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較長時間在黨史研究部門工作,十多年前參加梅州市老促會結緣于《源流》雜志,對該刊物情有獨鐘,特別是對《源流》所登載的“紅色記憶”專欄更加喜愛。那一個個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紅色故事,那一篇篇感人肺腑、育人勵志的紅色文章,使我得到教益、受到啟示、獲得力量。
翻開《源流》,細心品讀,廣東這塊紅色土地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展現在人民面前。廣東是大革命運動的策源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較早建立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創建革命根據地重要區域。廣東十一個原中央蘇區縣的確認,彰顯了廣東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源流》的“紅色記憶”以廣東革命斗爭歷史重大事件、重點人物、重點遺址為線索,以老區精神為核心,以專欄登載了如《戰斗在北江》《解放廣州第一仗》《廣東省委舊址在韶關》,表現了廣東人民在艱苦歲月英勇奮戰的革命精神,謳歌了廣東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如《一張題滿詞的白綢布》《丹心報國 血染珠江》《戰斗在紅色交通線上的巾幗英雄》,告慰了犧牲在廣東這塊紅色土地上的無數革命先烈,不僅推動了老區、蘇區精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共同認知,而且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老區、蘇區精神育人勵志的功能作用。也可以說,《源流》為廣東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貢獻,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無庸諱言,已經有相當一段時期,我們的很多雜志缺少“老區”和“信仰”紅色記憶文章了,由于強調趣味性和大眾化,放棄了黨在宣傳工作的輿論陣地。《源流》雜志三十年堅持開辟“紅色記憶”專欄,通過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故事、重要遺址來打造紅色“精品”譜寫了一曲詩意永雋的“信仰者”群體頌歌,向老區人民再現無數革命者和先烈們前赴后繼無畏犧牲的光輝形象,展示共產黨人拯救祖國,拯救民族的時代信仰,讓讀者體味革命前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我們相信年輕一代的思想一定會在震撼中得到啟示和升華、責任和使命得到時代的召喚,為廣東的社會經濟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
廣東的紅色土地是血染而成的,這是屬于廣東兒女的榮光。其中最彌足珍貴的莫過于紅色文化,先輩們的饋贈,已然成為廣東兒女們的共鳴點,成為革命先烈留給后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愿在新時代,《源流》進一步唱響老區宣傳工作的主旋律,啟迪人們不忘來路、繼往開來。
(作者系梅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