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龐
在育人方式改革的教育大背景下,班級由側重管理向側重建設轉變是必然趨勢。在當下的班主任工作中,諸多班主任側重的是班級秩序建設,關注的是各項規范管理,關心的是學生學業成績。毫無疑問,這些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內容,但轉變育人方式的核心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中更需要關注班級的育人功能,更關注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更關注班級中那些有差異的學生。
班級育人方式轉變需要班主任在具體的班集體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發現,不斷實踐與凝練,進而形成適應本班學生發展的班級育人方式。
一、從故事中的事到人,善于發現主體內心的真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故事,班級故事天天有、時時有,班級故事朝著班主任期待的方向發展,關鍵在于班主任的想法和心態。
班主任心中只有事,那班級里多是瑣碎事、麻煩事;班主任心中有人,那班級中就不只會有不稱心的事,也會有暖心的事。班主任只要走進學生,分析原因,帶領他們在班集體中同步前進,相信故事都會變成暖心暖人的開心事。
這是一個“問題”學生的故事。
高三時,班上的數學課代表(女生)幾乎每天早上都會遲到幾分鐘,作業遲交。
如果只盯著事,班主任看到的是該生天天遲到,違反常規;作業遲交,學習態度不認真;數學課代表工作責任心差。這些都成了讓人煩心的事,關鍵還是高三學生,如此表現,如何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罰站、批評、找家長,這些常規的教育方式我都用過,但收效甚微。
她平時的學習態度很認真,不是一個不求上進的學生。在高二時,她的課代表工作也做得很好,不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學生,到了高三為什么會天天遲到呢?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在觀察、反思。
一個被忽略的細節讓我找到了原因。偶然間,我發現她每天早上到班時頭發都是濕的,一問才知道,她每天早上都要洗澡,目的是保持課上清醒,因為晚上睡覺太晚。多好的學生!遲到一兩分鐘和她的內在動機相比那就不是問題了。此后,我常常囑咐她晚上盡量早點睡,不要太遲了。
假如不去觀察,不去改變方式,還是盯著遲到、作業遲交等問題不放,那師生關系會如何?對學生的心理傷害會如何?教育的效果又會如何?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轉換一下方式,帶來的是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是適合并促進學生成長的班級人文環境的構建,是班級職能從班級管理向班級育人的方向上的轉變。
二、從故事到文化,悉心尋找行為背后的價值
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一定是有共同價值文化的班集體。為什么有的班主任帶班,帶著帶著就散了,帶著帶著麻煩事就多了,帶著帶著心就累了,這是因為沒有建設班級文化,沒有對班級共同價值文化進行引領和建構。
班級需要怎樣的故事?如何在平常的故事中發現有價值的精神?如何讓故事中的精神凝聚成班級的主流價值文化?
這是一則師生日常交往的故事。
中午吃完飯,謝同學找到我說:“老師,我有點發燒。”我心里掠過一絲不悅:肯定是想請假回家休息,現在的孩子真是嬌氣,一點小毛病就請假。我隨即說道:“是想下午回家休息?估計是空調吹感冒了,好吧,我給你寫出門條。”“老師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下午最后兩節是地理課和語文課,我不想錯過,信息技術課時我想請假在教室里休息一下。”我心里一暖,這個學生有點不一樣。
“那你就請同學帶個信,和老師說一聲就行了。”我說道。“我想給信息老師寫張請假條,麻煩您簽個字,這樣正式一點。謝謝金老師了。”他的語氣很誠懇。技能課程、活動課程常有學生請假,從來就沒有學生寫請假條。這孩子真懂事。
下午第一節課,由于不放心,我去教室察看一下。我走到教室門口往里看,只見謝同學一人坐在位置上看書,只有離他最近的那一盞燈開著。
一個人、一盞燈,雖然看上去有點單調,甚至有點孤獨,可這分明就是一道暖人的風景,這風景暖在他的好習慣,暖在他的自律,暖在他的示范。
我沒有打擾他,悄悄地離開了。
最后一節是我的語文課,課上我一直在觀察他的表現,他時時都在認真地聽講。
下課了,他走到我身邊說:“金老師,您幫我開一張出門條,我晚自習想請假回家休息一下。”我說:“好的,你拿張紙給我,我來寫。”“老師,最好用正式的出門條。”“我手邊沒有,沒事的,就用紙吧。”我說得很堅定,但還是有點心虛,學校確實要求學生出門要開正式的出門條,不能用一般的白紙。我雖然知道門衛不會太較真,但孩子的話讓我感到慚愧。
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啊?
