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的毛辛拉姆是陸地上最濕的地方之一,來自孟加拉灣的潮濕氣流在這個海拔1491米的高原上停滯、凝聚,當(dāng)?shù)啬昃涤炅扛哌_(dá)11871毫米。
從毛辛拉姆往東十幾千米的乞拉朋齊,也是陸地上很潮濕的地方。
這兩個極度潮濕的地方都位于印度梅加拉亞邦。由于梅加拉亞邦常年受到暴雨侵襲,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會在這種極度潮濕的環(huán)境中迅速腐爛,維護(hù)周圍雨林中的橋梁是當(dāng)?shù)孛媾R的一大挑戰(zhàn)。于是,當(dāng)?shù)厝讼氤隽艘粋€聰明的辦法——用樹的活根造橋。
當(dāng)?shù)厝讼仍诤拥膬砂痘蚴菙嘌逻叿N下榕樹的幼苗,待榕樹長出氣生根,然后在兩岸架起竹竿,為氣生根確立生長方向。氣生根會纏繞竹竿向另一端生長,等到氣生根抵達(dá)對岸后,當(dāng)?shù)厝嗽賹⑵渲踩胪晾锓N下。榕樹能輕易鉆巖破土,在岸邊牢牢扎根。

榕樹是桑科榕屬植物,大部分生長在熱帶雨林中。雨林地區(qū)的土壤中水分常年處于飽和狀態(tài),但氧氣的含量比較少。榕樹為了滿足自身呼吸的需求,會在莖和枝條上長出氣生根。氣生根可以在空氣中獲取氧分和水分,當(dāng)氣生根接觸土壤后就會變得粗壯,成為榕樹的支柱根,而支柱根又可以支撐樹枝不斷地往外生長,以致“獨(dú)木成林”。
榕樹的氣生根會不斷再生旁根,這些根彼此交錯生長,盤根錯節(jié)。一開始它們之間的連接可能比較脆弱,但是當(dāng)?shù)厝藭幸獍阉鼈兝p得更緊,在這樣的干預(yù)下,經(jīng)過大約十年的時間,這些根形成的橋就能變得足夠結(jié)實(shí),足以承載人的重量。有些活根橋建成后可承載50人以上。



因?yàn)檫@樣的橋是“活”的,故而橋身越用越堅固,也不需要太多人工維護(hù)。換句話說,只要當(dāng)?shù)厝嗽诮虻臅r候,多注意引導(dǎo)藤枝生長的方向,整座橋建好后就不用再擔(dān)心會坍塌,當(dāng)?shù)刈罟爬系囊蛔罡鶚蚩赡艹^250歲了。
木材是天然可再生、綠色低碳的建筑材料,植物在生前不停吸收二氧化碳,將“碳”鎖于其內(nèi),這對人類達(dá)成碳中和目標(biāo)很有幫助。然而,死去的植物不能繼續(xù)吸碳,這是一大憾事,而用活體植物打造建筑,則能讓植物在為人類提供居住、通行等便利的同時,繼續(xù)在生態(tài)保護(hù)方面發(fā)光發(fā)熱。
螞蟻也是活體植物建筑的建筑師
說起空中花園,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古巴比倫的傳說。然而,早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大自然的空中花園就已經(jīng)存在了千萬年。在熱帶雨林中,沿著樹干向上望去,會發(fā)現(xiàn)從樹干到樹冠頂端的樹枝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了各種附生植物,這就是熱帶雨林中的“空中花園”。
這些“空中花園”,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螞蟻的杰作。有的螞蟻會采集附生植物的種子,在建巢的時候加進(jìn)去。種子發(fā)芽后,這些蟻巢就變成了活體植物“建筑”。植物的根系不僅幫助螞蟻加固巢穴,還能吸收蟻穴中過多的水分防止蟻穴坍塌,堪稱活體植物“建筑”之典范。