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垚
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466.4萬輛,同比增長26.7%。
相比之下,主流合資外資品牌1-4月累計銷量302.5萬輛,同比下降7.4%。分別來看,1-4月德系品牌市場份額為16.6%,較去年同期下降2.7%;日系品牌市場份額為12.2%,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份額7.5%,同比減少2%。
這些數據無一不顯示出外資合資車企在當前市場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因此,當《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等政策利好逐步落地,借助這股東風,多家合資外資車企積極響應,結合以舊換新政策推出品牌方的各種疊加優惠。
“BBA”率先響應。
梅賽德斯-奔馳方面發布了“換新政策,奔馳加倍”的促銷公告,稱所有符合細則補貼范圍的乘用車用戶,除享受國家一次性定額補貼外,購買奔馳適用車輛可獲得最高1.5萬元的購車補貼,或選擇年利率0.99%起的汽車金融貸款方案。
寶馬集團表示,至今年6月30日期間,在符合國補基礎上,寶馬品牌針對燃油及純電車型的老車主,最高可享1.8萬元的保險及購置稅禮遇或0首付0利率起的優惠融資方案;新客戶購買適用車型則可享最高0.6萬元的保險禮遇;而針對MINI品牌,寶馬方面表示至5月31日預訂MINI,置換及以舊換新可0元享延長保修服務,并享最高3萬元的限時購車禮遇及寶馬金融等購買權益。
一汽奧迪南部區則給出了最高4.5萬元的補貼額度:其中,任意品牌乘用車換購奧迪新車,以及報廢車購買奧迪新車,限時享至高3.1萬元置換補貼;一汽乘用車品牌及一汽奧迪會員車主換購奧迪新車,限時享至高4.5萬元置換補貼。
一汽大眾方面則分階段推出限時補貼活動。首先是4月1日至23日,全系限時追加現金補貼最高0.5萬元,置換補貼最高0.4萬元,置換補貼最高2.4萬元,探岳家族、邁騰最高享商業險免單。捷達品牌推出“4月限時廠家直補最高3萬元”的政策,同時,VS5限時再加現金補貼0.2萬元,VS7限時再加現金補貼0.4萬元。4月限時活動結束后,5月11日,一汽大眾又宣布,至5月底在國補基礎上再推出優惠活動,全系車型以舊換新合計最高可享2.6萬元補貼。

資料來源:網絡。制表:《汽車縱橫》
東風日產的“以舊換新”則主要聚焦于燃油車型,全新天籟最高享受6萬元的置換補貼。在現金優惠方面,新軒逸·經典車型則給出了至高3.8萬元的現金優惠;全新逍客最高優惠2萬元,全新軒逸和逍客·經典最高優惠2.8萬元。對于消費者而言,盡管東風日產方面沒有插電混動及電動車型參與優惠活動,在產品競爭力減弱、新能源車型缺席的現狀下,其近期推出的“以舊換新”置換政策力度很大,以價換量的意圖明顯。
除上述品牌外,一汽豐田、上汽通用別克、東風本田等推出以舊換新汽車優惠活動,綜合優惠最高甚至達到6.5萬元。
盡管合資外資車企或憑借品牌現金補貼,或綜合保險、權益等優惠舉措,整體表現出較高參與本輪“以舊換新”的力度。但從各品牌的公告中,還是可以感受部分品牌的些許打算。
首先,寄希望于促進特定品牌或產品品類的市場份額。例如,梅賽德斯-奔馳的“加倍”政策,其中實際上將燃油、純電、插電式混合動力、商務車型的各自優惠分別列舉,橫向比較不難發現,其最高優惠力度仍集中于純電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明顯是希望能通過“以舊換新”促進自身純電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市場份額。同時,寶馬集團的最高優惠則在于MINI品牌的各車型,亦是同理。
其次,希望通過限定適用車型范圍,推動受競爭激烈區間產品的銷量,而對于高售價車型,不追加企業補貼。這點比較明顯的就是寶馬集團,聲明參與以舊換新的適用車型不包含BMW7系、BMW8系、BMWX7、BMWM車型(X2M35i除外)、BMWX540Li、BMWX640i等,這些車型售價區間較高,本身也在激烈競爭市場都到沖擊不大。
此外,部分合資外資車企則著力于保值回購政策,例如上汽大眾和特斯拉中國。前者在至高1萬元的“以舊換新”國家補貼基礎上,全系推出ID.Care保值包回購政策。并表示至今年6月30日,不管全款支付還是分期貸款的全場景支付用戶,購買上汽大眾ID.家族任一車型,即可同步選擇限時派送的ID.Care保值包。擁車三年后可享60%車價保值回購。特斯拉中國方面,則表示對所有Model S和Model X現車車型,提供保值承諾權益,即用車三年后,若滿足承諾協議約定的先決條件,則可以以車輛開票價格的45%為基礎,申請特斯拉回購車輛。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合資車企將本輪“以舊換新”看作是絕地逢生的機會,做為市場份額“反擊戰”的一環著手準備。就如長安馬自達便優化了“10億鉅惠狂歡購”購車福利,以響應國家“以舊換新”政策。提出購買指定車型可獲至高2.3萬元的綜合優惠,而對于置換用戶,則表示購置特定車型可享受1萬元的企業置換補貼和0.7萬元的國家置換補貼,而醫護工作者購車將特別享有最高為0.4萬元的專項補貼。數據顯示,今年1-4月,長安馬自達終端零售銷量已同比增長75.6%。
當前,中國車市正處于自由充分競爭的紅海,存在參與者眾多、新舊能源轉換壓力加大、爭奪規模效應等現象,這導致內卷戰和價格戰極為激烈。而在海外,車市格局相對穩定,油車主導地位尚未改變,新能源滲透緩慢,競爭強度有限。在這樣的環境下,合資車企背后的跨國巨頭可憑借全球化布局和強大品牌效應等長年積累的經營優勢,保持高銷量和高獲利水平。同時,復雜的股權結構和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模式,使其不得不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因此會過于偏重短期回報,對前沿技術投入受限。
所以,在中國市場極度內卷的環境下,隨著油電競爭越發白熱化,合資及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如今已跌破四成。為提升與同級別中國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力,主流合資品牌不得不擴大“以價換量”幅度,導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因此,借助本輪“以舊換新”政策,各家車企紛紛抓住這一機會,旨在多措并舉助力銷量提振。不過,對于合資及外資車企來說,如何在追求市場份額和保持利潤之間找到平衡,同樣也成為當下亟待正視的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