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聲


摘 要: 如何確保軌道交通行車安全,保障人們出行安全成為了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人員所要時刻面臨的關鍵問題,軌道交通行車安全管理是實現地鐵安全運營的重要保障。通過介紹行車安全管理在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介紹行車安全管理的系統組成,分析目前行車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行車安全風險辨識分析、行車安全管理舉措、行車安全環境優化以及科技創新促安全四個方面的管理思路,提出行車安全管理的手段及對策。
關鍵詞: 軌道交通 行車安全 管理思路 技術手段
中圖分類號: F572.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2-0118-04
Discussion of Rail Transit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 Xiaosheng
(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145 China )
Abstract: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ensure peoples travel safety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hat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must always face. Rail transit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safe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B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of train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in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mea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in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rough four management ideas: traffic safety risk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traffic safety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safety.
Key Words: Rail transit;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ideas; Technical means
城市軌道交通憑借其準點、快捷、舒適的優勢備受市民的青睞,客流快速增長,但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城市軌道交通受空間限制,不易應急疏散,一旦出現行車事故,會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的無法估量的損失[1]。
本文通過介紹行車安全管理在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介紹行車安全管理的系統組成,最后通過行車安全風險辨識分析、行車安全管理舉措、行車安全環境優化以及科技創新促安全四個方面的管理思路,提出行車安全管理的手段與對策。
2.1 危害大
行車安全類事故/事件造成的危害大,嚴重時可導致列車脫軌、擠岔,甚至危及人身生命財產安全,給地鐵運營安全造成較大危害。
2.2 損失大
行車安全類事故/事件造成的設備損失大,如發生追尾墜落、列車脫軌、受電弓損壞、感應板損傷等,造成的人員傷亡、列車及軌道設備設施損壞,對生命安全及財產均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3 占比大
以廣州地鐵為例,經統計2013—2022年發生事件苗頭以上的事故/事件,行車安全類占比高達46%。
本文通過魚骨圖分析法,分析出目前行車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可分為設計缺陷、人為失誤、管理缺陷以及行車環境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存在問題如圖1所示。
4.1 定義
行車安全管理是指為確保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在運送乘客的過程中,涉及行車、乘客安全的各項生產安全而采取的管理機制、制度及措施。
4.2 行車安全管理意識及思路
4.2.1 強化“四種意識”
行車安全管理包括生產過程中一切人、物、環境的狀態干預與控制,是一種動態管理。抓好行車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強化“四種意識”:一是強化“對標一流”意識;二是強化“居安思危”意識;三是強化“動態分析”意識;四是強化“追求卓越”意識。
4.2.2 管理思路
(1)扎實開展防微杜漸、抓小防大的管理工作提升夯實基礎管理水平。行車安全要嚴格落實生產安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管理方針,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做好預防工作,從小問題抓起,對每一個問題要按照“四不放過”精神認真分析產生原因,制定防控措施,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實,舉一反三教育好一批人。
(2)扎實開展風險分級分類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長效工作提升“本質安全”保障。“本質安全”就是要消除作業環境、作業人員、操作設備設施等方面安全隱患,落實好“隱患當事故抓”的總體要求,隱患整治要一患一案,對于重大、較大隱患整治要落實責任人掛牌督辦。隱患排查培育全員參與、全員具有排查的能力,隱患排查貫徹整個作業過程中,作業前條件確認、作業中流程控制、作業后工清場清,每個環節都必須認真對待[2]。
(3)扎實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從業人員高安全意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高低決定安全生產可靠度高低,教育從業人員從要我安全變成我要安全,培養從業人員樹立安全生產是99+1=0的觀念。行車關鍵崗位人員,尤其是司機、調度、行車值班員,對于每個操作步驟都必須嚴格執行流程、安全管控措施,避免臆測行車、盲目操作、流于形式確認等不良習慣[3]。
(4)扎實開展業務培訓、應急演練工作提升從業人員業務技能、應急技能。業務技能、應急技能是保障行車安全的基礎、前提,抓好業務培訓、應急演練必須結合崗位應知應會開展,強化實操培訓、雙盲演練,做好培訓、演練評估和總結,對存在問題抓好整改形成閉環管理[4]。
4.3 行車安全風險辨識分析
站務專業行車安全風險關鍵點見圖2。
乘務專業行車安全風險關鍵點見圖3。
調度專業行車安全風險關鍵點見圖4。

4.4 行車安全管理舉措
4.4.1 采取PDCA閉環管理手段開展管理工作
PDCA閉環管理手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糾正(Action),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計劃:①分析現狀、找出問題;②制訂目標,分析問題原因;③制訂行車安全提升專項方案;④制訂對策和計劃。
(2)執行:①下發方案,組織各單位落實執行;②過程監督,數據采集。
(3)檢查:①效果檢查,檢查驗證、評估效果;②確認效果是否能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4)糾正:①確定標準,固化流程,標準化,固定成績;②總結問題,落實整改;③問題總結,處理遺留問題;④繼續循環至計劃階段。
4.4.2 抓住管理四大關鍵點
(1)關鍵人員:①新上崗人員;②換線/轉崗人員;③日常頻繁違章人員。

