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癡呆癥是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以認知功能缺損為核心癥狀的獲得性智能損害,包括認知功能在記憶力、語言功能、視空間能力、注意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受損,同時伴隨一些性格改變、精神行為異常的癥狀。世界衛生組織曾在官網發布一個有關預防癡呆癥的指南。該指南指出了癡呆癥的12 個誘因,呼吁公眾注意均衡飲食、戒煙、少飲酒、積極進行認知訓練、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同時明確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可以達到預防認知衰退和癡呆癥的目的。
健忘就是癡呆癥嗎?衰老與癡呆癥關系密切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預防和緩解相關癥狀?
健忘與衰老似乎有一定的關聯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老年人可能會出現丟三落四的現象,會想不起早餐吃了什么,或者記不清出門都遇到了哪些熟人。如果在家人的提醒下,老年人可以回想起來,那么家人就可以稍微安心了,因為這些健忘的情況可能屬于衰老引起的記憶力減退。老年人雖然會忘記一些事,特別是那些“芝麻綠豆”的瑣事,但是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還維持在正常水平,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感知能力也沒有出現異常。此時,家人就不必過度擔心了。
癡呆癥與衰老引起的記憶力減退不是一個意思。吃完早餐卻一口咬定自己沒吃,和熟人打招呼卻以為在跟陌生人打招呼……這種把以往熟悉的生活體驗全部遺忘的情況,正是癡呆癥的典型表現。
有癡呆癥傾向的老年人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會越來越多,甚至在家人的提醒下,也無法回憶起剛剛發生的事情。他們一開始可能只是忘記隨手拿的東西放在哪兒,逐漸會發展到對日常居住的環境感到陌生,最后嚴重到連家人都不認識,甚至不記得自己的模樣。隨著對時間、空間概念的逐漸混淆,他們最后甚至連最簡單的日常起居都不能獨立完成。
通過對比可見,雖然同樣是“想不起來”,但癡呆癥的嚴重程度要遠遠超出正常衰老的日常表現。

除了記憶力減退,癡呆癥還有一些早期癥狀,值得我們關注。
■丟三落四愈發嚴重,不能回憶起熟悉的人名和物品的名稱。
■經常忘記常用物品的位置,大吵大鬧以為重要的東西“被人偷走了”。
■重復同樣的動作,答非所問。
■越來越不愿意出門,也不愿意與人社交。
■經常混淆時間、季節和空間,半夜要出門晨練,夏天要穿厚棉襖等。
■原來自己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卻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除了上述異常情況,在醫生問診的過程中,有一些出現癡呆癥早期癥狀的患者會反復向陪同就醫的家屬求證:“我是這樣的嗎?”“我真的做過這事兒嗎”……這些表現就是典型的記憶障礙現象。因為早期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癡呆癥患者對于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沒有信心,他們會更加依賴陪同者,希望借由他人之口來核實自己的記憶能力。
如果懷疑自己患了癡呆癥,但又出于各種原因沒法及時到醫院檢查,大家可以先進行簡單的自測。在此介紹一個在家就可以輕松完成的繪表測試。
如果受試者繪制的內容存在以下問題,就要認真考慮是否患有癡呆癥了:表盤過小、數字顛倒、數字缺失、數字過多、數字沒有延表盤順時針排列、指針指向有誤、有3 個以上的指針、像電子表一樣用數字表示時間等。
雖然這項測試不能確保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就一定得了癡呆癥,但如果受試者出現了以上情況,其患有癡呆癥的風險可能高于一般人群。
目前,醫學界尚不明確癡呆癥的發病原因,但研究發現,即使腦內存在與癡呆癥相關的特異性病變,這樣的人也不一定會發病。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我們發現,良好的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適當的腦力鍛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癡呆癥發病并延緩疾病的進展。換言之,只有不斷強健大腦、鍛煉體魄、愉快社交,才能有效預防癡呆癥,改善癡呆癥患者的相關癥狀。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改善癡呆癥。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定時進食和排便。
●均衡膳食,多吃魚、海鮮、果蔬、堅果和谷類食物,適當飲茶、喝咖啡。
●遠離煙草。
●減少或停止飲酒。
●有效預防和治療基礎疾病,有效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緩解抑郁癥狀。
●認真做好口腔護理,預防和積極治療牙周病。
●適度進行有氧運動,適當增加家務勞動的時間和強度。
●積極與他人交流,分享感受,增強安全感和信任感。
●通過閱讀、寫日記、學外語等方式積極思考,鍛煉大腦。
●積極了解癡呆癥的科普知識。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000 萬人罹患癡呆癥,預計到2050 年,受此影響的人數可能超過1.52 億。我國老年癡呆癥的患病率約為5.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進展,這一數字還在增加。癡呆癥雖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目前已有各種藥物可以控制輕度、中度癡呆癥的疾病進展,延緩癡呆癥的發病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