立之年了,家人也催得緊。于是,他將目光移向下層,第一眼就看上了他的學生江玲。幾年交往下來,他覺得小江雖然容貌平平,但處人處事很得體,工作積極上進,好學好鉆,是一個專業技術人才的好料子。
好人終有好報。好事再次降臨,省上給縣上兩個名額到省畜牧獸醫學校學習兩年,算中專學歷,畢業后回原單位工作。入學條件是初中以上學歷,三十五周歲以下,在縣以下基層從事畜牧獸醫工作三年以上。這些條件江玲完全具備。于是江玲獲得入學資格。能到省城讀書學習,這是江玲夢寐以求的事,今天終于變成現實,她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高興。曹文彬更是為她高興,特地在縣城一家僻靜的酒店,點了江玲最喜歡的酸湯豬腳、粉蒸羊肉,要了小灶酒,痛痛快快地大吃大喝了一場。
到學校報到那天,曹文彬把她送到客運站,緊緊地拉著她的手,生怕她飛了似的,口中絮絮叨叨講個不停,你沒出過門,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快到冬天了,一定要保暖,多穿點衣服。到學校后一定寫信回來……直到客車司機嘟……嘟地按著喇叭催她上車了,曹文彬才松開手,遠看客車開走轉過一個大彎不見了蹤影,曹文彬還站在那里不斷地揮手……
責任編輯:李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