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每當我回想起父親的往事,不禁感慨萬千。滄桑的歲月,流逝得真快,舉手眨眼的時間,我的嚴厲而又慈祥的父親,已離開我們將近三十年了。我的父親默默無聞、勤勞辛苦,為我們兒女付出了一生。如今,每當月兒高掛,夜深人靜時,我站在窗前,任憑冷風拂面,憶起父親,憶起那些點點滴滴的往事,心如潮涌,淚流滿面。他老人家的容顏笑貌、身姿背影如放電影一般,一幕一幕在我的腦海中呈現,仿佛他老人家重新回到了我的身邊,就在眼前,讓我的心中隱隱作痛,久久不能自拔……
我的父親出生于1920年。居住在舉世聞名的安化黑茶之鄉—大福鎮原橋亭村密嚴溪文沖山坳中(現在的蒼湘村)。雖說有家,其實不然。連個棲身之地都沒有,幸得好心人援助,暫時寄住在別人家中。
據周家族譜記載,我們的祖先發源于安化縣仙溪區九龍鄉(九老鼠)一帶。康熙五十三(1714)年,我們的祖先來到大福經商賺了些錢,從別人手中買下原橋亭村密嚴溪文沖山坳中幾塊荒山荒地。于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靠自己的智慧,在這山坳中稍微平坦的地方,建起了一排排雖不算豪華,但精致、舒適、寬敞的小木屋。他們在這片安靜荒涼、與世無爭的山坳中安居樂業,生男育女。他們開山辟地,開荒造林……他們知道,要想在這片荒山野林山叢中長期生存下去,就得有糧。糧從何而來?土地便是答案。他們利用山坳中水源充足便利的自然條件,齊心協力,起早貪黑,不畏艱難,花了幾十年時間,在小溪兩岸開辟出了幾十畝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的梯田,層疊如鏈,彎彎曲曲,宛如銀蛇,曲線柔美。微風吹動,柔美的樹木鮮枝亮麗,野花芬芳四溢,讓人心情舒暢。
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山坳里,同鄰友鄉親和睦相處,互相關照,每天粗茶淡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繁衍生息三百多年,人口由原本的寥寥幾人,發展到了現在上百號人。家境雖然貧窮點,但生活也算過得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誰承想,災難毫不留情地降臨到了我們祖先身上,如海浪推沙,晴天霹靂。同治年間開始,我們家族人中有人得了一種遺傳性的難治之癥,相繼離世。祖先們急得焦頭爛額,為救治那些得病的親人,不得已,將所有房屋田土變賣,到處尋醫問藥,仍然無力回天,無濟于事。家族內99%的人相繼到了另一個世界,只留下爺爺、父親二人……我的爺爺和父親挺起腰桿,重整家園。歲月流,從我的爺爺到我的父親,再到我和兒孫這一代,這個曾經瀕臨消亡的村莊又興旺起來了。記憶中,父親總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對我們做錯的事總是嚴厲批評,對我們做對的事總是給予表揚和鼓勵!而今想起我的父親,倍感親切!
窗外,冷風陣陣,我看著遠山遠水,還有那一閃而過的流星,思潮起伏,仿佛父親就在那遠山遠水處溫暖地看著我。瞬間,我熱淚盈眶,不由得脫口喊道:“我的父親,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