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不堪的泥磚房,坑坑洼洼的泥路,遍地亂跑的家禽,嗡嗡亂叫的蒼蠅,這些都是人們對鄉村抹不掉的記憶。
但是,隨著鄉村振興號角吹響,蘇區南雄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蘇區南雄,大力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凈起來”。先是全面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旱廁等建筑。再是徹底清理生活垃圾,畜禽養殖糞污,村內污水塘。再是自然村垃圾收集點、通硬底化道路、通水、通電、通網絡100%完成。然后是村村組建環衛隊,道路天天有人掃,垃圾天天有人清。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完美呈現天藍地凈山清水秀的“南雄藍”。蘇區南雄,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蘇區南雄,大力推進農村路燈亮化工程,讓鄉村“亮起來”。農村路燈“亮化工程”,不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標配,還是群眾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蘇區南雄早在2010年就開始推行鄉村“亮化工程”建設。通過不懈努力,如今已實現了村村通,路路亮。實現了轄區照明全覆蓋,極大地保障了群眾夜間出行安全,特別是農忙時節夜間出行安全。大大減少交通事故、意外事故,消除各種治安隱患。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宅前的路燈不約而同亮起,那宛如火龍一般長長的路燈,照亮南雄群眾回家的路。特別是各村的健身廣場,亮如白晝,散步的,唱歌的,跳舞的,打球的,共繪健康中國夢。
蘇區南雄,持續筑牢粵北生態屏障,讓鄉村“綠起來”。加快打造梅關古驛道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紅砂嶺綜合治理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山水工程優秀典型案例、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案例,帽子峰鎮旅游景區評定為4A景區,孔江國家濕地公園成功入選國家重要濕地。還有利用房前屋后和鄉間小道旁的空間植綠擴綠,用小果園、小花園打造綠化空間,裝點村莊。更有持續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掀起植樹造林熱潮。“革命后代林”“長青林”“青年林”……全民爭做綠色守護者。
蘇區南雄,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和“139+”美麗圩鎮建設,讓鄉村“美起來”。著力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對全市18個鎮街制定差異化發展目標和建設指引,因地制宜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完成17個鎮(街道)主干道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工作。完善的基礎設施,寬闊整潔的街道,街道兩側的建筑都穿上了“新外套”,不僅外立面重新進行了裝飾,而且每個鎮都有特屬的色調和風格。既充滿現代氣息,又有著濃厚“鄉愁”味道。
按照先整治,后提升,先建設,后獎補,全域推進的原則,圍繞創建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的要求,舉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擂臺賽”。目前,已建成35個干凈整潔村,145個美麗宜居村,28個特色精品村,四小園8667個,美麗庭院示范戶964戶。藍天白云下,在綠樹紅花掩映下,那一排排白墻紅瓦的獨棟別墅,不僅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是村民幸福感獲得感的標志。
特別是,用鄉村運營理念將鄉村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旅游以及資源資產等串點連線成片,打造“古巷新街”、“紅層沃土·繽紛湖珠”、和“粵贛驛道”三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共計71公里,發展32間農家樂和民宿,帶動沿線6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達到30萬元以上、農戶年均增收超1萬元,推動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2023年,全省美麗圩鎮和中心鎮示范創建培訓班在蘇區南雄舉辦。
蘇區南雄,大力培育鎮級農場,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讓鄉村“富起來”。堅持把產業扶持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積極落實“以獎代補”政策,以及搭建最美鄉賢發哺路。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育鎮級農場,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創建絲苗米、南藥、絲苗米產業園(擴容提質)三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千畝鎮級特色產業基地26個,創建200畝村級基地217個,特色農業產業基地規模達到9.9萬畝。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23家、示范合作社27家、示范家庭農場54家,農業協會2家,成功申報粵港澳菜籃子基地5個,全國地理標志產品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粵字號品牌28個。煙稻輪種、蝦稻共養、辣椒、溪黃草、嘉寶果、黃精、靈芝、草珊瑚、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傳統種植、特色種養、林下經濟、新能源。四駕馬車,并駕齊驅。
特別是推動所有鎮(街道)成立強鎮富村公司,提高鄉鎮整合資源、對接市場、依法創收的能力,助力全市208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讓村集體經濟強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鄉村富起起來。
凈起來,亮起來,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的蘇區南雄,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今日的蘇區南雄,硬底化村道縱橫交錯,干凈整潔。青瓦白墻的房屋錯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木扶疏。真可謂,一步一景一畫卷,移步換景畫中游。
今時的蘇區南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不忘來路,闊步向前,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活力和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