我清晰地記得,高一時他是隔壁班的學生,經常在走廊與同學三五成群地晃蕩,給我的印象不是很好。我開始懷疑自己過去的判斷,并聯系了他的原班主任,詢問他的情況,原班主任回復道:“他是一個好學生,為人很正派。”看到信息,我愣在了原地。我在想,很多時候班主任會根據學生表面的言行判斷他們的好壞,這種表面化的認知很容易就對學生形成誤判。還好,我問了原班主任,加之今天一天和他的接觸,我堅定地認為他真的是一個老師眼中的好孩子。
一燈,一人,一世界,多美的風景。
我把這個故事寫成文字,并在全班宣讀,贏得了全班學生的掌聲。這掌聲不是對我文字的贊美,而是對謝同學表達的敬佩。此后,只要是個別學生在教室,他們或者不開燈,或者只開離他們最近的那一盞。
很多時候,班主任為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會使用很多招數,如苦口婆心的說教、形式多樣的評比、嚴厲生猛的懲戒。這些方法也許是有效的,但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辦法。班級中有很多優秀的人、勵志的故事,只要班主任用心去發現、去總結、去宣傳,這些故事就會成為引領學生行為的好素材,故事的精神就會成為班集體建設的力量,并成為引領并促進學生發展的、班級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文化。
三、從班級里的故事到故事里的班級,凝練明晰的帶班主張
班級里的故事帶有偶然性、非連續性,班級里的故事也會因班主任關注的視角不同、處理方法不同而往不同的方向發展,起到不同的作用。故事是常有的,班主任真正需要做的是凝練明晰的帶班主張。
班級是什么?有人說,班級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最小的組織單位,這是從班級的教育功能上講的。有人說,班級是溫暖的家,這是從師生、生生關系上講的。也有人說班級是個合作共同體,在這里師生共分享、共成長,既能建構溫馨的班集體,也能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在這樣的理念下,班集體就成了故事里的班級。
從班級里的故事到故事里的班級,班級育人的方略會產生哪些變化呢?
故事的要素有哪些?人物、事件(情節)、主題。也就是說,故事是通過人(人們)的某件(些)事來表現某個主題,或者作者的某種價值傾向。班級故事也一樣,班主任要根據學情、班情、校情,形成明晰的帶班主張,這個帶班主張就是故事的主題。有了主題就有了學生的培養路徑和班級的發展方向,就有了根據學情和班情確定的班集體建設實施路徑。具體來說,班主任的帶班主張就是育人目標——你希望你的學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帶班目標——你希望你帶的班級成為什么樣的班集體?實踐方式——你覺得什么樣的方式最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和班集體建設?
以我所帶的班級為例,我的帶班主張如下:
育人目標——有陽光、好習慣、會自主、善合作、能沉思。具體解讀為,有陽光:有溫情,有人情,有激情;好習慣:規劃力,反思力,約束力,行動力;會自主: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生活,自主評價;善合作:與自己,與同伴,與老師,與家長;能沉思:能靜心,能深思,能反思。
帶班目標——秩序井然、充滿陽光、堅守夢想、自主發展的班集體。“陽光”是指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具體來說就是“有溫情,有人情,有激情”。“有溫情”指的是內心充滿陽光、充滿溫暖、充滿友愛,時刻以積極的心態溫暖自我,溫暖他人和世界;“有人情”指的是懂得如何與人、與自然、與社會相處;“有激情”指的是時刻保持一顆向上的心,有自我發展目標、有自我發展規劃,在感到迷茫和遇到困難時,保持堅強和堅韌。
什么是自主發展的班集體?自主發展的班集體一定是將規則作為班級學生共同的行為準則,以規則來評價班級的一切管理;一定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奮斗目標、精神追求,班級有強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創造力;一定具有濃郁的民主氛圍,學生在組內、在班級中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民主產生班級的運行規則、管理制度;班級的學生一定有較強的自主規劃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班級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共同體,有優秀的小組文化,組內形成管理機制,組間形成合作競爭機制;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存在感、價值感、獲得感、榮譽感,每一個學生在班級中都能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實踐方式的轉變表現為:
1.思想觀念的轉變。學生觀——教師心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的需求,心中不僅有學生的現在,更有他們的未來。
2.教育方式的轉變。俯下身、轉過身、走近身。俯下身,是指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姿態,蹲下身與學生平等對話; 轉過身,是指教師要改變自以為是的思維,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走近身,是指教師要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貼近學生,實現心與心的對話。
3. 工作習慣的轉變。從以“我”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事必躬親向學生自主管理轉變;從以學生學業為中心向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轉變。
4. 角色的轉變。教師由“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向“引領者、參與者、參謀者、指導者、激勵者、維持者、守望者”的角色轉變。
5.心態的轉變。教師心中有陽光,心中有期待,心中有大道。
6. 目標的轉變。實現與學生共成長。
7. 班集體建設模式的轉變。建構班級共同體,實現共責任、共擔當、共分享、共成長的發展目標。
以故事的視角去帶班,班級中的人就會順應帶班主張去發展,每一個人都是故事中的角色。當然,班級中的故事每天都會發生,會有正向的和反向的,但因為有了明晰的發展方向,有了共同的價值追求,班級中的故事更多時候會朝著班主任期待的方向發展。
要想讓班級成為“故事里的班級”,班主任就要關注故事的三要素,根據校情、班情、學情(人物、情節、環境)凝練自己的帶班主張,讓班級里的故事變得精彩,讓故事里的班級變得優秀。從班級里的故事到故事里的班級,看似是表達順序的變化,其實是班級育人方式的轉變,是從無序到有序的轉變,從單一到多樣的轉變,從故事的偶然性到必然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