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飛
楊奇和張兵曾是往來密切的朋友,楊奇在私企打工,張兵在國企上班,兩人在同一個縣城。
起初,他們交情頗深,互訪頻繁。后來,楊奇所在的私企倒閉,為了生計,他選擇東奔西走,兩人便一年很難見上幾面。不過,誰家有喜事,雙方都會參與。如此十余年,重要場合都有互動。
他倆的交往始于張兵對楊奇的幫助。20世紀90年代,楊奇老家不慎失火,縣消防大隊接警后,姚隊長邀請張兵一同前往火災現場了解火情。張兵當時是報社通訊員,到達現場后看到楊奇家里的一切都被大火化為灰燼,慘不忍睹,便雪中送炭將隨身攜帶的兩百元送給了楊奇。楊奇感激在心,倆人的情誼自此結下。
此后,楊奇在城里買房、嫁女辦酒,張兵都有隨禮。張兵的父親過世、喬遷、孩子上大學辦酒,楊奇自是禮尚往來。
然而,當張兵的孩子結婚時,楊奇沒有出現。按理說,楊奇有兩堂喜事和家遇不幸,張兵已隨禮四百五十元,而張兵有三堂喜事,楊奇只隨禮三百五十元??傊嗵幨嗄甑幕ピL,僅有一百元的差額,不再繼續往來就算了,張兵能體諒。
沒料到,楊奇兒子結婚時,卻微信、電話雙管齊下地通知張兵。張兵想:既然是朋友,不管怎樣,彼此都應有往來,可自己的兒子結婚在先,他卻沒來捧場。張兵認為,楊奇不仁在先,自己不去也無可厚非。張兵的內心始終有疙瘩,覺得再扯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何況現在天各一方,互不虧欠,不再往來也沒什么奇怪的。于是,兩人至此再無任何交集了。
這場送禮風波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情誼并非簡單的禮尚往來,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叭饲樗萍垙垙埍?,世事如棋局局新?!庇袝r候,我們在不虧欠情義的情況下,應該避免讓禮金成為一種負擔。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珍惜真摯的情感,不被利益和形式所左右,在禮尚往來的同時,也要追求自由自在。
利益與親情博弈
在城郊,有一對溫馨而幸福的夫妻。一次征地事件,打破了他們寧靜的生活。
政府要拓展城區,征收城郊的土地搞房地產開發,并出臺了“以戶”為單位進行補償的方案,這一方案讓這夫妻倆看到了獲取更多利益的機會。為了多得到一份政府補償,他們決定假離婚,再各自找人假結婚,將一戶變成兩戶。但找誰結婚成了問題,他們擔心臨時夫妻成了合法夫妻,會面臨利益分配糾紛。
于是,他們想到了老家親戚。
夫妻假離婚后,丈夫瞄上了老家的弟媳,他讓弟媳跟弟弟先離婚,然后和自己領取了結婚證。妻子則選擇與老家的侄兒結婚,盡管年齡和輩分都不合適,但《民法典》沒有相關規定,民政部門也無權干涉。這樣,夫妻在老家人的配合下,由一戶順利變成了兩戶,成功獲得了利益補償。之后,又立即與現任離婚,再與前任復婚,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這樣一番操作,他們規避了重婚風險,老家的弟媳和侄兒還能得到夫妻倆一兩萬元的利益分享。他們好不得意!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此事還是被周圍鄰居知道了。為了些許利益,連道德倫理都可以不顧,這種違背道德的行為最終淪為了一場笑話。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這對夫妻的行為發人深省。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他們不惜犧牲親情和家庭的完整。然而,當假戲真做,一切都結束時,他們真的得到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