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們黨的好傳統,也是關心愛護干部的好做法。在當下全面從嚴治黨的大環境下,有的地方在干部管理中機械理解從嚴要求、僵化執行紀律條文,在處理干部時不講實際“小過重罰”,甚至亂問責、錯問責,不僅損害了執紀問責的嚴肅性和公信力,也傷害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黨要管黨,關鍵是管好黨員;從嚴治黨,關鍵是嚴管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從制定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破題開局,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帶動黨的各項紀律全面從嚴。過去問責不主動、不到位、不給力的現象大大減少,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逐漸成為共識。廣大黨員干部遵規守紀的自覺意識明顯增強,也更加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但是,一些地方和單位也有教條理解、盲目執行從嚴要求的傾向。許多同志反映當前干部不愿擔當、不敢擔當,其中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就是問責泛化簡單化。比如,有的把追責問責當作推進工作的重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客觀條件、實際困難、具體情形;有的把問責多少作為工作業績,為了問責而問責;有的在追責問責中怕自己政治上擔風險,寧肯過一點狠一點,也不愿為干部擔當;有的把自身承擔的責任一味往下壓,導致基層權小責大、人少事多,往往成為問責“重災區”。這種“加壓問責”“小過重罰”現象的背后,多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影子,也暴露出問責主體政策水平不高、對全面從嚴治黨初衷和目的領會不深,單純想以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大力度”管理約束干部行為。這樣的問責,再嚴厲也無益于問題的解決。
處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嚴管也不是要把干部管死。嚴管具體怎么嚴、嚴到什么程度,在黨章黨規黨紀中都有明確要求和嚴格限定,關鍵是要科學精準執行。
各級黨組織要把握好嚴管的力度和溫度,把嚴管和厚愛結合起來,堅持權責一致、錯責相當,建立問責提級審核、協同把關、質效評估等制度,實事求是查清事實、區分責任、作出處理,切實做到依規問責、科學問責、精準問責、慎重問責,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正確看待干部在履行工作職責中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對那些在上級明令禁止的情況下,為謀取私利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當懲則懲、當罰則罰;對干部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等情況下,為推動發展出現的探索性失誤和無意性過失,當寬則寬、當容則容。要做好受處理處分干部的跟蹤管理,對那些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影響期滿表現優秀的干部按規定合理使用,讓干部看到希望、重拾干勁。要落實關心關愛干部政策措施,推動形成組織為干部著想、干部為事業著想的正確導向,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匯聚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