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宥博

當歷史的指針退回千年前,朱子于半畝方塘邊寫下一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方寸之地,之所以包羅萬象,就是因為有源頭活水。個人也好,社會也罷,探水探源,才能續(xù)寫新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萬樹梨花開的背后一定有強大的根系源源不斷地汲取養(yǎng)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背后一定有綿延不絕的源泉提供動力……無論是何等的華麗,背后總會有樸實無華的本質支持。
尋根溯源,享精神之輝光。
“我們將根緊緊地植入地面,不正是為了同樣伸向天空嗎?”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梭羅毅然隱居瓦爾登湖,享受自然,尋找人生的本質,最終收獲了寧靜。蘇軾被貶黃州,并不就此消沉,反而從山水中收獲了快樂,得到前進的勇氣,“一蓑煙雨任平生”……“自然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對生命本源的追尋給予了他們奮進的力量,而現(xiàn)代人之所以庸庸碌碌,本質上是忘了“我從來哪里來,該往哪里去”。“一個人有時間充實自己的心靈,才是真正的休閑。”我們真正應該汲取的精神力量,當是來自自然,來自自我,來自生命最初的源頭。
源深流疾,創(chuàng)科技之新高。
華燈初上,星河婉轉,看,月宮上,“嫦娥”系列凌空舞徹霓裳步;破浪而行,萬仞之下,聽,深海里,藍鯨一號喚醒萬年能源;碩果滿垅,麥穗飄香,看,田壟中,雜交水稻激起稻菽千重浪……古老的傳說形塑于當代神話,古老的向往成就于時代的科技,中華民族鄉(xiāng)愁和人文的淬火,讓科技創(chuàng)新枝繁葉茂。眾光匯聚,薪火相傳,追本溯源,中華民族的浪漫永遠不休,中華民族熱愛創(chuàng)新、忠于大地的情懷永遠不老。
大木百尋,在于根系,大水湯湯,源壯而長,在追根溯源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初心。
黃沙漫漫,風石斗大,程開甲潛心研究,兀兀窮年,在艱難閉塞的戈壁灘上炸響驚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堅守初心,不移其志,終會開出成功的花,成就不凡事業(yè)。
清渠之源必有活水,好比建筑;若缺了文化內(nèi)涵的滋養(yǎng),缺了鄉(xiāng)愁和人文的淬火,建筑即使再雄偉也缺少一條脊梁;而只要明其源頭,初心不改,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為精神家園。
道路長漫漫,愿我們都能守住心中活水,平實而堅定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