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投稿件,月月讀《源流》(注:筆者原創對聯),這是筆者退休后業余生活的真實寫照。
筆者與《源流》結緣并真正認識《源流》雜志,始于2018年,時間前后雖只六年,但筆者對《源流》來說,可謂一往情深。
2018年4月,一個春暖花開、姹紫嫣紅的美好季節,我接到了臺山市老促會領導的通知,邀請我到老促會上班編纂《臺山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工作,這是一項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老區革命史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下去”的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向建國70周年獻上的革命歷史書籍。那時我剛退休不久,于是答應下來。4月下旬我進入角色,到老促會上班專心寫作與開展編纂工作。在這段時間里,每當月中時分,我的桌面總是放著一本油墨飄香的《源流》雜志,馥郁而芬芳。因而,我時常利用班前、班后時間,翻閱、欣賞雜志,被文中精彩的內容所感染,尤其是雜志中的《老區速遞》《鄉村振興》等欄目,為我編纂史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雙休和節假日,我將《源流》雜志帶回家中認真閱讀和學習,加深了對老區的認識,獲益良多,確是為編纂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編纂叢書工作結束后,我從一名月月讀《源流》的閱讀者轉型為時時投稿件的作者。這幾年來,我經常下鄉采訪老區的先進人物、老區鄉村振興的事跡等,幾乎每月向《源流》雜志郵發各類題材的電子稿件,近幾年來,累計發稿約50多篇,其中有散文《老區橫江之春》并配上四張照片于2021年第6期的《源流》雜志《鄉村振興》欄目上刊登,其它的多篇作品分別在《文化大觀園》等欄目刊登。我撰寫的散文《莘村老區換新顏》參加“鄉村振興”全國征文大賽榮獲二等獎。由于我時常為《源流》雜志投稿,2023年4月,我收到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授予我“2021—2022年廣東省老區宣傳報道《源流》/公眾號優秀作者”榮譽證書,這是對我多年來投稿的肯定與鞭策。
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源流》雜志伴隨著新時代的豪邁足音,伴隨著鄉村振興的鏗鏘步伐,伴隨著老區人民的意氣風發、幸福安康,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變化,一次一個跳躍,為革命先烈塑像,為老區人民謳歌,為先進人物鳴唱,不斷作出新的貢獻,不斷超越自我,最終成為中國精品期刊、2016中國最美期刊。
值此《源流》創刊30周年之際,我謹對《源流》雜志全體編輯人員寄予衷心祝福:筆觸充滿智慧,鏡頭溫暖老區!
并祝賀《源流》雜志:萬家香讀,一紙風行!
我也將一如既往,時時投稿件,支持這本中國精品期刊雜志越辦越好,欄目越來越豐富多彩,并一往情深月月讀《源流》,成為她的忠實讀者。
(作者系《源流》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