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可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又稱病理性近視,通常是指近視度數在-6.00D(即600度)以上的近視狀態。在高度近視狀態下,眼球前后軸過長,導致眼球的屈光系統無法將遠處的物體清晰地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引起視力下降。高度近視不僅影響視力及患兒的學習和身心發育,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眼部并發癥,如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白內障等。
遺傳因素在高度近視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家族聚集性近視的研究發現,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人群患上高度近視的風險明顯增加。這可能與家族成員共享相似的遺傳背景和易感基因有關。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與高度近視相關的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涉及眼球發育、鞏膜彈性、視網膜功能等方面,從而影響個體對近視的易感性。
高度近視的遺傳方式和概率受多個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一般來說,高度近視的遺傳方式符合多基因遺傳模式,即多個基因的微小變異累加起來,達到一定閾值時才導致近視的發生,而單個基因的變異并不一定會導致個體患上高度近視。這種遺傳模式使得高度近視的遺傳概率難以精確計算,但可以通過家族史研究來初步評估遺傳風險,而具體的遺傳方式和概率需要借助更精確的遺傳學和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和預判。
家族聚集性現象是高度近視遺傳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如果一個家庭中有多個成員患有高度近視,那么其他成員患上高度近視的風險也會增加。除開與家族成員共享相似的遺傳背景,錯誤的生活環境和用眼習慣等環境因素也是導致高度近視發生發展的另一重要誘因。研究發現:近距離工作持續時間長、缺乏25(OH)D、戶外活動時間短、陽光接觸少、視屏時間長是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發展的主要風險因素。
鑒于高度近視與遺傳的關聯,預防策略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1)重視近視遺傳風險。對于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家庭,應該在婚前、孕前和產前接受遺傳咨詢,了解家族遺傳信息和近視風險。同時,加強社會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高度近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2)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對于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帶子女進行眼科檢查,及早發現和干預近視問題。眼科專家推薦兒童青少年每學年進行2次的眼軸和驗光檢查,對已確診為近視者需進行隨訪管理或對遠視儲備量較少者需早期預防時,建議每3個月檢查1次,對于未近視且遠視儲備量較為充足者可每6個月檢查一次。眼科檢查可以評估眼球發育情況、視力狀況和近視度數等,為制定個性化的干預策略提供依據。
(3)改善用眼環境和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保持正確的用眼姿勢,定期進行眼部休息和遠眺。此外,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也有助于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目前,治療高度近視的方法主要包括佩戴眼鏡、隱形眼鏡、角膜塑形鏡以及進行激光手術等。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法應該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建議來決定。要注意任何治療方法都需在正規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對高度近視與遺傳的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進一步探索。未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大數據分析的應用,我們有望更深入地揭示高度近視的遺傳機制,為制定更精確的預防和干預策略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