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子赫

過去、現在和未來息息相關。我們要善于借鑒過去,模仿學習,以前輩經驗為基石,夯實根基;立足當下,互相學習,以交流碰撞為動力,搭好支架;開創未來,以創新創造為材料,構筑新時代發展的大廈。
借鑒過去,要從前輩的經驗中模仿學習,夯實基礎。作家茅盾說“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我們首先要善于借鑒模仿。瓢蟲可以通過鞘翅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自我扶正,科學家由此找到靈感,模仿、研發了人造鞘翅,加強了這類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獵豹機器人模仿獵豹的奔跑方式,能夠沖刺、急轉彎、急剎,速度極快。由此觀之,眾多仿生機器人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靈感。
立足當下,我們還需要在同輩中互相學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互擊而閃靈光。”水本身并不引人注目,當它和另一物體相互碰撞時,會形成美麗的漣漪;石頭本身不具有火焰,但當它和另一物體碰撞時,會發出耀眼的光芒。縱觀近代世界史,哪一次的進步不是思想碰撞的結果?蒸汽機的發現與運用是多少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國氫彈的成功研制又是多少科研工作者交流的結果。相互學習是時代發展的動力。
尤其重要的是,我們要書寫未來美好篇章,就必須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為新時代賦能添彩。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堅持創新創造,才能迸發活力。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敬重老師,但也會多次指出老師的錯誤和缺點,認為“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最終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文藝工作者們發揮創意,將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改編為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火遍全國,帶來了文化傳承的新活力,讓北宋文物“活”了起來。百年前,荷蘭物理學家昂內斯發現“超導體”;百年后,中國天才少年曹原在昂內斯及其他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基礎上,模仿借鑒,才有了石墨烯超導效應的發現,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是的,古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說過“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新舊事物交替,從未停滯不前,若只是復制老一輩的知識是無法進步的。
總之,借鑒昨日的經驗,立足于今日的合作,開創明日的創新,三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