(2)關鍵作業:列車降級操作、人工排列進路、降級行車組織、列車救援等關鍵作業,應定期加強培訓、演練,不斷鞏固和提升技能。
(3)關鍵時間:①早、晚高峰大客流時段;②交接班期間;③非運營與運營切換時間。
(4)關鍵地點:①盡頭線路;②高架線路、出入洞口;③輔助線。
4.4.3 技能提升途徑
開展行車業務技能評估工作,明確評估周期、評估組織形式、組織人員的資質和評估結果鑒定;定期組織開展行車業務技能比武和競賽,通過組織開展人工排列進路、故障救援等關鍵業務技能勞動競賽,以比武促培訓,激發員工學習專業技術的熱情,形成比、學、趕、幫、超的風氣[5]。
4.5 行車安全環境優化
4.5.1 行車標識優化
行車標識可有效幫助司機對進路、憑證等進行準確判斷,如為便于司機現場確認列車股道位置,制作股道編號牌張貼在司機登車平臺處等。
4.5.2 行車應急工具優化
應急情況下,員工需攜帶較多的應急備品,可采用定制化的工具包/工具箱將所有備品擺放進去,便于物品的清點,也可考慮優化備品的種類,提升應急效率。
4.6 科技創新促安全
4.6.1 曲線站臺空隙監控設備
為解決曲線站臺不利于司機確認空隙安全的問題,在曲線站臺區域視野盲區對應的車門與站臺門空隙上方安裝攝像頭、司機立崗處安裝顯示器,利用交換機將空隙攝像頭實時畫面分屏投射到顯示器上,司機在站關門時可以通過立崗處屏幕直觀地看到列車與站臺空隙是否有夾人夾物情況,確保乘務司機能正常確認空隙安全,從本質上消除安全隱患。
4.6.2 弓靴轉換智能監測報警系統
廣州地鐵四號線、五、六號線正線采用第三軌供電方式、車輛段/停車場采用接觸網供電方式的線路,列車進出車輛段/停車場需要在轉換軌處轉換受電模式,如司機操作失誤將導致弓網事故,為了解決此問題,廣州地鐵利用激光紅外對射技術,在弓靴轉換區域加裝一組紅外光柵設備及一臺激光對射設備[6]。當列車接近停車標時,停車標將顯示醒目的提醒燈光,直至列車停穩,提醒警示司機對標停車轉換受電模式。如果列車越過停車標未停車或未降弓升靴轉換受電模式動車,系統會立即檢測出該異常情況,并發出高分貝警報聲,同時也顯示醒目的緊急停車警示信號,通過聲、光、顯示屏三者同步報警的方式,從視覺、聽覺全方面提醒司機停車降弓轉換受電模式。
4.6.3 盡頭線防沖突智能檢測報警系統
機車車輛進入盡頭線離車擋一般只有3~5 m距離,容易發生列車與車擋沖突。為了解決此問題,廣州地鐵在車輛段牽出線盡頭安裝“盡頭線防沖突智能檢測報警裝置”,通過紅外和雷達雙監測技術,聯動LED顯示屏,實現距離監測和提示,安全提示和報警等功能,提醒進入盡頭線司機控制速度,并幫助司機安全對標停車。該裝置主要包含兩個模塊,在限速區域前安裝紅外光柵監測裝置,當列車車頭越過第一道紅外光柵,“限速3km/h”標會亮燈提示,提醒司機準備進入限速區域,當列車車頭越過第二道紅外光柵,爆閃燈會點亮并觸發聲光報警喇叭閃爍并鳴示提醒司機進入盡頭線區域,防止司機進入盡頭線精神不集中導致沖突事件發生。
本文通過介紹行車安全管理的系統組成,分析目前行車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行車安全風險辨識分析、行車安全管理舉措、行車安全環境優化以及科技創新促安全四個方面的管理思路,提出行車安全管理的手段及對策,實現地鐵安全運營。
參考文獻
[1]李娜,凡志鳳.基于BIM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研究[J].技術與市場,2022,29(2):153-155.
[2]劉靖華.地鐵車輛段停車場行車安全管理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7):4184.
[3]奚宇建.公路隧道運營安全指標敏感度及防控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3.
[4]吳娟.平臺生態系統中平臺企業的共生關系對其競爭優勢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3.
[5]魏玉光.鐵路安全風險管理普及讀本[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
[6]厲高.基于結構光的受電弓弓頭常見故障檢測系統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