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心
2023年的金色時節(jié),步度仰慕已久的大明湖。叩開大明湖華門,映入眼簾的是清澈的水、碧綠的蓮,還有翠柳云松、蘭亭紅樓、拙石壘山……哪一樣都美。園里晏公廟、曾鞏紀念館、辛稼軒紀念祠、濟南老舍紀念館……哪一樣都美,還能閱讀上半部中國歷史。
或許,大明湖根本沒有四季之分。只是,秋日的大明湖更大,也更明!我是從北門進去的,稍往東方向一公里,聳立著一座坐北朝南,與云松、巨樟并肩,遙相輝映的曾鞏紀念館,閣樓基座被各種低矮的名樹嬌花所簇擁,扶欄踏梯登樓,能攬一城風光,觀一湖景色。
曾鞏,減賦稅輕徭役,興水利修農田,清淤拓岸,筑堤栽花種柳……世人因此而建館紀念他。閣樓用粗石壘建起一丈多高臺,臺上起樓,臺面四周是精工刨磨,條石四方合抱成欄桿,東西兩側銜接扶手梯道,從地面拾級而上。紅墻圓柱軒窗,藍、白、青彩間畫棟雕梁。巍斗拱飛檐,翼角飛爬龍。綠釉琉璃片瓦,鱗次櫛比蓋脊覆梁,瓦當護著紅椽檐口。層樓間,暗紅色條欄柵格玲瓏護抱,長板榫卯銜接成椅。雖僅兩層,但因蹲坐山包拱于高臺,比南前方七層的超然樓還要高,在二層匯波樓,大明湖、濟南城,自然了然入目。
大明湖綠得耀眼,一塊遼闊飄蕩的祖母綠平鋪眼前,像一塊巨大的寶石鑲在城心,明晃晃的,閃著綠熒。開闊的湖面,散落幾座湖心小島,橫陳幾座月橋,幾道彎堤。橋拱堤,堤通島,島連岸,岸偎湖,湖映樓,水浮天。或許經過長期改造,這里的山水花草樹木涵養(yǎng)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溫潤氣候小系統(tǒng)。土涵水,水養(yǎng)樹,樹釋氣,氣凝水,四季常青,百花常艷。小雀在樹梢吱喳翻動秋天的歌,時樹上,又時散落人群,一步一搖,與游人一同尋覓季節(jié)風華。空悠悠的湖面,白鷺突然闖入眼簾。先是一只、幾十只,然后一隊一隊。幾百上千只白鷺在湖面盤旋,時聚時散,時又如儀仗隊般,呈“人”字有序地從南飛北,從北飛南。風里玩弄夠了,自然懷念起水樂場,駐足湖岸水、草、石。時戲水,時啄毛,時盯住水里,張著長長的夾子嘴專伺候送貨上門的小魚小蝦。剛要大餐一頓,就被劃槳驚醒,無奈,慢悠風散,又在上空盤旋半天,又飛向別處湖心小島的柳叢。湖面一下靜寂起來。
我曾去灞橋折過柳,近年也重溫六朝古都“絕勝煙柳滿皇都”。我曾經以為北京“碧玉妝成一樹高”的柳,已經是天下第一柳了!但看過曾鞏治理的濟南城,方知大明湖的柳才是天下第一柳。但最讓我賞心悅目的還是湖濱、柳岸、柳樹、柳色。漫漫綠柳圍湖,高高低低,層層疊疊,如果一溜排開,將可以排成幾十公里的“綠色長城”。這城砌岸上,站湖邊、堤旁、坡地、橋邊、湖島上,那柳如剛沐浴過似的,又像少女新著綠色盛裝,婆婆娑娑的裙子整齊、干凈、清新。有的威儀萬千,樹干有三四層樓高,月橋上的柳枝甚至四五層樓高,千絲萬絳,遠遠觀賞像綠色瀑布從天而瀉。
正陶醉于滿城、滿湖、滿眼煙籠著的柳色,隨風逸來,應該是柳的香氣,平生第一次聞到柳的體香,如新人身上淡雅清幽的神秘,驚艷又飄忽。春花已逝,秋香未晚!風云際會,巧幸。總喜歡捋捋那些柳絳,總想捋出一片雅香。如果沒有成片成片的柳林,絕氤氳不了絕世馥郁。九里香太濃了,紫薇又淡了,又呼口氣,好像什么都不是,就是柳特有的體香。努努鼻翼,不由再深呼吸,香,是從沒有過的香!
喜鵲橋上突然歌影翩翩,衣袂彩炫動柳林。紅、黃、藍、青、紫,彩虹的水袖在葉子縫隙繽紛。一群文藝愛好者手挑蓮燈,頭拱云髻,細腰如柳,步搖蓮花,婀娜多姿,為要到來的國慶節(jié)排練歌舞。我遺憾無緣居住于這物華天寶且人杰地靈的濟南,常常流連大明湖的美景。當我從老舍紀念館前的柳叢邊經過,一群學生捧書正孜孜入迷。過去聊上半句,了解到他們是齊魯大學的學生,正要報考山東大學的研究生。
沒有英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正因為有叱咤風云的民族英雄,中華民族的脊梁才不會崩塌。
如果老舍還在,一定會感嘆大明湖的秋天很美,像春天一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