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9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龍年春節聯歡晚會如期而至。在沈陽分會場“冬日暖陽”節目中,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0名勞動模范和員工代表通過央視春晚向全國人民拜年,展現出沈鼓人良好的精神風貌。沈鼓集團,這個遼寧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正在加快推進數字化賦能、信息化管理、生態化發展,不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為推進遼寧新型工業化寫下生動注腳。
“數字化賦能”加速科研升級
" 沈鼓集團已成功實現了從核心技術跟隨者到并跑者的跨越,目前正朝著成為行業領跑者的目標邁進。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沈鼓集團已將焦點轉向數字化賦能,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力量,推動創新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革,進而加速科研模式的升級。
" 在沈鼓集團的研發設計部門,數字化與敏捷設計已經頗具規模。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發,沈鼓集團已經實現了壓縮機組的三維快速設計、整機自動裝配和圖紙自動生成,使設計效率提高了50%以上。同時,通過應用機器學習技術,沈鼓集團成功開發了離心壓縮機模型級性能預測程序,為模型級性能的快速預測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手段,將模型級開發周期縮短了30%以上。
" 2023年3月,沈鼓集團為客戶設計制造的中國首臺(套)150萬噸/年乙烯“三機”在營口基地試運轉合格后完成包裝,通過海運發往用戶現場。這臺機組不僅規模國內最大,技術程度和工藝水平也達到了最高,全部由沈鼓集團獨立研制。這一成就標志著我國在百萬噸級以上超大型乙烯“三機”及相關配套件核心技術上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突破。
" 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姜妍對記者說:“我們沈鼓集團生產的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設備品質已經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目前,我們每年都能接到十幾個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設備訂單,可為國內企業節省十幾億元設備采購成本。”
“信息化管理”推動降本增效
走進沈鼓集團的轉子車間,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生產畫面映入眼簾。大型吊車正忙碌地搬運著沉重的鑄件,技術工人熟練地操控著數控機床,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矗立的電子屏幕實時更新著各種生產數據,清晰反映出每條生產線的進度以及關鍵件的完成率等信息。
" 曾經,裝備制造企業面臨著幾個難題。首先是生產過程存在“盲區”,管理人員難以準確掌握產品的生產狀態、物料情況、設備運行狀況以及產品質量等關鍵信息,需要親自前往車間了解,甚至需要整合多部門的報告。其次是信息記錄與傳遞手段的滯后,紙質表單的使用使得信息流難以形成完整的閉環。最后是對于產品質量的追溯困難,如果發生質量問題,難以迅速定位問題環節。
" 而今,沈鼓集團已經成功實現了全部核心車間的數字化改造與升級。通過構建車間制造執行系統,實現了生產運營管控和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管理。設備聯網與數據采集系統的建設,使得數控程序可以實現網絡化管理和傳輸,生產設備能夠聯網,設備狀態數據可以自動采集,進而基于大數據進行設備故障分析和綜合效能分析。同時,設備維修管理系統的建立,實現了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維修維護作業的線上管理。這些信息系統的部署和整合,使得企業的人、機、料、法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線上管控,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和智能制造水平。
" 當數據開始在云端“流動”,不必再為一個需求走遍所有部門,一個申請單就能讓數據在各部門間流轉,省去一線員工大量“跑腿”時間。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對每個零部件產量情況、產品生產的進度情況、產品的校檢情況一目了然……
"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車間的數字化改造。”沈鼓集團轉子車間副主任于晃對記者說,“車間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后,以往‘來什么需求干什么活’的工作模式徹底改變了。在系統里,所有工件的工藝圖紙和工序流程展示得一清二楚,只需輕點幾次屏幕,就能看見一個工件從派工到完工的全過程。”
“生態化發展”開辟產業新路
" 2023年,沈鼓集團成立了新能源事業部,其中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致力于氫能裝備的開發。氫能作為一種資源豐富、綠色環保且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被譽為“綠色石油”,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沈鼓集團已經成功推出了一批氫能新產品,包括制氫壓縮機、大型氫液化裝置用氫壓機以及氫燃料電池空壓機,并成功投放市場。
" 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沈鼓集團憑借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卓越貢獻和技術領先地位,榮登2023中國新型儲能壓縮空氣儲能企業前五名之列。沈鼓集團研發的高壓空氣儲能壓縮機更是憑借其卓越性能,相繼中標了世界首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全球最大的液化空氣儲能項目等多個儲能示范工程。
"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被視為當前發展潛力巨大的大規模電儲能技術之一,其優勢在于儲能容量大、周期長、安全性能高且投資相對較小,特別適用于大規模、長時間的儲能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沈鼓集團的儲能壓縮機能夠在地下1200米的深地鹽穴中穩定運行。鹽穴,即地下鹽層開采后形成的礦洞,成為儲存壓縮空氣的理想場所。在電力需求低谷時,電能被用來將空氣壓縮至鹽穴中儲存;而在電力需求高峰時,則釋放儲存的空氣,推動空氣透平膨脹機發電,實現電網的削峰填谷。整個過程完全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因此被公認為綠色環保的能源發電項目。
" 沈鼓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劉沛華對記者說:“能設計制造出這樣的產品真的很不容易,在設計階段,克服了諸多設計難題,如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實現三機組串聯、一鍵啟停等功能;在機組安裝階段,周期緊、任務重,沒有容錯時間;在調試階段,我們的工程師專程從沈陽趕到用戶現場,及時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也因此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