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源流》雜志創刊的時候,我擔任豐順縣老促會副秘書長。期刊的征訂、發行、征稿等具體工作,我是其中的負責人之一。從那時起,我就與《源流》結下了不解之緣。
《源流》一直以來重視關心基層通訊工作,關注和采用了大量各地通訊員投送的各類稿件,給予了通訊員極大的鼓舞鞭策。 2003年,縣老促會換屆,我擔任了豐順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從此,我覺得責任更重了,也對《源流》的通訊發行更加靠前了。我縣從2003年原來訂閱《源流》雜志70多份增加至目前的300份。雜志擴大了發行范圍,發行到縣領導、縣直有關單位、各鎮和老區村以及全縣新建的六十多間希望學校,從而增強了老區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和宣傳面。使全縣各單位和老區村能及時看到我省各地老區發展的好經驗和新氣象。
2005年7月,我縣官溪村的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竣工,我便動筆寫了一篇《紅英烈士的風貌重現在老區人民心中》的報道,不久就為《源流》采用。那時,我覺得《源流》就在身邊,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多年來,《源流》經常刊發我縣通訊員的稿件,也曾經獲過梅州市老促會年度稿件發表最多、單項一等獎的榮譽。我們認為,期刊發表我們通訊員的稿件,是對我們革命老區建設成就的肯定,給予了老區群眾的極大的激勵和鼓舞。
《源流》對基層老區宣傳工作相助給力,本人感同身受。2013年,扶貧“雙到”的工作熱潮在全省各地扎實推進,我縣是當時全省1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得益了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雙到”的戰略決策,老區村莊發生了巨大變化。為進一步提振干部群眾建設老區的士氣,在《源流》期刊的指導下,我們組織了300多幅照片和100多篇文字,編印了《豐順縣扶貧雙到與老區建設》專輯2000多冊,發行至全縣老區村落,干部群眾爭相傳閱,眾多讀者紛紛點贊,取得了領略成就、再鼓士氣的預期效果,得到了我縣上下的一致好評。
令人難忘的的是,我與《源流》有過一段的“零距離”接觸的美好時光。2021年3月下旬,我參加了《源流》在揭陽市舉辦的全省老區宣傳通訊員培訓班學習,為期3天。那時,我聆聽了編輯老師精彩、生動、接地氣的輔導,參與了現場新聞攝影訓練和比賽活動。培訓班讓我長了知識,開了眼界,收獲匪淺。從那以后,我更加留心我縣老區的新鮮事物,隨時為《源流》撰稿送稿。2023年度,我被評為《源流》優秀通訊員。
現在《源流》已到而立之年。《源流》一路走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稱贊,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美期刊”和“中國精品期刊”,可喜可賀。2022年9月我從老促會退了下來,但我仍然對《源流》一往情深,同時衷心祝愿《源流》在繼續前行的征途上,再創佳譽,再鑄輝煌。
(作者系豐順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原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