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貞姑姑走了,在夕陽撫摸窗欞的那個黃昏,滿面微笑,安靜地走了。這笑容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那分明就是一個清醒的人發自內心的笑容。然而,貞姑姑是個精神失常的女人。
年輕時的貞姑姑,漂亮、聰明、有正事,可是她早早就精神失常了,所以在人們的眼里,她很不幸。媽媽卻說她是幸運的,說她的幸運就在于她病了。媽媽說這話時,仿佛大徹大悟一般。
貞姑姑和媽媽是非常要好的同學,媽媽眼中的貞姑姑是智慧的。在我看來,她的第一個智慧就在于把自己的弟弟介紹給了媽媽。從此,媽媽就全心全意、死心塌地地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這個男人—我的爸爸,也貢獻給了她的婆家,這里當然包括我的貞姑姑。這一切好像是貞姑姑為自己的將來埋下的一個伏筆,以至于在她瘋癲的日子里,作為大姑姐的她,仿佛是媽媽的最疼愛的孩子,享受著媽媽的呵護。而在她偶爾清醒的片刻里,她又會像一個不理智的女人對待一個她嫉妒的女人那樣對待我的媽媽。她覺得自己聰明、美麗,卻沒能擁有媽媽所擁有的一切,這使她很懊惱,進而氣急敗壞。
彌留之際的貞姑姑,被從窗外投射進來的夕陽的余光籠罩著,滿臉圣潔的光。她看著媽媽,無限依戀。這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神情。一滴渾濁的淚緩慢地溢出后,在她的眼角邊停留下來,然后,她微弱地咧開嘴微笑。她說:“謝謝!”半晌才合上了眼睛。媽媽流著淚說:“就不能笨一回嗎?情愿你在糊涂中走。為什么要清醒呢?”然后,母親將蒙臉布仔細為她蓋好。母親用一生的時光包容著貞姑姑,而在貞姑姑的世界里也只有母親,那是她瘋癲時的懷抱,清醒時的對手。
貞姑姑走了,結束了她的一生。媽媽病了,整個人猶如被抽走了靈魂。這個自己為之付出的女人,這個一起走過大半個世紀的女人,她們的幸與不幸仿佛禪機一般不好破譯。在媽媽看來,貞姑姑是幸福的,清醒時反而是不幸的;在貞姑姑和世人看來,我的媽媽是幸福的,這幸福里也包括貞姑姑帶給媽媽的那些身與心的疲憊吧!
病中的母親,除了回憶她和貞姑姑的瑣碎人生,更對貞姑姑臨終時那安靜的笑容念念不忘。媽媽說,那笑容里含著她一生對母親、對自己人生的釋懷,到死,貞姑姑都是智慧的。
在她們出生的村子里,母親和貞姑姑是為數不多上過學的女孩子,這源于她們各自有遠見的母親。于是,這使得她們初中畢業后都成了鄉村教師。相貌平平的母親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養育著兒女,培育著學生。而貞姑姑就不同了。兩個除了相貌不同,沒有任何差別的鄉村女孩,在她們長大后竟有了迥然不同的人生經歷。
按照媽媽的說法,貞姑姑的第二個智慧就是陷入了自己的世界里。她將自己人生的軌跡涂抹成一幅簡單的卻任誰也看不懂的圖畫。她徹底地完成了對所有負累的拋棄,也徹底地拋棄了自己。貞姑姑的美麗和優秀推遲了她的婚姻,這里面的故事通俗得可想而知。無奈,老大嫁作醫生婦。那年長的醫生醫術高超,卻是個老頑童,不思進取,貞姑姑好強,于是口角不斷,而且始終沒有一男半女。貞姑姑的內心是孤獨的。貞姑姑喜歡我的妹妹,母親忍痛把十七個月大的妹妹放在了貞姑姑身邊,為的是開解她那顆孤寂的心。而貞姑姑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媽媽看望妹妹。媽媽說:“她怕啊,怕失去啊,一直以來她失去得太多了。”媽媽是理解貞姑姑的,只是可憐想妹妹的媽媽哭花了眼睛,這是媽媽的善良。不久,貞姑姑與丈夫發生沖突,一覺醒來,貞姑姑就患病了。于是,貞姑姑和小妹妹一起回來了。
世事滄桑,美麗的貞姑姑走了。帶走的是一生的無奈和滿腹說不出的痛。漸漸痊愈的媽媽懷著一腔的思念和感嘆,繼續著她平凡的人生。幸與不幸是怎樣界定的呢?或許,人生的大徹大悟者不是媽媽,而是貞姑姑。她臨終時的微笑里蘊含著怎樣痛定思痛的醒悟和對世俗的嘲諷呢?也許還有超脫人世間太多藩籬的姿態吧!也許,貞姑姑是以此向這個社會宣戰,痛斥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丑陋吧。貞姑姑應該是最勇敢,也最清醒的人。因為她敢于拋棄這個令她疲憊的現實,并且拋棄得是那么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