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全市共有6個革命老區縣(區),其中鶴山市為二類老區,蓬江區、新會區、臺山市、開平市、恩平市為三類革命老區縣。全市共有老區鎮61個,老區行政村423條,老區自然村2911條。在江門這塊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見證了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艱辛歷程,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30多年來,老區人民牢記習總書記“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囑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老區干部群眾共同努力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紅色血脈,突出抓好革命遺址保護、活化和利用,民生基礎設施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而今,江門老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巨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一、保護活化革命遺址,賡續紅色血脈,讓革命老區精神發揚光大。江門五邑,人杰地靈,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革命老區,無論是土地革命、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江門老區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事業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不少江門熱血青年為追求真理,為民族獨立、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投身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谷罩⒘矣嘧游鋵④姉壒P從工,參加淞瀘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在衡陽豫湘桂會戰,殲敵數千人,而壯烈殉國;開平南樓七壯士在潭江邊英勇殺寇殉國;恩平鑊蓋山六壯士面對百倍于己的敵人戰斗到彈盡,寧愿抱團拉響手榴彈,都不愿被捕受辱;開平華僑謝創棄國外穩定生活,義無反悔跨越萬里重洋回鄉報國,成立中共開平特別支部等等;無數五邑兒女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新中國創造美好的未來,不怕流血犧牲,敢于獻出寶貴生命。1924年鶴山縣蘇維埃政府在雅瑤鎮昆東宋氏大宗時成立,點燃了鶴山革命火種;1945年1月在鶴山縣宅梧靖村余氏大宗祠成立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領導廣東人民開展抗日戰爭;1949年以吳有恒為司令員的粵中縱隊配合解放軍四野部隊解放廣東,打擊國民黨反動派。在五邑大地上,至今流傳著不少感人的革命故事,留下大量的革命遺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革命遺址遺跡和革命名人故居共有180多處。為了保護活化革命遺址,賡續紅色血脈,讓老區精神代代相傳,全市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對革命遺址遺跡和名人故居維護修繕,全面整治遺址遺跡周邊環境,讓它們真正成為革命教育基地和黨史教育基地,迎接廣大市民參觀學習、接受教育。英烈的事跡和老區精神激勵老區人民牢記初心和使命,繼續努力建設好江門美好的家園。
二、夯實老區發展基礎,改善民生,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鋪路。革命老區大多處于偏僻山區,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村民的出行、醫療、教育、住房和飲用水安全等“五難”問題突出,是老區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市、縣兩級老促會認真履職,真抓實干,用心、用情、用力為老區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踏遍老區的山山水水,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建言獻策,協助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克服困難,籌集資金,制定解決老區“五難”的時間表,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籌措大量資金解決了老區的“五難”問題。全市革命老區各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按照“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20戶以上自然村全面實現村道硬底化,主要村道還安裝了路燈,著實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讓村民出入更方便,農產品外運更順暢。全市老區63個鎮級衛生院、500多個村級衛生站新建、擴建和改造,投入4億多元,經過不懈的努力,衛生院、衛生站實現了華麗的變身,醫療用房面貌大改觀,更新、充實了醫療設備,就醫條件顯著改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能力大大提高,老區人民的看病就醫更便利。老區原來的60所危房小學,投入4千多萬元進行全面改造、擴建,校舍煥然一新,從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隱患,讓學生更好的環境里學習知識。近幾年,中小學還配備校車接送學生,大大便利了老區村子弟上學。每年籌集20多萬元對烈士后裔和老區優秀學生開展助學獎學活動,勉勵老區學生努力學好本領回報社會,為家鄉建設作出貢獻。通過補助辦法,全部完成老區村民危房改造,大大改善了老區群眾的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2022年全面加大老區對飲用水安全項目建設投入,針對332條行政村1200條自然村共314,000多人未能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的實際,市、縣、鎮三級財政投入6億多元,確保管網直通自然村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保障飲水安全,讓老區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三、從脫貧攻堅向老區鄉村振興邁進。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從2016年起,建立扶貧聯系點,積極匯合各方力量,扎實推進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將轄區內的1878戶6075人列入低保幫扶對象,建檔立卡,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市縣兩級老促會積極助力,一項項精準幫扶政策在江門老區相繼落地。全市老區鎮實現產業、就業、收益項目全覆蓋,實現醫療、教育、住房“三保障”,由2015年人均年純收入5974元增加到2022年為39,716元;全市老區村集體可支配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標。至2020年6月底,全市革命老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實現脫貧目標。
在完成扶貧脫困工作后,繼續鞏固扶貧成果,認真抓好老區鄉村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各地結合當地實際,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夯實特色產業發展基礎,為特色產業振興創造有利條件,大力推進產業振興。2020年以來市老促會積極爭取了市政府財政每年撥款500萬元扶持老區發展項目資金,部分用于改善老區基礎設施,部分用于扶持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多年努力,目前,特色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新會陳皮、大鰲鎮對蝦、臺山大米、臺山蟃魚、臺山生蠔、開平馬岡鵝、開平大沙紅茶、開平禽蛋及加工、鶴山文旅、恩平的三薯特色等產業,在當地乃至全國都具有影響力,也為老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可觀經濟收入。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也帶動老區鄉村全面發展和振興,老區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江門革命老區三十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書寫了一段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后走向進步的輝煌篇章,正朝著習總書記提出的“兩個更好”目標大步向前,讓江門革命老區邁向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